2020-03-13 訊報 P03 | 宇論滔滔 | By 林宇滔 | 「零確診」非防疫唯一目標 平衡社會運作才是真考驗
執筆之時,世界衛生組織(WHO)「終於」宣布將「新冠肺炎(COVID-19)」列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截至周四,內地確診個案為八點一萬宗,死亡近三千二百,近日內地疫情明顯放緩,新確診已降至雙位數。但過去兩周非中國確診總數已飆升到近四萬宗,影響逾百個國家,當中意大利(確診逾萬二、死亡逾八百)、伊朗(確診九千,死亡三百五十),韓、法、西、德、美等國疫情則緊隨其後。相對於二零零三年導致八千人染病、七百七十四人死亡,影響廿六個國家的沙士(SARS),「新冠肺炎」影響範圍及病例已高出一個數量級別!
全球大流行圍堵已不可行綜合各地專家意見,「新冠肺炎」傳染力極強,「圍堵」阻斷傳染及將其消滅的策略已失效,在有效疫苗出現前,疫情不可能完結、甚至會周期性復發;根據傳染病學理論,要阻截新病毒傳播僅有四種選項:(一)約九成居民經接種疫苗獲得免疫力,形成「群體免疫屏障」;(二)約九成居民經自然感染獲得免疫力,形成「群體免疫屏障」;(三)採取極度嚴厲的社會疏遠措施,包括停止絕大部分社會活動和人際間接觸、所有人戴口罩等,形成「等效群體屏障」;(四)不知明原因疫情自然消退。
四可遇不可求。選項(一)明顯最佳,但「新冠肺炎」疫苗推出市場最快要一年以上,非目前可行選項。僅餘兩個選項中,選項(二)若感染不受控會令醫療系統癱瘓,導致眾多重症及死亡病例出現(武漢就是一例),必須避免此情況。
選項(三)公共衛生雖可行,但在政治上不可能長期嚴格執行(歐美國家就是例),因其對經濟和社會運作打擊是致命的。如澳門也不可能無限期同時關閉所有賭場、公共場所、學校等,並全禁旅客和居民出入境(非現時的醫學觀察),直至一年後疫苗推出。
澳防疫策略已變未向公眾交待雖然不能完全執行,但澳門在一月底到二月中旬確以選項(三)為藍本作為防疫策略,包括停運政府機構、賭場及學校等,並保障人人有口罩和留家抗疫,不惜代價遏止疫情,但因未有「完全封閉」,嚴格上也不是嚴格執行選項(三),但幸運地結果是成功的!
然而,隨著賭場復業,政府部門重新運作、公共及商業場所重新開放,近一個月的防控策略已非選項(三),而「選項(三)降級版」,並避免出現失控的選項(二),防疫目標實際上是已改為盡可能維持社會正常運作下,避免出現群集性感染及確診數失控,超過本澳的醫療負荷(目前山頂及路環高頂合共可提供約170張負壓病床);因為只要保證確診個案得到及早、足夠的治療,「新冠肺炎」的重症及死亡率不高(少於1%)新加坡社會正常運作逾百確診零死亡有傳染病專家指出,新加坡就是該防疫目標的成功執行例子,當地早在一月廿三日確診首宗「新冠肺炎」,且陸續出現輸入及本地感染,當地至今只限制疫區人士入境,對外交往和社會運作基本正常,學校也沒停課,且因口罩不足,仍維持:「口罩只需在生病時使用,沒病則不必戴。」的官方建議,目前累計確診雖達一百七十八宗,但零死亡。
亂世中澳門已連續三十六日無新增個案,前線醫護人員及各部門人員的專業、努力和付出實在值得澳門市民肯定和感謝!但在經歷逾一個月的「零確診」個案後,社會普遍存在一種誤解,以為「零確診」就是本澳防疫成敗的關鍵指標,也擔心萬一再有確診個案,就等同過去的防疫措施和付出均白費,但事實並不如此。
例如,特區政府上周到武漢接載五十七名澳門居民回澳,即使萬一有個別人士確診,由於他們回澳過程一直被隔離,所有人員都有做足防護,對澳門社區不會增加疫情風險。又如近日全球出現大流行,到底本澳要對哪些國家地區作入境限制,不能單靠確診數斷定,例如印度、埃及、非洲確診數偏低,更大機會是當地缺乏檢測能力,加上確診數相對疫情有滯後性,故綜合分析各地新增確診數、感染原因和檢測能力,才是更客觀合理的標準。
學會與病毒並存不讓其佔上風筆者認為,面對「新冠肺炎」全球性爆發,政府必須讓公眾明白,除非本澳長期禁止所有旅客入境,且停止社會運作,否則大家不能寄望本澳不會再現確診個案。面對長期的抗疫,特區政府有責任向公眾清晰交待抗疫策略的轉變,以及交待數據和科學理據,爭取社會明白和理解。關鍵是學會與病毒並存,提醒大家要做好個人防護、減少不必要的多人聚集,就算有傳染源在社區,也不會導致群集病例的失控爆發,學會與病毒並存且不讓其失控佔上風,才是真正可持續的抗疫之路。否則社會若單以「零確診」作為討論政策的唯一指標,不單不利尋找維持社會正常運作和抗疫的平衡點,也容易引起公眾不必要的恐慌和無謂的爭議!
近日另一引起社會關注的,在教青局宣佈「非高等教育學校不遲於四月二十日復課為預案」,隨即引起不少家長擔心幼稚園、小學復課太早的質疑。儘管本澳已逾月未有新增個案,但本澳非高等教育七萬八學生及七千教師中,有三千學童及三百老師須每日跨境上學,是復課必須考慮的風險,故教青局上月曾提出的復課條件是:本澳及廣東省均沒有新冠肺炎新增確診個案連續 十四天,且珠海市和中山市均宣布復課,澳門將在十四天後復課,就是考慮到跨境學童的問題。有家長認為,當局至今仍對內地外僱及內地旅客有限入境措施,與現時復課決定明顯矛盾。這個說法不無道理。
分批復課高中先行幼小慎重當然,目前離當局定出的復課時間仍有逾月,且台灣和新加坡仍有零星確診個案,但兩地均制定相應的學校防疫指引及停課指引讓學生繼續上課;以台北市為例,若一班有一位師生被確診,該班停課十四天;一校有兩位師生被確診,該校停課十四天;若一區有三分之一學校全校停課,該區所有學校停課。當然,澳門學校遠較台灣新加坡擠逼,香港也強調不早於四月二十日前復課,本澳應該何時復課確實是要及早面對和討論的問題。
為此,筆者認真請教過傳染病專家、校長、老師及家長的意見,並歸納如下,期望教青局認真考慮及作準備:(一)考慮到高三畢業同學面對畢業及考大學等逼切問題,加上高中同學有一定自理能力可執行衛生防護指引,應先由高三或高中開始,以確定措施指引的執行成效,以及疫情更穩定後才考慮陸續安排低年班復課,因應初小及幼稚園學生難以做好個人防護,加上幼稚園更涉及午睡茶點等,風險更高,應待高年班復課一段時間後再作是否復課決定。
保口罩供應減非必要課程分班上課(二)為減少密度,可考慮上、下午班或隔日等分批上課,高中課程應主力協助學生複習數理化等,其他科目可讓學生在家自修或網上形式學習,較低年級的應取消活動、茶點及午睡等減少群集。
(三)學校的群集主要分為上學階段,如何避免學生「逼巴士」上學;彈性上下課時間減少返離校或測溫時的群集,低年班復課時減少家長接送放學時的群集也十分重要。復課後補習學生數會增加,其防疫工作必須進一步關注。
應設本地生產線保前線學生口罩供應(四)八歲以下的小童需要兒童口罩,但政府計劃也僅提供十日五個,若低年班復課如何保證口罩充足,將是難題。當然,學童改用成人口罩是選項之一,但低年班學童復課自理能力較差,安全情況下一日極可能不只用一個,教青局十六萬的口罩儲備肯定不能滿足長期復學的需求。故尤其低年班復課,能否有足夠的兒童口罩供應也是關鍵考慮。
最後筆者必須指出,在全球疫情爆發後,口罩作為本澳消耗量極大的基本防疫裝備,特區政府不能單靠採購,必須認真考慮在本澳設置生產線生產口罩,就算未能確保全澳人口需求,但最少要確保前線醫護、學生和老弱群體的長期供應。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