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倡優化將亞馬喇前地公共設施 2017-06-30 B01 | 澳門新聞

倡優化將亞馬喇前地公共設施   

濠江日報      2017-06-30
B01 | 澳門新聞  


     【特訊】坊間一直有意見指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和中心圓形地使用率低,浪費公共資源,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政府部門物業設施缺乏統一的管理,亞馬喇前地停車場處於黃金地段,人流車流大,長期空置實為可惜,建議考慮將長期空置的亞馬喇前地地庫一層電單車泊車區改為私家車泊車區,或研究改為文創場所及政府貨倉。他又指,現時很多公共停車場因採用短期服務合同衍生很多管理問題,不利於公共停車場有效運作及高質素服務,他認同當局採用綑綁式招標,把數個公共停車場綑綁在一起進行招標,以便於管理及進行監察。

       林宇滔受訪時表示,去年廉政公署報告指出公共停車場管理服務外判存在問題,當中包括本澳很多公共停車場採用短期服務合同,純粹為服務託管形式,但對設施更新、保養維修並沒有直接責任,這不利於公共停車場有效運作及高質素服務;他認為短期服務合同會衍生很多問題,導致公共停車場管理不善,而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就是其中一個經典個案,如電單車泊車率長期偏低,而地庫一層電單車泊車區更長期空置,至今未開放予公眾使用,停車場設施缺乏維修保養,樓梯電燈經常不亮等;事實上,交通事務局就廉政公署報告指出公共停車場管理服務外判問題進行檢討,於去年底承諾把所有公共停車場管理服務合約改為長期服務標,當局日前以為期六年的長期服務標形式,將宋玉生廣場停車場、栢力停車場、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及蓮花路停車場等,4個營利較佳和較差的停車場合併招標,他對此表示認同,但希望標書足夠詳細及有足夠監管,未來在實際營運上能嚴格執行,相信有助改善停車場管理及提高使用率。

     就亞馬喇前地地庫一層電單車泊車區至今未開放予公眾使用,林宇滔認為,政府部門物業設施缺乏統一的管理,亞馬喇前地停車場處於黃金地段,人流車流大,長期空置實為可惜,可研究將長期空置的亞馬喇前地地庫一層電單車泊車區改為私家車泊車區,或研究改裝作為文創場所及政府貨倉。他稱:“做什麼都好過空置”。

     對於亞馬喇前地中心圓形地使用率低問題,林宇滔表示,亞馬喇前地附近有多棟大廈,居民不少,亦缺乏健身休憩場所,認為亞馬喇前地中心圓形地具條件及空間作為居民及旅客休憩場所,事實上,亞馬喇前地有多個地下通道入口前往中心圓形地,唯設施缺乏保養及設計方面問題,加上指示不清,導致人流稀少,他希望政府將亞馬喇前地中心圓形地改建為休憩區,同時做好相關配套設施及設立清晰的指示牌,相信可吸引市民及旅客前往。

2017年6月28日 星期三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兩女之父,真的要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無論是喜或悲,都讓我成長、讓我對澳門有了更深的了解、體會和感情!
     要選擇離開舒適區絕不容易,要在政治圈中獨立走出一條新路更不容易,但在太太和家人無條件的支持下,去年底就做了一個隨心率性的決定,別人可以放一年長假去環遊世界,我就決定放一個長假,全職去為澳門做一件我覺得應該做的事!走到今天,得到各方朋友無條件的支持和鼓勵,更讓我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所在!
     澳門今日不缺資源、財政富裕,但社會怨氣和矛盾卻不斷累積,原因更多是出自政府管治能力的問題。過去十多年,我每日都忙著處理各種民生個案,跟進各種社會政策和法案制訂,更要隨時監督著政府施政。不知不覺間,聆聽社會各方意見、研究分析法律和數據、尋找可行出路和解決辦法,已成為我僅有的專長,不少朋友戲言,我是澳門的百科全書!
     當然,自覺有閱讀障礙的我,不可能是百科全書,但十多年來跟進以千計的民生個案,加上每個案均要從法、理、情多方面分析,更要思良如何處理對案主最有利,這些難得的經驗讓我對社會有了更全面、深入和多角度的了解。故我經常笑著回友人,我做不了百科全書,但算是澳門百科全書的目錄了!
     知道我要"蹚渾水"後,近日不少朋友善意提醒我,認為我批評聲音不夠別人尖銳,口號也沒人家漂亮,是十分蝕底!但我過去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 ,與期花心思想口號,更應用更多時間搜集資料和分析數據,提出更多可行的解決方案,以理服人才是最有實效的!
      一直以來,只要我認為有理有據和可解決的問題,我從來都會力追到底,還記得有官員私下向我同事呻過一句:"阿滔真係好難纏”!
     說話傳回我耳中,坦白說,我覺得這是對我工作的肯定!因為只要能解決問題,我絕不介意做一個”好難纏”的人。過去十多年,我處理過千的民生個案,有份倡議推動並已落實的政策的包括:
"壓縮垃圾桶取代藍色街道垃圾桶”、
"跨域流動數據自助和預設上鎖”、
流動數據”先通知、後購買及自助上鎖”、
幼稚園入學網上統一報名、
制訂非禮罪、
明晰私框生效後教師轉外就醫機制、
確保產檢度頸皮如期進行、
興建松山行人隧道和連接健康徑的垂直電梯、
黑沙環沿岸污水截流工程、
黑沙環污水廠遷至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等等......(詳見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必須強調,這些政策絕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但要提出可行的政策倡議,不單要能聆聽澳門人的需要,更要通過人脈請教不同界別人士的意見,再以經驗思考如何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和方法,進而爭取社會更多力量的支持和一同推動,這就是我一直推動澳門改變的方式。
     “鬧爆"或者可以制止一些事情,但想澳門不斷進步,是需要一些有心、有力詳細分析相關法律和理據,有理有據提出可行解決辦法的力量,讓大家重拾推動改變澳門的信心,從而凝聚更多的力量尋求共識改變制度,讓大家相信澳門仍是一個能有夢想和可以追夢的地方!
     我深信,澳門是可以變得更好的,我亦相信只要能將我的工作理念讓人知道、讓人相信,我一定能夠為澳門創造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未必能翻天覆地,但肯定能讓大家見到實質的改變和重拾希望!

個人專訪: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2017-06-22 卿本為佳人 何以蹚渾水?╱每週專題
文:論盡採訪組
時間:2017年06月28日 17:17

放下立場鬥爭 堅持實事求是
林宇滔:溝通是為了化解矛盾
#036 二〇一七,票歸何處?╱論盡紙本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破紀錄25隊報名 澳門選戰歷來最亂 東周刊 2017-06-28 A054-056 | 澳門專題

破紀錄25隊報名 澳門選戰歷來最亂    

東周刊      2017-06-28
A054-056 | 澳門專題 



摘錄:

        傳統社團在今屆直選的部署亦十分進取,除了上屆票王陳明金團隊分拆出選之外,街總也採取相同策略,兩名現任議員何潤生及黃潔貞,將會分拆成兩隊出選,希望成功連任之餘,能爭取更多議席。另一主要社團工聯,隨着資深議員關翠杏隱退,將會由李靜儀及梁孫旭出選。
          此外,有傳統社團少壯派離隊另起爐灶參選。三十六歲的林宇滔,原是工聯扶植組織「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屬於其中一位重點栽培的接班人;但今年初他脫離工聯,自組「傳新澳門協會」並擔任理事長,矛頭直指今屆立法會選舉。

      林宇滔強調,並非因為未能爭取出選而另起爐灶,「離開工聯是為爭取更多空間,與其他有志服務社會的人士合作。當然,新組織資源無法與工聯相比,好多工作都要親力親為,但正好讓自己從中學習。」
直選呈現「碎片化」

       對於會否與工聯票源重叠,林不排除有此可能,但自己當日離開沒帶走任何舊有班底,與工聯仍屬友好關係。他認為大部分澳門市民,既不希望議員一味支持政府,亦不希望過分激進反對,他希望以持平務實態度服務社會,將工作重點放在利益爭議不大、但又能貢獻民生的議題。


2017年6月25日 星期日

冀加強宣傳指引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濠江日報 2017-06-25 B07 | 澳門新聞

冀加強宣傳指引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濠江日報   2017-06-25  B07 | 澳門新聞

       【特訊】本澳近期揭發多宗醫護場所違規的情況,如包生仔吸引內地人接受輔助生殖技術,藥房賣假藥等,衛生當局也表示這會影響本澳醫療形象。對此,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認同當局加強打擊和嚴懲違規操作的醫護場所及人士的措施,同時希望當局能夠加強和廣泛地宣傳有關的法律指引,並對正規願意接受監管的衛生護理服務場所有一個適應性的過渡期。

       林宇滔表示,衛生局近期加強巡查和打擊違規操作的醫療場所,揭發多宗醫護場所涉嫌違規操作,反映了相關的法律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他認為,醫療服務牽涉到市民生命和健康,當局需要嚴格監管醫療服務市場的運作,加強打擊違規行為。而針對提供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場所,林宇滔指,當局於1999年所設立的法律制度中,只是簡單對相關的技術作出了方向性及整體性的大致說明,但並無制定具體的操作指引。而過去十幾年裡,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市民對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有了一定的需求,但由於當局沒有適時作出有關的指引,導致社會上衍生出許多的“灰色地帶”。

     直至本年5月,衛生局才對外公佈《關於使用醫學輔助生殖技術的指引》,要求提供醫學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醫療場所及人士,應預先向衛生局申請許可。他認為,目前確有部分的衛生護理服務場所存在不規則情況,但他希望當局能對正規願意接受監管的衛生護理服務場所有一個適應性的過渡期,同時廣泛地宣傳有關的法律指引,適時阻塞法律漏洞,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杜絕違規情況,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工廈混業經營形成安全隱患 市民日報 2017-06-25 P03 | 澳聞

工廈混業經營形成安全隱患

市民日報      2017-06-25  P03 | 澳聞


      【本報訊】近日有10間設於工業大廈的兒童遊樂場被民署勒令關閉,令工廈活化成效不彰的問題再受社會關注。都市更新委員會委員林宇滔表示,近年已有大量不同種類的非工業商業場所進駐工廈,政府各部門只是隻開隻眼閉,但倘若同層仍有高風險工業運作,難免存在安全隱患,政府必須要正視和面對。他建議透過短期准照,倘工廈的所有業主承諾未來一段時間不從事高風險的工業活動,政府便可以放寬工廈從事其他非工業的商業用途,令工廈的非工業用途規範化合法化,令工廈得到合法化的善用。

      林宇滔轟活化計劃失敗

     研究工廈再利用的都更會第二專責小組成員林宇滔表示:工廈活化計劃於2011年推出,約兩年後計劃被暫停,期間僅有兩幢工廈重建及更改用途成為住宅,他質疑當年的工廈活化計劃根本「改錯名」,該計劃只是鼓勵工廈重建成細面積單位的住宅,便可節省一定的行政程序,雖然更改土地用途成住宅都是方向之一,但與活化根本沒有很大關係。
     林宇滔續說,現在必須要面對的是,本澳的工業已經息微,但澳門的工廈空置率不高,且已有大量不同種類的非工業用途進駐工廈,例如教學、培訓、健身,甚至最近被民署要求停業的遊樂設施等,雖然基本都是違法,但情況已經非常普遍,政府各部門其實亦清楚知道有關情況,甚至有政府指定的國家職業認證的場所亦設於工廈內,政府各部門只是掩耳盜鈴隻開隻眼閉。
     澳門寸金尺土,工廈的租金相對便宜,尤其需要空間較大的場所,都陸續選擇遷入工廈,亦是大勢所趨。林宇滔認為,關鍵是能否確保工廈同幢或同層沒有從事高風險的工作。如果整幢工廈都沒有從事高風險的工業運作,大廈本身的防火條件確實比住宅和商廈高,確實商業和工業用途可以兼容;但倘若工廈內,商業用途的同幢甚至同層仍有高風險工業運作,諸如容許有火警、處理化學品等,難免存在安全隱患,政府必須要正視和面對。

     建議以短期准照放寬用途

    林宇滔指出,如果整幢工廈一次性永久更改用途,未必所有業主都同意,他個人認為,政府可透過短期准照,工廈的所有業主以協議書的形式,承諾未來一段時間,例如最少3年,不從事高風險的工業活動。在排除安全隱患後,政府便可以放寬有關工廈從事其他非工業的商業用途,其後可再按不同用途的商業場所要求增加相應的防火設施,令工廈得到合法化的善用,才是工廈活化的真正出路。但有關操作比較複雜,特別是政府部門大家都不願帶頭承擔的時候,需要有部門站出來牽頭推行有關工作,令工廈的非工業用途規範化合法化。
林宇滔說都更會內部已經討論有關建議,希望能盡快落實推行,令現在已經衍生的問題逐步規範,及令工廈的使用更加優化,長遠可通過政策推動,將高風險的工業活動,陸續集中遷移到離民居較遠的工廈,離居民較近的工廈,則盡量作為非工業用途。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訊報 2017-06-23 P08 | 論盡媒體 | 論盡澳門街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訊報      2017-06-23
P08 | 論盡媒體 | 論盡澳門街

卿 本 為 佳 人 何 以 蹚 渾 水?


   澳門立法會向來有「垃圾會」之稱,這完全反映出公眾對現時的立法會以及整個澳門政治生態的厭惡程度。2017立法會選舉即將來臨,今年直選申請更是歷屆之冠,名哲保身是中國人的傳統思想,為何政治這淌渾水還有這麽多人爭著蹚呢?《論盡》今期訪問了三名議會挑戰者,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但都朝著相同一個目標前進,到底蹚政治這淌渾水的意義在哪裡呢?

只談口號沒結果
林宇滔:除了鬧,更需要解決問題


  今屆立法會選舉選管會共收到25份直選申請,是歷屆之冠,其中一份申請來自林宇滔。曾任聚賢同心副理事長、社諮會委員,現任都市更新委員會委員,林宇滔曾處理過不少民生問題,亦經常於媒體中月旦時事,議題由環保、房屋到保育皆有。名字在澳門政界並不陌生,但參選立法會則是首次。近年坊間對立法會立法及監督政府的表現均表不滿,更有不少批評直指是「垃圾會」。話說卿本佳人,又為何要投身這淌渾水之中?

機制未盡用 空談得口號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本科修讀環境科學,曾任記者,不時於時事節目擔任主持或嘉賓,亦常是媒體報道的受訪對象。多年來身份一籮籮,履歷亦屬於「實幹型」,不論是社會公職或是全職工作期間,都令林宇滔有不少處理社會問題的實質經驗,亦令他別有一番體會。「澳門現時很多民生問題未有充份利用整個機制去推動解決。大家可能會有很多口號,很多埋怨,但怎樣才能去推動解決問題,是我感受到現時社會最弱的。」

  「鬧爆在緊急關頭可能可以制止一些東西,但除了鬧,更多澳門人希望解決問題。」談及參選原因,林宇滔表示,現時社會每當遇上問題,很多時只會空談,他並不反對上街遊行,但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很多時不需要走上街頭亦可推動解決問題。在他心目中,示威遊行應是「最後一張牌」,「如能在機制內解決,應該用盡,當有一日在這位置都用盡而做不到,我覺得才需要亮底牌。現在就我觀察,底牌亮得多,大家都會很灰心。」

  他認為,澳門是有出路的,但不能只流於空談,只講政策,只講口號,而是應切實了解問題,並得到共識去前進,但目前這些都仍然缺位,現時議會的機制未被充份利用,議事文化趨向公式化,例如議員停留於質詢、發言,仍然是隔空對罵,各方都缺乏互相溝通。

  「立法會議員除了質詢,有沒有跟政府充份溝通?跟香港的立法會或其他地方議會相比,立法會討論一些民生問題的頻率、次數與深度都低。甚至我覺得任何一個議員約見政府去討論問題也可以,為何做不到?我覺得正正是這些需要思維上的改變,而不只是透過質詢發言很公式化的來往。」

  林宇滔又指,每屆立法會選舉都有很多人提出很多口號、理念,例如政府要更透明、高官問責、民生問題如房屋交通等,「但這一屆是這些口號,下一屆也是,大家的口號可以繼續叫下去,這未必是大家想的方向,所以我覺得要想辦法解決。」

「第三條路」不好走 仍望走出新方向

  有分析指,隨着社會利益日趨碎片化,今屆立法會選舉出現更多選團是意料中事。至於林宇滔,自他離開工聯並宣佈成立「傳新澳門協會」時,早已有不少揣測指他會參選今屆立法會。而林宇滔亦於今年六月向選管會遞交提名。

  「我覺得要喚醒公眾,立法會內亦有很多事可繼續做,不論是立法會的機制,或是立法會議員的身份,太多空間未被認真利用。」他坦言,籌組新協會及尋求提名期間,不少人均向他表示要改變「很困難」:「去拿提名時,會發現大家很失望,大家都發現澳門很失望,但也會說:阿滔,很難改。」

「社會現時很灰心。這種哀莫大於心死很恐怖。」

  但他認為,即使困難,亦要想辦法去解決。他指,過去在社諮會期間亦曾獨力推動改變,故縱使攜此理念進入議會的新力量或只有一個,但不代表不能帶來改變,故不應看少一個人的力量。「當在立法會可以改變一些氛圍,下一步就會有更多力量在立法會凝聚。」

  訪問過林宇滔就會知道,林宇滔是一個愛「翻舊帳」的人,每次訪問總能巨細無遺地說出相關數字及政府過往曾提出的政策,然後提出疑問:當中是否前言不對後語?何時埋單找數?但在建制派(全力支持政府)與反對派的之間行第三條路似乎也不容易。建制派陣營會質疑他做起反對派,反對派亦懷疑是「小罵大幫忙」。林宇滔的立場與不少年輕名單相近,加上工聯出身,跳船自組名單參選又是否擔心被指「鎅票」?

  對此,林宇滔認為自己參選不會分薄彼此票源。他表示,跟自己做事方式相似的人並不多,而新的選票空間仍有很大,「相信要走一個新方向的人其實不少,甚至一部分人從來都沒投過票。」他指,自己尊重各個社團,傳統社團有自己本身的包袱,其定位或會令部分人對於參與社會解決問題猶豫,一些市民亦對傳統政治版圖、力量有種失望或厭倦。故他相信自己可另辟一條新路,彌補現時議會的缺位。

  「希望通過小的民生問題一步步去解決後,凝聚更多力量、信心去更關注社會問題,去就我們的長遠發展,嘗試尋找解決方案的同時,推動去得到改變。」

  「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奇蹟。不會翻天覆地,但可推動改變。」





其他個人專訪:

放下立場鬥爭 堅持實事求是
林宇滔:溝通是為了化解矛盾
#036 二〇一七,票歸何處?╱論盡紙本http://lamutou.blogspot.com/2017/06/20160416-1414-036.html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7年6月22日 星期四

林宇滔:文化保育引起聯合國關注 文遺清單評定未落實 文物保護後知後覺2017/06/22 18:06 | 來源 / 澳亞網

林宇滔:文化保育引起聯合國關注文遺清單評定未落實 文物保護後知後覺

2017/06/22 18:06 | 來源 / 澳亞網



  澳門的文化保育近年來引起不少爭議,甚至引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關注。究竟澳門在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方面,夠不夠完善呢,而在文物的評定清單處理上又存在哪些問題呢?今天的議士論事環節,一起來關注這個話題,嘉賓是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租務管制有助維持市場健康 2017-06-21 A03 | 澳門新聞

租務管制有助維持市場健康

2017-06-21 A03 | 澳門新聞    

Facebook專頁: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根據政府公佈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澳月租中位數接近6500元,相較5年前翻了一倍,數目仍在不斷上升,反映本澳月租升幅驚人,因此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在續期時限制業主加租幅度,相信對遠超普通居民購買力的房地產市場可起到降溫作用,有助經濟市場健康運行。房屋不僅僅是市場產品,還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如何重新制訂整體房屋政策以穩定市場供應,壓制不必要的樓市泡沫及投機炒作,根本解決居民急需,特區政府責無旁貸。
     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林宇滔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計劃修改“租務法”,建議設立租金調整的法定機制,確保房地產租金合理調整,雖然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至於“租霸”問題,林宇滔認為,本澳甚至全世界的“租務法”都是傾向於保障租戶權益的,但是倘若出現租戶不交租、肆意破壞房屋等情況,應該透過有效的司法途經對不負責任的租戶作出懲處,而非修法不保障租戶權益。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林宇滔:設立租金上限維持市場健康 制訂整體房屋政策根本解決居民急需 2017/06/15 18:06 | 來源 / 澳亞網

林宇滔:設立租金上限維持市場健康制訂整體房屋政策根本解決居民急需

2017/06/15 18:06 | 來源 / 澳亞網


  對於澳門的房屋,我想在澳門的生活的居民應該是深有體會,樓價高,租金漲,不少人面對這樣"水深火熱"的樓市,真是婦啼一何苦啊!面對租金不斷上漲,政府有意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限制上漲。社會各界對此更是議論紛紛。

  限制租金加幅 或增租客議價能力

  澳門樓價居高不下,租金瘋狂飆升,澳門本地的住房以及商鋪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澳門月租中位數隻是3千元出頭,但到了2016年就已經翻倍增加至接近6500元,數目仍在不斷上升。針對現狀,立法會近期正在審議,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在續期時限制業主加租幅度。有律師認為,新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護租客權益。

  解決供求問題 不應幹預自由市場

  儘管相關設定令到不少市民拍手稱讚,但是有地產業界卻持不同觀點,認為政府應該重點解決供求問題,而非利用行政手段幹預自由市場。

  歐美設立相關法例 保證市場平穩

  雖然各方對於"租務法"都各有看法,但是歐美的一些國家已經實施了相應的租務管治,對於租金的升幅都有一個合理的控制,從而保證經濟市場的健康運行。

  林宇滔:設立租金上限維持市場健康 制訂整體房屋政策根本解決居民急需

  買不起樓,租都租得起吧?但在澳門事實並不是這樣。政府就有意設立,限制租金升幅的條款,不過自由市場或會受到衝擊。

  澳亞衛視 綜合報導


租務管制有助維持市場健康

2017-06-21 A03 | 澳門新聞    

Facebook專頁: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根據政府公佈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澳月租中位數接近6500元,相較5年前翻了一倍,數目仍在不斷上升,反映本澳月租升幅驚人,因此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在續期時限制業主加租幅度,相信對遠超普通居民購買力的房地產市場可起到降溫作用,有助經濟市場健康運行。房屋不僅僅是市場產品,還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如何重新制訂整體房屋政策以穩定市場供應,壓制不必要的樓市泡沫及投機炒作,根本解決居民急需,特區政府責無旁貸。
     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林宇滔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計劃修改“租務法”,建議設立租金調整的法定機制,確保房地產租金合理調整,雖然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至於“租霸”問題,林宇滔認為,本澳甚至全世界的“租務法”都是傾向於保障租戶權益的,但是倘若出現租戶不交租、肆意破壞房屋等情況,應該透過有效的司法途經對不負責任的租戶作出懲處,而非修法不保障租戶權益。



參考資料:
海外的租務管制--香港立法會資料2014-05 下載連結
https://www.dropbox.com/…/%E6%B5%B7%E5%A4%96%E7%9A%84%E7%A7…
房地產是什麼?德國人認為是民生必需品,台灣人卻視為生財工具。 台灣炒房成本太低,日本是台灣四十二.五倍,美國也高達二十五倍。 若稅法不改,居住正義更難以落實。
德國:重罰炒作 保障人權
對住宅的基本概念不同是主要關鍵。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分析,德國認為住宅具有壟斷性,又是民生必需品,不應用來炒作獲取暴利。相較之下,台灣把土地看成生財工具,能搾出愈高價值愈好。
德國人認為,土地與房產不同於一般自由買賣的商品,而是基本人權,依據此一原則制訂出抑制炒作房地產的嚴格稅法,甚至是刑法,以保障居住權。
荷蘭租住政策對香港的啟示
信報財經新聞 2015-01-12 A18 | 時事評論 | By 朱德浩
https://www.facebook.com/grassrootshousing/posts/744452905644727
⋯⋯
荷蘭對出租住屋實施頗嚴格的租務管制制度,政府會根據房屋的大小、地段和質素,為所有住屋計分,再據分數劃定相應租值;租務管制主要是管制月租約七百歐羅以下的出租房屋(即租值相對較低廉的房屋,由於荷蘭的中產階級大多選擇置業,因此這類廉租房屋佔租務市場七成半以上)。在租務管制下,業主不但不能收取高於相應租值的租金,每年租金加幅亦受嚴格限制。此外,該制度對租客的續租權有全面保障,業主於租約期間固然不能趕走租客,即使租約完結,除非租客出現重大過失,否則業主必須續租。
邱副局長及不少經濟學家指出,租金管制會令業主多收水電煤雜費以作補償,荷蘭對此亦有嚴格管制,她規定業主必須把這些雜費與基本租金分開列明,並禁止業主收取高於這些水電煤費用的實際開支,而傢俬電器等耐用品則不能收取多於原價兩成的費用(並隨年期折舊)。

在此制度下,即使荷蘭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也有基層市民聚居。荷蘭的政治共識,正正是認為若要建立真正共融的和諧社會,便須讓基層市民與富裕階層共享生活空間,因此荷蘭 房屋政策的目標之一,是確保基層市民不會隨城市發展而被迫遷離。
⋯⋯



水質指標沿用廿年未達世衛要求 團體促更新供排水規章 澳門日報 B05 | 澳聞 | 2017-06-15

水質指標沿用廿年未達世衛要求
團體促更新供排水規章  
 


澳門日報  B05  |   澳聞  |   2017-06-15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7-06/15/content_1185968.htm


    【本報消息】水公司因建設石排灣淨水廠而增加供水服務費,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同有助保障供水平衡,但本澳供排水規章的更新、大廈水質安全、更換石棉水管等均急需關注。

    林宇滔表示,本澳供水比例不平衡,儘管有青洲、大水塘、路環三個淨水廠,但路環水廠規模細,離島九成用水要由澳門半島供應,衍生風險及浪費能源。他建議石排灣淨水廠如澳門大水塘般,在水庫外環建步行徑,供周邊居民使用。

    二次供水質量欠佳他提到,在衆多公共事業機構來說,自來水公司盈利相對不算高,為保持供水穩定,水公司因應通脹、投資而調整服務費無可厚非。基於本澳原水費以及供水服務費由政府負擔,並根據用水量的多寡提供補貼,以固定水價售予居民,相信此“多用者多付”原則有助推動節水。

    林宇滔指出,本澳的供排水規章自一九九六年後無再修改,水質指標停留在二十年前,未有隨世衛要求更新,飲用水含鉛量標準,較世衛每公升十微克的標準寬鬆五倍。雖然自來水公司自身依世衛標準執行,但當政府要處罰時,亦是以不合時宜的標準處理。

     同時,屋界以外的水質受保證,“至少監察公開”,但屋界之內的水質則未必達標,尤其經水箱、水泵作“二次供水”的高層大廈,水質甚至會較低層大廈差,呼籲各界加強注意。政府推動民間加強維護管理樓宇自來水系統,但他對民間能否做好有關工作存在疑問,過往水公司曾提供洗水箱服務,認為此可作為其中一種選擇,當出現問題時易於追查原因。

    本澳的石棉水管一早已過更換年期,容易爆水管,儘管水公司冀加快更新,但審批部門未必能配合,按規劃要到二○二○年才能全部完成更換,主張應加快有關工作。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7年6月13日 星期二

日產560噸廚餘 業界稱環保政策欠奉 廚餘回收難起步 2017/06/13 19:06 | 來源 / 澳亞網

日產560噸廚餘

業界稱環保政策欠奉 廚餘回收難起步

2017/06/13 19:06 | 來源 / 澳亞網
http://www.imastv.com/video/news/2017-6-13/video_content_168741.shtml



  澳門作為“美食之都”,食物整得多,浪費也都多。每日從商家到市民產生的廚餘垃圾,早就超出澳門負荷,成為不能承受之重。對於癥結所在,有關注團體認為,政府應該先易後難,向商家提供優惠措施。

  源頭分類 經濟環保一舉兩得

  澳門每天產生的1400多噸垃圾中,約有4成都是廚餘,總量約有500公噸。而成份複雜的食物殘渣難以送往焚化爐統一處理,導緻環保局要另找2.5萬平方米土地,興建中央廚餘處理設備。對於環保局的規劃,有關注團體就表示認同,並提出除了盡快興建外,也應該展開“源頭回收”,鼓勵商戶自行分類,達至“一舉兩得”。

  先易後難 將環保氛圍深入民心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又指,雖然商業廚餘可能隻佔其中一小部份,但政府應“先易後難”,讓環保意識深入民心。

  廚餘處理設備有必要 促開綠燈

  林宇滔也強調,雖然環保局在行政上有多種方式可以緩解澳門面臨的廚餘回收問題,但中央廚餘處理設備仍然有迫切需求,促請政府特開綠燈。

  企業收集成本高 業界:無吸引力

  從事環保回收行業超過30年的陸世安,早在2006年看中澳門的環保回收商機,本打算大展拳腳,在青洲跨境工業區自資興建廠房,歷年投資超過5千萬。但沒有環保政策牽頭,即使有設備、有技術、有人,也沒有企業願意配合收集廚餘。

  建議利用發牌制度 配合法例運作

  陸世安稱,雖然政府多次說推動環保政策,但仍然隻是簡單的廢紙、塑膠、鋁罐,直言全澳門近4成的垃圾都是廚餘,如果能夠回收再利用,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可持續產業,建議可以參考例如澳洲和台灣在廚餘回收方面成功的地方,由政府發放牌照營運,再配合法例運作。

  環保回收再利用 屬可持續性產業

  近年特區政府經常稱產業多元化以及可持續發展,陸世安稱,廢物原料再利用正正就是可持續發展產業。

  澳亞衛視記者 彭敬賢 胡志霖 許捷航 陳健 澳門報道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房屋無穩定供應又無規劃 林宇滔:政府再多百招都無用 #049 安居難╱論盡紙本 文:論盡 時間:2017年06月12日 12:12

房屋無穩定供應又無規劃
林宇滔:政府再多百招都無用

#049 安居難╱論盡紙本
文:論盡
時間:2017年06月12日 12:12

原文連結

    私樓長期高企,以致炒風熾熱,一般市民置業根本無望。特區政府於五月實施收緊住宅非首置按揭的措施,期藉此遏抑熾熱投資行為,但被社會質疑成效微乎其微。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政府一直以來的調控樓市的招數都比較被動,今次的招數的立足點好有問題,沒有增加擁有單位的成本,「招數真係唔夠辣,沒有對症下藥」,對於有實力的炒家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影響。他強調,樓市要健康發展,最關鍵的要素是,必須要有穩定的供應,以及讓社會看到清晰的房屋政策及其整體規劃,誠然現在狀態正是欠缺這基本要素。是以,即使政府再出多十招甚或百招,都不會有效的。
     林宇滔指出,澳門樓價雖然早前有所回落,但現已回升,仍然遠超出居民的負擔能力。經過過去幾年的炒賣,現時澳門已經有不少具實力的炒家,「有實力Hold住啲樓唔放,令樓市更加緊張。」另外,現在港澳不少發展商以推高樓的價銷售手法,「一千個單位(開始時)就只賣十個,等大家去爭完一大輪之後再賣十個,這些炒賣模式都是令到市民的恐慌性需求更大。」他促請政府需要進一步公開樓市資訊,「政府應該要有客觀機制向公眾披露有幾多樓花,賣了幾多。應該要規管一些不合理的銷售手法。」
     顯然,私樓價格高企狀況,亦與公屋供應不足的情況有關。林宇滔批評,回歸十多年來,政府一直都忽略公屋的供應,當中在「萬九公屋」之前,經屋只建得幾百個單位,社屋亦只得二、三千個單位。直到現在,仍有「萬九公屋」的家團仍未正式上樓。至於在「萬九後」的公屋規劃卻是停滯不前,而政府承諾的4,600個單位到現在大部分都仍未動工。與此同時,雖然政府幾年前推出了《公共房屋發展策略(2010-2020)》,但實際執行上卻又脫離了有關規劃。他指出,政府到現在都仍然不敢面對整體房屋供應量的問題;亦由於私樓及公屋都沒有穩定供應,居民看不到前景,因此對房屋有恐慌性需求,令樓市持續升溫。
      林宇滔認為,公共房屋才是調整樓市的有效槓桿。「如何有效穩定供應公共房屋的同時,以此作為槓桿調控樓市,有穩定供應從而令到居民沒有恐慌性需求,私人樓市才能得到有效調整。」他說,政府九十年代初批出的土地基本上已經用完,閒置地亦陸續收回,政府將來如何將這些土地有效利用,平衡公屋和私樓的穩定供應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政府一直以來都堅持要「社屋為主,經屋為輔」,林宇滔則指,政府一直都是「口惠而實不至」,澳門一直以來的經屋數量都是多於社屋。根據政府資料顯示,2005年澳門有2.4萬多經屋單位,社屋只有6千多個;直到2015年,經屋有3.2萬多個,而社屋只有1.3萬多個。無論是以往的數字,還是新增的單位,都是以經屋為主。政府雖然解說,著重的急切性而非數量。但是,「社屋既然咁緊急,2013年中之後就沒有開隊社屋申請,都唔俾人排隊,咁社屋為主有咩用呢?如果是『社屋為主』,恒常性申請已經討論多時,係咪應該要啟動呢?」
      林宇滔不認同社屋應面向全社會,認為不符合經濟效益,過去幾年澳門的社屋開支亦非常驚人,2015年社屋的實際開支已經高達13億澳門元。他說:「任何一個地方都寧願居民購買公屋,而減少公屋的租戶。一來居民會更珍惜,二來亦會住得更加安心。」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林宇滔:25號巴採長短線運作 澳門日報 2017-06-02 C04 | 澳聞

林宇滔:25號巴採長短線運作   
澳門日報      2017-06-02    C04 | 澳聞  

    【本報消息】新福利廿五號巴士自上月初調整路線,取消路環市區至黑沙海灘的一段行程,引起居民反彈。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建議廿五號巴士因應客流量數據,採用長短線運作方式,間中恢復至黑沙路線。
     林宇滔認同,政府本著資源善用推動路線重整。但政府貿然取消廿五號巴士至黑沙的路線,對外公佈資訊又不足,如沒有交代路環市區至黑沙不同時段的客流量情況。

     公開每月補貼

     金額他估計政府可能發現廿五號巴士部分時段較少人乘搭至黑沙,但又涉及公帑援助,故決定取消該一段路線。惟該巴士路線沿用幾十年,在接載居民前往黑沙方面發揮好大的作用,也是目前前往黑沙四條主要巴士路線中,班次最密及站點最多的,故取消後引起居民的不便及反彈。

     他建議政府因應繁忙及疏落時段的客流量數據,採用長短線運作方式,如在節假日及至黑沙乘客較多的平日時段維持至黑沙的路線,反之,在客流量疏落的時段則可取消,相信此為較折衷的方法。又建議政府公開現時每月補貼三家巴士公司的金額及每條路線的營運效益,方便公衆監察公帑是否善用。
 
    增關閘路氹直達車
 
     他並提到,新時代巴士合同即將到期,另兩家巴士公司合同明年到期,政府需交代未來巴士合同的營運模式,倡增加繁忙時段的特班車服務。指本澳有七萬多外僱,每日由內地到澳門尤其路氹一帶上班,加劇關閘、亞馬喇、路氹區的巴士壓力。建議上午增設關閘至路氹的直達車,下午則增設路氹至關閘的直達車等,疏緩其餘巴士線的載客壓力。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批短期合約致公共停車場管理不善 林宇滔促完善電子收費 澳門日報 2017-05-31 B02 | 澳聞

批短期合約致公共停車場管理不善
林宇滔促完善電子收費
澳門日報      2017-05-31   B02 | 澳聞

     【本報消息】當局去年公佈,全澳四十二個公共停車場中有三十個採用短期服務合約批出,表示會逐步改用三至五年的長期合約,又會採用綑綁式招標,集中把幾個公共停車場公開競投,以集中管理及便於監察。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近日收到不少居民反映,氹仔中央公園停車場其中一個收費系統故障近一個月,至今仍未見維修,甚至連臨時措施亦未有,認為其中涉及很嚴重的管理問題。中央公園停車場至今仍未有公開招標其經營合同,建議先處理問題,優先使用電子收費系統,方便居民使用,再進行招標。
     冀落實拍卡入場林宇滔表示,該停車場有近二千六百個車位,私家車位約佔一半,有兩個收費處及電子繳費機,現時一邊收費系統發生故障,居民需要集中在一個收費處繳費。所謂的電子繳費機亦相對落後,不像澳門通般“拍卡”繳費,而是先入車票,再入零錢,更只收十元、五元及一元,居民需要到收費處兌換零錢,甚為不便。
     林宇滔指出,“拍卡”電子收費系統是很普通的科技,為何當局一直都做不到?他認為,應盡快在全澳公共停車場全面推行“拍卡”收費系統,指不論是任何合約,交局都有條件做到,只是決心問題。
     長約開投進度慢另外,短期服務合約令部分停車場服務不善。去年,廉署批評交局有關停車場管理問題,建議用長期的服務經營合同、以公開招標形式解決停車場的管理問題。
     當時,有關當局曾表示,會逐步改用三至五年的長期合約,及對公共停車場公開競投。但至今半年後,只有對宋玉生廣場停車場、栢力停車場、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及蓮花路停車場的管理及經營進行綑綁式公開招標,其進度十分緩慢。他希望當局對這些管理有問題的停車場盡快以經營合約方式招標,由營運商自負盈虧,解決一系列設施的問題。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