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停車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停車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月7日 星期日

颱風期間擬關閉停車場 林宇滔籲不可「一刀切」2018年1月7日|濠江日報

颱風期間擬關閉停車場 林宇滔籲不可「一刀切」   

spacer.gif【特訊】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日前表示,希望能在今年風季前訂立規範,打風期間所有公共停車場都要關閉,不准車輛出入。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贊成颱風期間關閉低窪地區停車場,但不能一刀切,需要從實際環境出發,否則只會變成本末倒置。

林宇滔表示不贊同該意見,並稱是本末倒置,在實際操作上並不可行。林宇滔稱,8號風球生效時,即使大橋封閉也是起風後1-2個小時內進行,萬一在打風期間,所有停車場都關閉了,有車輛需要停車場停車時,則無地方可停,在街上停留也是危險。他表示認同關閉低窪地區的停車場,但不贊成一刀切關閉所有停車場的方法,關閉停車場需從實際環境出發,因為有些高地停車場即使打風期間也是安全的,同樣有車主打風期間急需外出時,禁止外出也是不可行。


對於日前有多名議員關注如何打擊的士司機濫收車資、拒載等違規行為,羅立文回應稱,打風期間雖然城市無可能百分百停頓,但政府不鼓勵市民在颱風天出行。林宇滔認為政府不鼓勵市民在颱風天出行這種說法不負責任,他稱,不能因為不鼓勵出街就關閉所有公共停車場,正如司長所言打風期間雖然城市無可能百分百停頓,即使8號風球亦有人需要上班,而且旅客來到澳門時,本澳的各個口岸是否有足夠的空間讓旅客停留躲避颱風,目前機場、碼頭都有足夠空間,但關閘口岸並沒有任何預留空間給予旅客停留,因此旅客才迫不得已坐高價的士。因此,林宇滔認為,政府不僅要從修法的角度出發,重要的是在各個口岸預留足夠空間,才能減少的士在颱風期間濫收車資的行為。他又指出,8號風球期間,的士及乘客的第三方保險是生效的,如何確保乘客和司機都得到一定保障,也同樣值得思考。

2017年6月1日 星期四

批短期合約致公共停車場管理不善 林宇滔促完善電子收費 澳門日報 2017-05-31 B02 | 澳聞

批短期合約致公共停車場管理不善
林宇滔促完善電子收費
澳門日報      2017-05-31   B02 | 澳聞

     【本報消息】當局去年公佈,全澳四十二個公共停車場中有三十個採用短期服務合約批出,表示會逐步改用三至五年的長期合約,又會採用綑綁式招標,集中把幾個公共停車場公開競投,以集中管理及便於監察。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近日收到不少居民反映,氹仔中央公園停車場其中一個收費系統故障近一個月,至今仍未見維修,甚至連臨時措施亦未有,認為其中涉及很嚴重的管理問題。中央公園停車場至今仍未有公開招標其經營合同,建議先處理問題,優先使用電子收費系統,方便居民使用,再進行招標。
     冀落實拍卡入場林宇滔表示,該停車場有近二千六百個車位,私家車位約佔一半,有兩個收費處及電子繳費機,現時一邊收費系統發生故障,居民需要集中在一個收費處繳費。所謂的電子繳費機亦相對落後,不像澳門通般“拍卡”繳費,而是先入車票,再入零錢,更只收十元、五元及一元,居民需要到收費處兌換零錢,甚為不便。
     林宇滔指出,“拍卡”電子收費系統是很普通的科技,為何當局一直都做不到?他認為,應盡快在全澳公共停車場全面推行“拍卡”收費系統,指不論是任何合約,交局都有條件做到,只是決心問題。
     長約開投進度慢另外,短期服務合約令部分停車場服務不善。去年,廉署批評交局有關停車場管理問題,建議用長期的服務經營合同、以公開招標形式解決停車場的管理問題。
     當時,有關當局曾表示,會逐步改用三至五年的長期合約,及對公共停車場公開競投。但至今半年後,只有對宋玉生廣場停車場、栢力停車場、亞馬喇前地停車場及蓮花路停車場的管理及經營進行綑綁式公開招標,其進度十分緩慢。他希望當局對這些管理有問題的停車場盡快以經營合約方式招標,由營運商自負盈虧,解決一系列設施的問題。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加泊車費無助分流 林宇滔建議全面取消月票位 2016/05/01 | 澳門日報

加泊車費無助分流 林宇滔建議全面取消月票位


2016/05/01 12:05 | 來源 /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消息:全澳三十七個公共停車場由六月起將劃一泊車費,私家車每小時日收六元、夜收三元,電單車每小時日收兩元、夜收一元。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批評車場劃一費用,祇是增加泊車費,無助車輛分流。甚至擔憂未來會加劇路面擠塞情況,再次建議全面取消月票位,根據停車場使用率和分時段調整泊車費,提升車場泊車的流動性。
  拖走“殭屍車”奏效
  交通局自去年十二月起分四個階段調整公共停車場的泊車費,有二十個停車場已加價、十個車場今日起加價、另七個停車場由六月起加價。換言之,全澳三十七個公共停車場將由六月起劃一泊車費用,私家車日間(朝八至晚八)每小時收費六元、夜間收費三元;電單車日間(朝八至晚八)每小時收兩元、夜間收一元。月票車位方面,專用位月收兩千三百元,非專用位月收千六元,電單車非專用位四百元。但“加價潮”中,暫未包括民署管理的下環街市停車場(首一小時兩元,其後四元),交通局管理的科學館停車場(每小時三元)。前者有計劃加價,但未有時間表,後者則無交代。
  長期關注車場使用情況的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政府透過整頓超額月票、拖走“殭屍車”等措施,可見到車場的管理秩序有所改善,但月票車位比例仍高企,少人自願放手。重申不認同月票“祇退不補”政策,建議全面取消月票位。
  分時段設可加可減
  對於所有車場劃一泊車費,林宇滔承認,經加價後,部分過去長期滿載的車場,現時有出現“吉位”供人泊。惟不認同部分長期泊車率不足的車場亦劃一泊車費,舉例中央公園停車場長期維持空置率約一半,若下月起由三元加至六元,與其他停車場的費用一緻,祇會鼓勵車主把車輛駛至上班地區,屆時將加劇繁忙地區的泊車緊張。重申政府應根據停車場泊車率,分時段實施泊車費的可加可減機制,鼓勵車主把車停泊空置率高的車場,起分流作用。
  有說政府把所有車場劃一泊費,避免被質疑利益輸送。林宇滔直斥,政府是怕事行為,車場加價向來不是個人意志,可根據車場泊車率等情況,如統一公式超過八成半的泊率則調高泊費,加大車輛流動。認為政府不敢實施可加可減機制,是因怕月票車主批評不公平。惟第四階段加價的七個離島停車場全沒有月票位,不應有此顧慮。
  他提到,日後路邊咪錶位遠平過停車場,祇會令居民更不願泊入車場,寧願在街道兜圈揾咪錶位,將加劇路面交通擠塞。現時仍有三分之二的公共停車場未做到電子收費,車主要親自到管理處付費較花時間,促政府下決心落實。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林宇滔促明確交通規劃 2015-02-05 B07 | 澳聞 | 澳門日報

林宇滔促明確交通規劃   

澳門日報       2015-02-05
B07 | 澳聞    

【本報消息】中區社諮委林宇滔指出,本澳交通問題病入膏肓,繁忙時段擠塞已成常態,若出現落雨、道路工程或主幹道有交通意外,整區交通隨時癱瘓。促請新任運輸工務司司長在下月施政辯論時,明晰交代本澳整體交通規劃。

分區校車載學童
他並就交通規劃提出以下意見:

一、盡快就巴士路線重整、車輛控制等諮詢公衆。完善步行環境,適當擴闊行人路和加設遮陽擋雨設施,打通如松山行人隧道等跨區步行捷徑。設立巴士站排隊設施,理順乘車秩序。政府應帶頭落實倡議多年的彈性上班,鼓勵其他私人企業跟隨,助減輕高峰時段驟增的交通壓力。

二、本澳已踏入最少五到十年嬰兒潮,特別龍B今年開始入學,公交繁重,學校周邊道路嚴重擠塞下,即使政府開闢更多學校上落客區,甚至某些路段上學時段禁止其他車輛通行,都無法解決問題,必須及早應對。針對目前校車只接載一所學校學生,營運效率低,政府應跨部門協調設立一些分區校車,集體接載一區的學生到某一區的學校上學,並開放舊大橋等交通專道供校巴使用,縮減目前動輒逾一小時的校車車程,提升營運效率,鼓勵更多學童用校車上學,旣讓家長放心,又可以減少私人車輛在繁忙時段出行,釋放道路空間。

加強監管停車場
三、落實“公交優先”政策。舊大橋跨區點對點的公交專道,確能提高公交運轉效率。但近日社會十分關注媽閣至林茂塘的公交專道,由於僅為路段專道,巴士行經路段間的街口時仍有擁堵問題,這些瓶頸若未能疏導,勢必影響公交專道的成效。當局並應公佈交通流量分析報告,讓民間共同探討、研究解決方案。

四、目前政府公共停車場仍有不少設有固定和非固定月票位,令不少停車場長期出現繁忙時段有位冇車泊情況,加上月票位沒有定期公開招標,有違公平原則。因應本澳目前停車場的使用情況,當局應考慮取消月票位,特別是固定月票,釋放更多車位,提升公共停車場的流轉率。此外,一些不設月票位的新停車場,不時顯示泊位已滿,但內裡卻仍有十多個空位。停車場專營權○三年提前結束,目前本澳管理私人停車場完全空白,當局必須及早制訂私人停車場規範法規,確保私人停車場健康發展,回應社會需求。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