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濠江日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濠江日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傳新力量提交候選名單政綱 2017-07-06

傳新力量5新人推動優質生活   

市民日報      2017-07-06
P01 | 要聞

【本報訊】首次參加立法會選舉的「傳新力量」,昨向立法會選管會遞交5人候選名單和政綱。第一候選人林宇滔表示,會重點推動政府提升施政效率,改善房屋、交通等問題,提高政府施政透明度,並希望從立法會層面,更好推動各種民生問題得以有效監督,達致優質生活。

     林宇滔表示,「傳新力量」的5位候選人來自不同界別,一直關注社區工作、傳媒、金融,以及有公務員,團隊背後亦有不同界別人士提供不同意見,故知道社會的不同問題,目標是推動澳門有真正優質的生活空間,尤其重點推動政府有提升施政效率,改善房屋、交通等問題,提高政府施政透明度。

     有效監督各項民生問題他又指,對於社會現存的種種問題和對政府施政的不滿,會聆聽市民和不同社會人士聲音,希望透過參與立法會的工作,在立法會的層面更好推動民生問題得以有效監督,將各種社會、民生,以至積存的問題更有效率予以解決。

     被問及他們是首次參選,會否擔心面對競爭時沒有太大優勢?林宇滔直言他們是全新的一組,5名成員都沒有參選經驗,但各人在社會都有歷練和推動很多工作,相信可以凝聚各界不同的新力量,以相同方向和目標推動澳門改變。他又說,「傳新力量」的理念,正正是社會最缺少和最需要的一種力量,會盡量將該組的理念向公眾傳達。

     「傳新力量」第一候選人林宇滔、第二候選人甄慶悅、第三候選人韋浩風、第四候選人談詠之、第五候選人謝伊琪。

傳新力量提交候選名單政綱 

濠江日報      2017-07-06
A04 | 澳門新聞



【特訊】參加新一屆立法會直選的傳新力量,昨日向立法會選管會提交由5人組成的候選名單和政綱,5名候選人依次為林宇滔、甄慶悅、韋浩風、談詠之和謝伊琪,他們的政綱以推動澳門有真正優質的生活空間,提高政府在住屋、交通、經濟、就業等方面的施政效率和施政透明度為主。
        傳新力量昨日中午12時前往水坑尾公共行政大樓,向選管會提交候選名單和政綱。第一候選人林宇滔表示,傳新力量的團隊來自社會各個界別,既有傳媒身份背景者,亦有來自金融專業界別的人士,更有多年公務員經驗的人。他們的政綱是推動澳門有真正優質的生活空間,重點關注逐步推動政府提高在住屋、交通、經濟、就業等方面的施政效率和施政透明度。在參選期間,他們希望能夠通過聆聽不同界別人士的聲音,了解社會問題所在,並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建議,更重要是爭取更多社會認同和支持。相信通過尋找社會最大共識的方向,在有了務實可行的具體計劃之後,才能逐步緩解居民現時對政府施政的不滿,真正解決民生問題。
          而在提升政府施政透明度方面,傳新力量提倡全面而及時的資訊透明,相信有助讓社會更快知道重大問題的發生並及早處理,而非待社會問題嚴重化之後才著手解決。林宇滔稱今次參選亦是希望促進對施政透明的監督恒常化,並用好立法會的機制,在此層面上更好地推動對民生問題的有效監督,更及時、更有規劃、更有效率地解決社會問題。
          林宇滔並稱,傳新力量是一個全新的組別,各候選人亦均為首次參選,但一直有關注社會發展,在社會不同界別都有歷練和推動很多工作,相信可以凝聚各界力量,讓更多不同界別、不同專業的人士,能夠在同一個空間,向著同一個方向,為同一個目標去推動澳門改變。

傳新力量首參選昨交政綱   

澳門日報      2017-07-06
A02 | 澳聞     



【本報消息】傳新力量昨日中午十二時向立法會選管會遞交候選名單和政綱,參加新一屆立法會選舉。五名候選人依次是林宇滔、甄慶悅、韋浩風、談詠之和謝伊琪。
林宇滔稱,傳新力量團隊來自傳媒、金融、公務員等不同界別。其政綱是重點關注推動澳門真正優質生活空間,逐步推動房屋、交通,以及施政透明度等,提升其效率。希望通過聆聽市民及社會人士意見,憑著經驗,針對問題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爭取社會認同與支持,並透過尋找社會最大共識的方向,務實具體地計劃,逐步解決居民對政府部分施政的不滿,真正地解決其民生問題。

他表示,雖然他們都是首次參選,但在社會歷練和不同界別的範疇都有一定的經驗,推動了很多工作,相信可以凝聚各界不同的新力量,推動澳門改變。 







2017年6月21日 星期三

租務管制有助維持市場健康 2017-06-21 A03 | 澳門新聞

租務管制有助維持市場健康

2017-06-21 A03 | 澳門新聞    

Facebook專頁: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根據政府公佈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澳月租中位數接近6500元,相較5年前翻了一倍,數目仍在不斷上升,反映本澳月租升幅驚人,因此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在續期時限制業主加租幅度,相信對遠超普通居民購買力的房地產市場可起到降溫作用,有助經濟市場健康運行。房屋不僅僅是市場產品,還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如何重新制訂整體房屋政策以穩定市場供應,壓制不必要的樓市泡沫及投機炒作,根本解決居民急需,特區政府責無旁貸。
     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林宇滔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計劃修改“租務法”,建議設立租金調整的法定機制,確保房地產租金合理調整,雖然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至於“租霸”問題,林宇滔認為,本澳甚至全世界的“租務法”都是傾向於保障租戶權益的,但是倘若出現租戶不交租、肆意破壞房屋等情況,應該透過有效的司法途經對不負責任的租戶作出懲處,而非修法不保障租戶權益。

~~~~~~~~~~~~~~~~

想關注更多澳門有用資訊請LikeFacebook專頁:
傳新角度-林宇滔 (Ron)
https://www.facebook.com/LamUTou/
傳新澳門協會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ynergyMacao/
或瀏覽訂閱: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網誌
https://lamutou.blogspot.com/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社諮委員促公開土地資訊制訂社區設施人均標準 濠江日報 2015-07-02 B04


社諮委員促公開土地資訊制訂社區設施人均標準   

濠江日報       2015-07-02  B04


【特訊】中區社諮會昨日下午3時在三盞燈政府綜合服務大樓5樓舉行會議,會上多位委員就關注問題發表意見,其中委員林宇滔指出,本澳目前無系統性的土地資訊公開透明機制,就連城規會對本澳整體土地的利用和使用狀況的質詢都十分不足,社會難以就本澳整體城規方向尋求共識。故促請當局向社會系統性全面公佈本澳土地資訊和利用情況,並期望當局在制訂城市總體規劃時,應訂立清晰的綠化、醫療、教育、休憩和社區設施的人均指標。

林宇滔指出,礙於本澳目前並無系統性的土地資訊公開透明機制,就連城規會成員亦多次表示當局無交代本澳整體土地的利用和使用狀況,城規會和社會根本難以衡量項目的用途和發展密度是否真正符合本澳整體發展所需,更難對本澳整體城規提出真正符合社會需求和長遠發展的建設性意見。他認為,連城規委員的資訊都十分不足,公眾更難以對規劃條件圖,乃至新城填海規劃提出理性、成熟和符合真正需求的意見及建議,亦不利於社會就本澳整體城規方向尋求共識,只會徒添更多不必要的爭議。

他指出,根據《土地工務運輸局組織法》,政府是有專責部門對批地合同作出恆常和嚴格的監管;又根據工務局2008年出版的《土地法及其配套法例初步檢討建議諮詢文本》中,當局早有本澳土地利用狀況的詳細系統性資料,只是當局一直不肯對公眾全面公開。更令人質疑的是,近年每當社會,甚至立法會專責小組要求政府交代本澳土地利用情況,以及閒置土地情況時,當局卻一直以要整理資料為由作為推搪,做法違背了《土地法》和《城規法》資訊公開原則,不單剝奪了公眾的知情權,亦種下了公眾對本澳土地管理不信任的禍根。

林宇滔續稱,現時社會不單對公共房屋的訴求甚殷,對各類型的社區設施如托兒、安老、教育、街市、社區等設施,以及休憩空間的需求大增,但當社會有訴求要增建公屋或各類社會設施時,不同部門都會不厭其煩地以「無地」為擋箭牌。因此,他促請當局恪守《土地法》和《城規法》的公開透明原則,向社會系統性全面公佈本澳土地資訊和利用情況,並期望當局在制訂城市總體規劃時,應訂立清晰的綠化、醫療、教育、休憩和社區設施的人均指標,未來各區的詳細規劃、土地利用,甚至每個項目的規劃條件圖亦應以此人均標準作制訂標準,才能逐步改善本澳各區的生活環境,提升各區居民的生活質素,讓本澳真正朝宜居城市的方向邁進。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