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澳亞衛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澳亞衛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林宇滔:一刀切停活雞 業界如何轉型? 2017/07/11 18:07 | 來源 / 澳亞網

林宇滔:一刀切停活雞 業界如何轉型?

2017/07/11 18:07 | 來源 / 澳亞網



  禽流感多次來襲 停售活禽轉冰鮮

  無論是煲靚湯,抑或是還神,買隻靚雞是必備的。不過政府在5月份突然宣佈停售活禽,不少師奶大嗌“無陰功咯,拜神唔見生雞咯”之餘,最受影響的莫過於一班賣活雞賣了幾十年的雞販,不過“官字兩個口”,有他講無你講,生活仍然要繼續,雞販也隻能幾十歲轉型。

  今年“復雞無望” 5月推“人禽分隔”

  近年民政總署多次在活禽檢疫樣本裡面發現禽流感病毒,便提出了以冰鮮雞替代活禽的建議,以降低禽流感傳播風險。雖然經過公眾諮詢後,民署決定與業界達成共識後才逐步實施這項政策,不過今年初,民署在短短十天內就驗出兩批“中招”活禽樣本,接連撲殺了上萬隻活家禽,並在5月正式宣佈實行“人禽分割”措施,停止輸入活禽以及售賣。

  業界冀得賠償 商討不成唯諾轉型

  此舉引起家禽業界反對,擔心自己“飯碗不保”,即使政府一直與業界開會商量解決方案,雙方仍然談不攏,政府也“企硬”表示,於六月底前不接受轉型援助方案的雞販,便一分一毫都得不到,迫於無奈之下家禽業界隻能接受政府的方案。

  八成雞販受援助 放出牌照再競投

  目前已有50多檔雞販接受相關援助和轉型建議,而民署將會收回攤檔以及部份不再續期的牌照,再考慮重新公開競投和抽籤的形式放出。

  林宇滔:一刀切停活雞 業界如何轉型?

  自從停售活雞後,雞販和民署的拉鋸戰一直搞剛剛過去的6月底,最後當然是“手瓜拗不贏大髀”,雞販接受政府的援助方案,但是政府對於雞販如何轉型有沒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呢?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巴士合同陸續到期 政府計劃欠奉 團體籲公佈新合同事宜 18:07 | 來源 / 澳亞衛視 2017-07-10

巴士合同陸續到期 政府計劃欠奉

團體籲公佈新合同事宜

2017/07/10 18:07 | 來源 / 澳亞衛視





  根據統計,在今年首4個半月,澳門的巴士載客量同比增加7%,日均載客量超過55萬人次,其中錄得最高數字為65.5萬人次,遠遠超過去年全年的記錄,巴士服務需求不斷增大,有關注團體代表就分析,近年來 澳門的巴士服務質量有明顯進步,但繁忙時段乘車難的死結,依然存在。

  而現時,正值澳門的3間巴士公司合約到期時段,早前 交通局與"新時代"進行短期續約,局方計劃在下年8月3間公司簽新合同,對此,林宇滔稱政府至今,仍未主動公佈續約事宜,質疑政府有沒做好合同規劃。

  另外 林宇滔建議,交通局在新合同內推動巴士公司靈活調動班次,增設點對點線路,或加開中段接客班次,施政時要立足市民需求 ,而非營運商利益。

  澳亞衛視記者 尹愛珊 梁嘉傑 澳門報道

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林宇滔:設立租金上限維持市場健康 制訂整體房屋政策根本解決居民急需 2017/06/15 18:06 | 來源 / 澳亞網

林宇滔:設立租金上限維持市場健康制訂整體房屋政策根本解決居民急需

2017/06/15 18:06 | 來源 / 澳亞網


  對於澳門的房屋,我想在澳門的生活的居民應該是深有體會,樓價高,租金漲,不少人面對這樣"水深火熱"的樓市,真是婦啼一何苦啊!面對租金不斷上漲,政府有意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限制上漲。社會各界對此更是議論紛紛。

  限制租金加幅 或增租客議價能力

  澳門樓價居高不下,租金瘋狂飆升,澳門本地的住房以及商鋪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根據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澳門月租中位數隻是3千元出頭,但到了2016年就已經翻倍增加至接近6500元,數目仍在不斷上升。針對現狀,立法會近期正在審議,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在續期時限制業主加租幅度。有律師認為,新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護租客權益。

  解決供求問題 不應幹預自由市場

  儘管相關設定令到不少市民拍手稱讚,但是有地產業界卻持不同觀點,認為政府應該重點解決供求問題,而非利用行政手段幹預自由市場。

  歐美設立相關法例 保證市場平穩

  雖然各方對於"租務法"都各有看法,但是歐美的一些國家已經實施了相應的租務管治,對於租金的升幅都有一個合理的控制,從而保證經濟市場的健康運行。

  林宇滔:設立租金上限維持市場健康 制訂整體房屋政策根本解決居民急需

  買不起樓,租都租得起吧?但在澳門事實並不是這樣。政府就有意設立,限制租金升幅的條款,不過自由市場或會受到衝擊。

  澳亞衛視 綜合報導


租務管制有助維持市場健康

2017-06-21 A03 | 澳門新聞    

Facebook專頁: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根據政府公佈的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澳月租中位數接近6500元,相較5年前翻了一倍,數目仍在不斷上升,反映本澳月租升幅驚人,因此在租務法中設立租金調整法定機制,在續期時限制業主加租幅度,相信對遠超普通居民購買力的房地產市場可起到降溫作用,有助經濟市場健康運行。房屋不僅僅是市場產品,還是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如何重新制訂整體房屋政策以穩定市場供應,壓制不必要的樓市泡沫及投機炒作,根本解決居民急需,特區政府責無旁貸。
     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林宇滔日前接受訪問時表示,特區政府計劃修改“租務法”,建議設立租金調整的法定機制,確保房地產租金合理調整,雖然有地產業界認為此舉將衝擊自由市場經濟,不利市場健康發展,但事實上,租務管制不是新生事物,在許多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有基於避免貧富懸殊加劇,保障低收入人士居住權益,穩定房地產市場而實行租務管制。鄰近地區例如香港過去也曾在不同時段實行不同形式的租務管制,包括租金管制及居住權保障,雖然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逐步取消,但是亦由此產生樓價持續高企、租金居高不下等社會問題。
至於“租霸”問題,林宇滔認為,本澳甚至全世界的“租務法”都是傾向於保障租戶權益的,但是倘若出現租戶不交租、肆意破壞房屋等情況,應該透過有效的司法途經對不負責任的租戶作出懲處,而非修法不保障租戶權益。



參考資料:
海外的租務管制--香港立法會資料2014-05 下載連結
https://www.dropbox.com/…/%E6%B5%B7%E5%A4%96%E7%9A%84%E7%A7…
房地產是什麼?德國人認為是民生必需品,台灣人卻視為生財工具。 台灣炒房成本太低,日本是台灣四十二.五倍,美國也高達二十五倍。 若稅法不改,居住正義更難以落實。
德國:重罰炒作 保障人權
對住宅的基本概念不同是主要關鍵。政治大學地政系教授徐世榮分析,德國認為住宅具有壟斷性,又是民生必需品,不應用來炒作獲取暴利。相較之下,台灣把土地看成生財工具,能搾出愈高價值愈好。
德國人認為,土地與房產不同於一般自由買賣的商品,而是基本人權,依據此一原則制訂出抑制炒作房地產的嚴格稅法,甚至是刑法,以保障居住權。
荷蘭租住政策對香港的啟示
信報財經新聞 2015-01-12 A18 | 時事評論 | By 朱德浩
https://www.facebook.com/grassrootshousing/posts/744452905644727
⋯⋯
荷蘭對出租住屋實施頗嚴格的租務管制制度,政府會根據房屋的大小、地段和質素,為所有住屋計分,再據分數劃定相應租值;租務管制主要是管制月租約七百歐羅以下的出租房屋(即租值相對較低廉的房屋,由於荷蘭的中產階級大多選擇置業,因此這類廉租房屋佔租務市場七成半以上)。在租務管制下,業主不但不能收取高於相應租值的租金,每年租金加幅亦受嚴格限制。此外,該制度對租客的續租權有全面保障,業主於租約期間固然不能趕走租客,即使租約完結,除非租客出現重大過失,否則業主必須續租。
邱副局長及不少經濟學家指出,租金管制會令業主多收水電煤雜費以作補償,荷蘭對此亦有嚴格管制,她規定業主必須把這些雜費與基本租金分開列明,並禁止業主收取高於這些水電煤費用的實際開支,而傢俬電器等耐用品則不能收取多於原價兩成的費用(並隨年期折舊)。

在此制度下,即使荷蘭市中心的黃金地段,也有基層市民聚居。荷蘭的政治共識,正正是認為若要建立真正共融的和諧社會,便須讓基層市民與富裕階層共享生活空間,因此荷蘭 房屋政策的目標之一,是確保基層市民不會隨城市發展而被迫遷離。
⋯⋯



2016年11月22日 星期二

林宇滔:資源分配不均 輪候時間過長 推廣家庭醫生 2016/11/22 19:11 | 來源 / 澳亞網

林宇滔:資源分配不均 

輪候時間過長 推廣家庭醫生

2016/11/22 19:11 | 來源 / 澳亞網



林宇滔說,今天議士論事環節也繼續和大家探討下澳門醫療的問題,嘉賓是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 林宇滔,他表示,本澳的整個醫療體系,定位和分工不清,導緻醫療問題長期被市民詬病,他認為可推廣家庭醫生的概念,更好地發揮社區醫療的作用,緩解公私營醫療機構的壓力。

2016年4月6日 星期三

舊樓維修欠法定約束 澳門「都市炸彈」拆不完 2015-09-25 P70 | 頭條日報頭條日報 2015-09-25 P70 | 澳聞 標示關鍵字 6 / 123 瀏覽圖片 舊樓維修欠法定約束 澳門「都市炸彈」拆不完 澳門舊樓失修潛伏的危機一直備受關注,一名女途人上月被外牆石屎擊傷,類似意外防不勝防,當局推出多項優惠計劃扶助老化樓宇維修,惟反應並不理想。有分析認為,當局必須完善業主管理法例,並主動介入舊樓維修,才能拆除這個都市炸彈。 上月二十六日中午,一名五十二歲女途人行經河邊新街時,突然被高空墮下的外牆石屎擊中,導致右腿骨折,需送院急救,反映舊樓失修問題不容忽視。 據最新一期《東周刊》報道,雖然過去數年,專責監管樓宇安全的土地工務運輸局,已先後推出多項針對舊樓維修的扶助計劃,包括「樓宇管理資助計劃」、「樓宇維修資助計劃」等,可惜不是乏人問津,就是維修方案不到位,始終未能根治舊樓的安全問題。 有知情人士歸納出三大障礙,令舊樓難望翻新。首要障礙是澳門未有設立強制驗樓法例,雖然《都市建築總章程》規定,業主每五年要驗樓一次,並要承擔公共地方維修,但由於該法規全無約束性,「業主黨然得過且過」。 僅少量大廈有業管會 其次是濠江大部份樓宇未有成立業主管理委員會(類似香港的業主立案法團),知情人士稱,由於成立業主管理委員會的門檻高,加上不少舊樓住客僅為租客,難以聯絡到業主,故此全澳六千多幢大廈中,僅約二百幢設有業主管理委員會,以致沒有牽頭人提出樓宇維修。 但當中最大的障礙則源於部份業主的自私心態,除了不想夾錢,還擔心所住單位的僭建空間不保,知情人士表示:「例如好多舊樓單位都有僭建花籠,部份業主擔心驗樓『牽一髮動全身』,寧願不搞。」 一直關注舊樓問題的「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政府首要是確立違反《都市建築總章程》的刑罰,土地工務運輸局亦應主動維修有安全隱患的舊廈,事後才向業主追回費用,以積極態度解決舊樓所帶來問題。

樓宇失收欠保障 驗樓法律模糊
市民驗樓意識差難入手

2016/04/06 17:04來源 / 澳亞網



 澳門樓宇外牆剝落﹑窗戶墮下的情況時有發生,社區服務諮詣委員會就樓宇維修問題,進行平常會議。有委員提出,當局應盡快制訂強制驗樓措施。

  樓宇外牆石屎剝落,更有數條電線糾纏不清,生鏽的窗戶亦搖搖欲墜,澳門大廈外牆﹑騎樓底等長期失修的情況隨處可見。特區政府一直打響“舊區重整”的口號,不過在工作落實上為人詬病,有團體認為政府方面,對於強制定期驗樓的相關法律並沒有清晰的條文,相關工作一直備受批評。

  澳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林宇滔表示,根據《都市建築總章程》的條文,小業主應每五年對自己的物業進行檢查和維修,避免因樓宇失修危害到途人的安全而負上沉重的賠償代價,但礙於沒有明晰的驗樓指引和罰則,令法律僅為一紙空文,即使小業主想履行驗樓責任亦不知從何入手。

 林宇滔表示,面對越趨嚴峻的舊樓維修問題,當局除了要制訂驗樓程序指引外,更加要主動巡查殘危樓宇並及時跟進處理問題,也有參與會議的委員認為,政府在最基本的宣傳樓宇定期維修方面,做得不足夠。

 澳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餘韶洲表示,如果私人物業出現了問題,傷害到人的話,究竟居民承擔的責任是什麼,首先宣傳做得不好,另外正如剛才林委員所說,事實上物業已經出現了問題,但事後如何跟進,有沒有勒令業主去維修。

 餘韶洲稱,由私人物業問題衍生到公眾安全,等到事故發生後果不堪設想,特區政府在施政態度應要適時轉變,盡快處理強制驗樓的問題


澳亞衛視記者 李慧彬 趙昊翔 澳門報導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