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林宇滔:監管固網締有效競爭 市民日報 2013-12-02 P04


林宇滔:監管固網締有效競爭   
市民日報       2013-12-02  P04   

【本報訊】新固網電訊牌照自去年初開標後一拖再拖,直到今年6月月初始正式發出兩個固網牌照,澳門電訊(CTM)是其中一員,而新固網公司亦陸續開始在各區鋪設管網。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促請政府檢討為何發牌工作一拖再拖,同時希望政府要做好價格審批的把關,確保兩家固網公司形成有效競爭,避免聯手哄抬價格,讓各項電訊服務價格有下降之餘亦讓居民能夠有所選擇,最終達至真正的固網市場開放。
林宇滔表示:社會對固網市場開放期待已久,而按固網專營合約,原定是2011年底屆滿,惟政府對新固網牌照發牌卻一拖再拖,從招標到發牌經長時間拖延,結果整個發牌程序一拖1年半。按合約規定,新固網公司須在發牌後18個月啟動服務,且要至少有三成網絡覆蓋率,如果政府按原定時間表在2012年1月發出新固網牌照,相信新的固網公司現時已經投入運作,他促請政府反思和檢討為何發牌工作會一拖再拖。
先降專線費用 帶動連鎖效應隨着固網市場開放,市民最盼望是互聯網服務、各項電訊服務價格下跌,但林宇滔認為基於新固網公司網絡鋪設需時,根據合約要求,新公司的網絡可能要到2019年才有九成九的覆蓋率,故倘要看到固網寬頻服務有直接感受到的減價,相信仍需要一段時間。除了現時互聯網服務一直被社會批評費用高昂外,林宇滔指出:現有固網專線租賃費用亦被批評比其他地區高數倍以上,需要租賃的服務主要包括流動電訊營運商,甚至亦有銀行提款機連線等。基於新公司MTEL表示訂定的收費為另一營運商價格的七成,即意味未來MTEL專線租賃費用對比澳門電訊有三成的下調空間。
他期待MTEL在未來18個月投入服務,且即使只有三成覆蓋率,亦可先為商業公司提供價廉的專線租賃選擇,只要專線租賃費用下調,諸如流動電話營運商成本的下降將會非常明顯和迅速。至於成本下降後能否於價格上反映,關鍵是依靠電信局的審批,他促請當局做好流動電話營運商價格審批的把關工作,確保專線服務費的減低會間接反映到消費者身上。

同時,林宇滔指出:隨着MTEL網絡覆蓋率逐步增加,相信新營運商將逐步與澳門電訊開展商業上的競爭,並對澳門電訊各項固網電訊服務的費用構成壓力,基於政府對電訊服務有審批價格的權力,不論流動電訊到固網電訊服務,政府要透過做好價格審批的把關,確保兩間固網公司的有效競爭,亦要避免兩間公司聯手哄抬價格,最終達至真正的固網市場開放,讓居民能夠有所選擇。 


2013年9月5日 星期四

僭建物優先個案處理虎頭蛇尾 力報 2013-09-05 P02 | 澳聞 | 力報眾論 | By 林宇滔

僭建物優先個案處理虎頭蛇尾   

力報       2013-09-05
P02 | 澳聞 | 力報眾論 | By 林宇滔

    為處理一些新建、自身有危險、影響所在樓宇結構安全和環境衛生,又或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的僭建物,政府早在早在2010年3月,成立由土地工務運輸局主導的「非法工程跨部門常設拆遷組」,優先處理嚴重影響其他住戶和公眾安全衛生的個案。

    僭建物是本澳歷史問題,故當局強調不會一刀切處理,根據「拆遷組」的準則,所有新增、翻新,以及危害樓宇結構安全、殘危、導至塞渠漏水、影響公眾衛生和影響防火安全等個案,都會列作優先處理個案。

    拆遷組成立之初,多次高調處理對其他住戶和公眾有嚴重影響的僭建物,取得一定的成效,不過隨著被評為優先處理不斷增加,當局在處理優先個案上明顯力有不遞!據當局表示,去年五月底被政府評為優先處理的個案多達629宗,完成清拆的個案總僅有283宗,比率不到45%。必須指出,被列作優先處理的個案,不少已對周邊住戶做成長期影響,亦危及住戶的公眾衛生和防火安全等等,但即使被列作優先個案,往往歷時數月、甚至數年也未能獲得處理,對於受影響的住戶極不公平。

     以去年傳媒曾報道的北區高層大廈天井被僭建物封閉為例,該個案因為廁所排氣天井被僭建物封閉近年半,樓下十多住戶廁所廢氣無路可走而互攻入屋,最初當局以無影響公眾衛生為由,拒絕優先處理。至去年7月經報道和社會壓力下,當局雖已將個案列為優先,並提起行政程序,但僭建物至今仍「健在」。上月有傳媒報道北區一僭建天台屋導至其他住戶長期牆身滲水、地板拱起及塞渠,戶主指早在零六天台屋興建時已開始投訴,但至今年初才當局列為優先處理個案,同樣至今未見任何行動。

     「拆遷組」成立至今三年,初時多次高調處理對其他住戶和公眾有嚴重影響的僭建物,並成功處理近300個案取得一定成效,但個案處理的速度仍然與長期受影響住戶的期望有巨大落差,更讓社會有虎頭蛇尾之感!當局必須全面檢討,真正站在受影響居民和公眾利益的角度,判別優先個案,更重要是必須總結三年來僭建處理成效不彰的經驗,採取應對措施完善流程,加快個案處理。長遠來說,更要從完善法律的源頭著手,加強處罰和簡化行政程序。


時事評論人( 逢周二、四見報)
林宇滔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可行選項與代價 力報 2013-07-16 眾言堂 林宇滔

可行選項與代價

力報 | 2013-07-16
報章 | P06 | 澳聞 | 眾言堂 | By 林宇滔

      上周香港政府擬擴建3個堆填區的撥款申請均觸礁而回,江門巿鶴山核燃料加工廠亦因應上千名群眾上街遊行抗議而取消,兩項目同樣因為民間反響極大而被迫擱置,但問題根本從未解決,社會最後仍須面對。
      首先是香港垃圾問題,源頭減廢和資源循環最多只可減量,且前提是居民必須接受嚴格的垃圾徵費制度,堆填區是必須的垃圾終端處理設施,要暫緩擴建就必須將垃圾焚化(可減量9成以上),但環保團體質疑焚化會產生劇毒二噁英,周邊居民則長期受堆填區臭氣和污染影響,即使港府能立即實施垃圾徵費,最多亦只能將興建焚化爐和擴建堆填區的時間稍為延後!
      至於核燃料加工廠,目前廣東共有5座核反應堆正在運作,連同正興建的5座和計劃興建的22座反應堆(全部距澳300公里內),在區內興建核燃料加工場只是遲早,否則長期遠距離運輸核燃料亦會衍生其他問題。
      今次備受爭議的核燃料加工廠,只是將自然鈾礦中濃度只有0.7%的「鈾235(同位素)」,提純至5%作為核燃料(核武鈾濃度需在85%以上),整個過程都不會產生任何高輻射,工人甚至不需特別保護,因為核燃料要在特殊的核裂變過程,才會釋出能量和產生高劑量輻射。在資訊不對稱下,加上福島核事故的陰霾,公眾憂慮核設施安全實可理解,但個人認為,正在運作和即將興建的核電廠的安全,更應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因為每個核電廠興建時都聲稱採用了最安全的技術,亦有最嚴格的管理和監管程序,但蘇聯切爾諾貝爾、美國三哩島和日本福島三大核事故,都與人為操作和設計失誤有關,事實證明再精密的設計和監管程序亦難保不會出錯。
     儘管發生多次重大核事故,但核能發電確實有低成本、超低污染等優勢,以台灣為例,核能發電成本若為1元,燃煤、燃油、水力和天然氣發電成本則分別要1.28、2.91、3.34和4.1元,更不會像燃煤發電會產生陰霾天氣,這正是核能無法被取代的關鍵原因。不擴建推填區、不興建焚化爐當然動聽,但社會準備好嚴格高昂的垃圾徵費了嗎?停用核能發電雖可防止核事故,但我們做好增加電費和空氣污染加劇的準備嗎?世上從來沒有萬全之策,客觀地在可行選項中,充份考慮每項決策的代價,並作出平衡取捨,才是負責任的做法。


時事評論人( 逢周二、四見報) macaopen@gmail.com
林宇滔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勞師動眾斑馬線執法無成效 2013-06-16 P02 | 澳聞 | 市民日報

勞師動眾斑馬線執法無成效   


市民日報       2013-06-16
P02 | 澳聞     


【本報訊】治安警察局及交通事務局日前公布,兩部門自今年首5個月,合共錄得386宗車輛在斑馬線不讓行人的檢舉。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坦言,車輛在斑馬線不讓行人的情況十分普遍,但根據上述數據即平均每日約只有2.5宗檢舉,他批評當局並沒有定期抽樣執法,反而現時「勞師動眾」派員在斑馬線等人違法並沒有阻嚇性,建議當局定要加強作恆常執法。

對於近期本澳發生多宗行人橫過斑馬線時被撞倒受傷的車禍,當中更有學童死亡,社會廣泛關注斑馬線安全問題。治安警日前聯同交通事務局對車輛在斑馬線不讓行人檢舉,有傳媒質疑警方在意外後刻意「做SHOW」。

林宇滔更評政府「安排好先執法」,當局並沒有定期抽樣執法,反而「勞師動眾」,笑稱,「派一隊team啦,成隊人喺度望住一條斑馬線,跟住就等違法。」(右圖)他批評這種做法與恆常交通警看到有人違法便執法的阻嚇力差距很大,呼籲當局定要加強恆常執法。對於駕駛者的不良駕駛習慣及違反駕駛規則,他認為政府需加強宣傳教育,並持續執法。
為提高駕駛者安全意識,林宇滔認為需切實研究推出扣分制的時間表。

倡推扣分制提高駕駛安全意識他稱,具體操作上,當被扣到一定分數時必須停牌、或被扣到到一定分數時必須上一些教育課程等,這可由社會討論扣分制的操作形式。他強調,必須有機制令考獲執照的駕駛者持續安全駕駛,要有警剔性,並需要加強宣傳防禦駕駛技術,教導司機預測到一些意外可能發生的情況,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並提升安全駕駛意識。據他了解,本澳交通事務局有向巴士司機推行防禦駕駛技術,但這只是當局教導巴士司機巴士內部安全技巧,並沒有延伸到複雜道路環境有更多預測環境的情況。

社會有意見指,斑馬線設置在巴士站前方,其他駕駛者或會因被巴士遮擋視線而撞倒行人,本澳是否需檢討斑馬線及巴士站的位置?林宇滔認為當局可因應社會實際需求作出調整,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駕駛者要安全駕駛、行人亦要遵守交通規則。他提到,本澳部分斑馬線用料有問題並掉色,當下雨或天黑時,駕駛者看不清是否有斑馬線容易衍生意外,故斑馬線的用料及道路的燈光非常重要。他稱,交通事務局門前的斑馬線試行用反光、防滑等材料,即使天黑或下雨亦會清晰看見,而有關試行已有一段時間,當局為何不普及至全澳?「交局應該去做,整靚條斑馬線唔會有啲咩質疑呀!但唔知點解好似做極都做唔到落去咁樣」,促請當局立即跟進。

時事評論員余榮讓認為,本澳部分地方的斑馬線設置過多或過少,會影響行人或駕駛者安全,建議有關部門及時檢討。他又提到,新巴士服務模式營運後帶動很多人入行,但他們駕駛重型汽車的經驗未必足夠,且在巴士管理安排上,有時司機一程駕駛時間很趕,或會衝斑馬線及交通燈,易生意外。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公布環保基建數據有助公眾監察 2013-05-18 P01 | 要聞 |市民日報

公布環保基建數據有助公眾監察   


市民日報       2013-05-18
P01 | 要聞     


【本報訊】關係到未來路氹再生水供應的路環污水廠將建於路環再生水廠附近,環保局透露,當局將於今年就路環污水處理廠的營運保養服務進行公開招標,該項招標內容將包括再生水廠的部分,至於日後兩廠是合併管理或分開管理,當局則未有回應。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無論分管或是合併管理,關鍵是政府有否確切履行監管職責。他希望當局汲取路環污水廠事件的教訓,應公布相關環保基建設施恆常運作數據資料,有助公眾監察。
路環污水廠再生水廠管理今年招標日前港務局局長黃穗文提及再生水廠籌建進度時表示,「未來再生水廠將會建於路環污水處理廠附近,把路環污水處理廠所排出的尾水作深化處理,日後的路環污水處理廠亦會改名為再生水廠,將污水處理廠的一部分納入未來再生水廠。」至於被問及未來路環污水處理廠是否會與再生水廠合併,營運方面,路環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是否會由不同營運公司負責管理等問題,黃穗文則着記者向環保局查詢。

環保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計劃今年就路環污水處理廠的營運保養服務進行公開招標,該項招標內容將包括再生水廠的部分,而再生水廠將設於路環污水處理廠附近。未來,再生水廠將採用路環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作深度處理,提升至再生水質量,因此在建造再生水廠的同時,亦會進一步優化路環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技術,保障再生水的質量。至於具體招標細節,待正式開展公開招標程序後將正式對外公布。

環保局的回覆並沒有明確解釋日後路環污水廠及再生水廠是否合併,或者由不同營運商管理。林宇滔指出:無論日後再生水廠及路環污水廠是由同一間或由兩間營運商運作,監管才是最重要問題。從客觀分析,由同一間或分兩間營運商營運各有利弊。

他說,如果同一間營運商管理,因利益驅使,水質素會更易控制,因為倘若污水廠尾水不達標,再生水廠在加工尾水時的易滲透成本就會增加;如果有兩家不同營運商分管污水廠及再生水廠,好處是當污水廠排出尾水不達標時,再生水廠營運商自然不會「收貨」。不過,關鍵都是政府要加強監管,否則當局怎知兩間廠對污水的處理是否恰當?希望當局汲取路環污水廠事件的教訓,應公布相關環保基建設施恆常運作數據資料,以助公眾監察。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速增托額、學額應對新一波嬰兒潮 林宇滔 2013-05-08 社諮委議程前發言及回覆

速增托額、學額應對新一波嬰兒潮

林宇滔
2013-05-08

  隨著八十年代嬰兒潮出生的人步入適婚年齡,近年本澳出生率快速回升,去年更龍B就逾7500個。根據近年出生率的趨勢,龍B效應僅是新一波嬰兒潮的序幕,本澳未來幾年出生率應會維持在七千人左右的歷史高峰水平,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爭入托、爭入學的問題只會越趨越烈!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本澳經濟暢旺,目前25到34歲的勞動參與率高達93%,數字反映正值生育期的家庭雙職工比例相當高,令托兒服務需求甚為殷切,爭入托兒所是新嬰兒潮家長首要面對的難題。
  儘管政府近年積極增加托兒學額,單是今年就新增5間新托兒和1400個新托額,令托額總數可達6591個,較去年大增三成,其中全日托額5600餘個。然而,相對於目前逾18000個3歲以下的適齡嬰幼兒,全日制的托兒學額供應不到三分之一,難怪近年托兒學額爭崩頭,不少雙職家庭漁翁撤網也只能空手而回!
  近年同樣面對出生率上升和雙職家庭增加的新加坡,目前全日托額佔適齡幼兒的比例與澳門同是約三分之一,當地政府為回應社會需求,已承諾會將托額比例增至二分之一,確保每兩名幼兒就有一人享有全日托的服務。
  反觀澳門,入托難問題其實早在幾年前已開始出現,但由於沒有明晰的硬指標,但相對快速回升的出生率,當局增加托額只是杯水車薪。當局必須明晰,龍B效應亦只是新一輪嬰兒潮的序幕。為此,本人促請當局應從三方面著手回應社對托額的殷切需求:一是要儘快明晰本澳全日托兒學額佔適齡嬰幼兒的目標比例,並以此作為規劃增加托兒學額的硬指標,想方設法爭取空間和資源增加托額;二是不斷完善半日托、緊急托、臨時托、假日托、延長托兒時間至八時等新服務,並加強宣傳,讓有不同需要家庭能因應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服務;三是儘快落實籌劃支持民間機構開展社區為本的托兒服務的具體工作,為雙職家庭提供更彈性的托兒服務。
  教青局年初預計三年後K1學額最多可增至7200個,這意味著三年後K1學額根本無法滿足去年逾7,500名龍B的入學需求。這還不包括家長選擇心儀學校等的因素,可以預計,繼入托難,爭K1學額將是新嬰兒潮家長面對的第二個難關。
  面對近年本澳步入老齡化社會,近年出生率回升亦本是喜訊,但剛踏入新一波的嬰兒潮,坊間已感覺近年入托、入學問題爭崩頭!政府必須反思為何對此反應遲緩,更未有及早作好規劃和應對。目前,當局不單要亡羊補牢回應社會對托兒服務的迫切需求,並採取措施確保三年後的K1學額能夠滿足龍B需要,更要汲取教訓,及早為新一波嬰兒潮嬰幼兒逐成長產生的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和設施需求作好規劃和籌謀,為我們下一代創設更好的成長環境!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跨域數據你上左鎖未? 力報 2013-03-08 P05 | 澳聞 | 眾言堂 | By 林宇滔

跨域數據你上左鎖未?   

力報       2013-03-08
P05 | 澳聞 | 眾言堂 | By 林宇滔

     智能電話日趨普及,功能亦越趨多元化,當中不少服務需要連接互聯網,令近年流動數據使用量由08年3萬多GB急升至去年逾264萬GB,大增近90 倍。然而,相對於通話分或短數數量,數據用量的概念很抽象,就算是專業級人士亦很難準確估計自己的數據使用量,加上流動數據單價並不平宜,若非購買數據組合,下載一張相片「閒閒地」也要數十元,跨域就更貴,本地數據雖有500元封頂安排,但若誤用跨域數據,很可能會出現,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的「震撼帳單」,故電信服務收費爭議已成為消委會投訴個案之首。

    因應絕大部分用戶並不需要跨域流動數據,有關的爭議亦越來越多,電信管理局今年起已要求所有營運商,為新上台流動電話用戶將跨域數據服務預設上鎖,避免「震撼帳單」的出現,至於原有客戶則應儘快要求營運商,或自行通過手機操作碼,上鎖跨域數據服務(操作可詳見電信管理局網站)。

   此外,普遍用戶都是購買1GB或2GB等月費流動數據組合,但不少人都有試過在正常使用下,某月用量突然嚴重爆燈,向營運商查詢時一般會得到「可能有部分APP在背後運作使用了數據」等的「標準答案」,由於消費者根本難以舉證,往往只好付500元封頂費用了事。
由於相關投訴不少,電信管理局已著手研究本地數據上限服務,如用戶購買1G或2G的數據組合,當用量達至90或95%時,營運商須發出短信提醒,讓用戶選擇是否購買額外數據流量,否則數據服務到達組合上限時會被暫停,避免用戶不必要的額外支出,但可惜至今仍未有具體實施的時間表。

    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電信服務,流動數據用量急增,必然伴隨消費爭議增加,當局必須儘快落實保障用戶權益的各項措施,同時亦要持續確保收費的合理下調,以及促使營運商投放足夠資源和頻寬維持網絡質素。

林宇滔
時事評論人( 逢周二、五見報) macaopen@gmail.com



澳門流動數據服務保障措施詳情:
http://telecommunications.ctt.gov.mo/web/images/specialtopics/chi/tipsformobiledataservice/pdf/MobileDataServiceProtectionDtl.pdf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電信局研究流動數據用量上限 市民日報 2013-03-07 P03 | 澳聞

電信局研究流動數據用量上限   

市民日報       2013-03-07  P03 | 澳聞


    【本報訊】電信管理局規管事務處處長譚韻儀、競爭促進處代處長王姍姍、電信標準及技術處高級技術員張小弟昨到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介紹本地流動數據服務的保障措施。會後,中諮委副召集人鄺玉球及委員林宇滔向傳媒表示,電信局稱正透過積極研究本地流動數據上限服務,要求營運商主動提醒用戶的流動數據用量快達標,以保障消費者。
在本地流動數據服務保障設施方面,澳門電訊、和記、數碼通均設有500元上限「封頂」,而中國電訊則只提供內地使用流動數據服務。鄺玉球稱,普遍用戶只是購買1GB、2GB的流動數據服務,但當用戶使用本地流動數據超過上限時,所收到的費用即使有500元上限「封頂」,亦會是用戶原來的收費的數倍。

    有關計劃未有時間表

    故有電訊營運商提出方案,建議以「先通知後購買」的方式,在用戶相關計劃到限時通知客戶是否需要繼續使用流動數據服務;亦有建議當用戶相關計劃用量達八成或九成時作出通知提醒,電信局表示,正透過有關方案積極研發中,委員關注有關計劃執行的時間表,並建議商運商統一提示標準,電信局代表稱,有關計劃仍在研究中,暫未有時間表。
而用戶要向營運商查詢流動數據的帳單時需收取費用,中諮委委員認為既然有電子途徑可以查詢流動數據,營運商不應額外收取有關費用,至於電信局代表回應認為,會創設更多平台讓用戶查詢流動數據用量。

    據了解,2008年本澳的流動數據用量為3萬GB,去年本澳的流動數據用量為264萬GB,近年流動數據用量增幅大,委員關注營運商的服務質素及負載能力,並建議電信局監督營運商,下調有關收費,並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及合理價格。至於網絡覆蓋方面,由於現時本澳的光纖服務只覆蓋新型大廈,委員建議增加舊區覆蓋點,並下調有關費用。

    曾有市民外遊時使用跨域數據服務,回澳後收到10多萬元的「震撼帳單」,由於跨域數據服務不像本地流動數據服務可以「封頂」,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電信局自本年1月1日起,規定營運商對新上台的用戶在跨境流動數據服務會預設為關閉,而舊客戶則向自行設置「自動上鎖服務」,有關資訊可瀏覽電信局網頁查詢,委員建議營運商加強向舊客戶宣傳「自動上鎖服務」。


2013年3月2日 星期六

澳門土地須有守護者! 力報 2013-03-01 P07 | 澳聞 | 眾言堂 |

澳門土地須有守護者!   


力報       2013-03-01  P07 | 澳聞 | 眾言堂 | 

     近日,路環荔枝碗旁疊石塘山腳擬建高樓群,再次引起坊間對山體保育的關注和討論。土地工務局在立法會口頭質詢回應時指,該地段在1903年已登記為私家地,按目前發出的街道準線圖,地段面積約5.66萬平方米(相當於五個塔石廣場),地段內的樓宇最大許可高度海拔100米、最大許可淨地值是八倍,但需要符合街影等條例,技術上未必能起足100米。

    當局至今仍未收到發展圖則,但因屬於私家地,在《城規法》出台前,項目發展祇要符合現行所有法律法規,不可能凍結有關業權人的發展申請,亦不能召開公開旁聽會。按當局說法,只要發展商遞交圖則無抵觸法律或相關規定,並沒有不批的理由。

     據悉,該地段不單闊且深,且涵蓋至高50米的山體,若全面發展,大片山體將被挖去,嚴重影響路環疊石塘山的自然生態環境,我們必須反思,近年僅有的山體資源被不斷開挖發展,澳門還有多小的自然資源和空間能留給下一代?除了環保的質疑,今次事件亦帶出一疑團,為何一幅面積如此龐大的路環山地,早在1903年就被登記為私人土地卻從不發展?碰巧地,早前引起熱議的桃花崗,也是在1904年被登記為私家農地。
     
    私有產權確需尊重和保護,但一幅是大片荒蕪山地、一幅是長期由政府發牌供小販擺賣的土地,竟湊巧地在20世紀初被登記為私人地,且業權人卻靜待百年後才行使擁有權或申請發展?有關登記是否真的在百年前完成?有關文件所用紙張是否真有百年歷史?有關程序是否全無瑕疵?種種疑問普通巿民無權、亦無條件查證。我想說,若政府施政今日仍只停留在被動按文件、按本子辦事的水平,還有誰可當澳門土地的守護者?還有誰能還公眾一個明白、一個真相?


林宇滔

時事評論人( 逢周二、五見報) macaopen@gmail.com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人為保育紅樹林合理 惹爭議欠事前溝通 林宇滔:民署生態管理應透明 澳門日報 2013-01-27 B07 | 澳聞

人為保育紅樹林合理 惹爭議欠事前溝通
林宇滔:民署生態管理應透明   

澳門日報       2013-01-27   B07 | 澳聞  

    【本報消息】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指,望德聖母灣濕地在多年前因填海被封,民署多年清淤管理使其成為人工濕地,現時以人手將底泥堆建成生態池,使鄰近葡韻一帶有較高水位,豐富該區生態系統,提升自淨力能,認為生態原理上說得過去。但民署在開展同類工作前,應預先公佈,聽取不同的意見,取長補短,減少爭議。

    近期龍環葡韻五個生態池建設引起反對和議論,民署幾經解釋但仍難釋除公衆疑慮。林滔宇認為,今次問題需從上述地方的歷史瞭解,望德聖母灣前身為鹹淡水交界的紅樹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因填海造地被封閉,失去海水潮汐更替,紅樹林逐步枯死,僅靠雨水和含相當汙染物的地表水補充,水體逐步由鹹變淡,枯水期更幾乎乾塘,沒有水循環,生態系統十分脆弱。

     過去十多年,民署以人工濕地的管理方式“幹預”,每年清淤並引入各種動植物,清除有害植物,逐步恢復濕地生態,現時該處已成為保育特色和繁茂鷺鳥林的人工濕地,若非人為的管理,該處已是死水或泥沼一潭。

     翻看資料和實地觀看,今次民署以底泥堆建生態池,方式類似“梯池”,池體與整個水體連通,豐水期水面會連成一體,枯水期則可令龍環葡韻一帶相對水位較高,有水作為媒介,加上生態池上種植多種植物,形成生態循環,發揮自淨的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民署長年均以人工濕地方式管理望德聖母灣,每年亦會清淤和持續生態工程,原理類似鄉間池塘需定期“刮塘”一般,否則池塘生態難以循環恢復;又如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也需定期清淤和生態補足區內由荒廢漁蝦池改造的人工濕地。


    對於有關工作是否需要環評,林宇滔指現時社會討論的環評工作是涉及土地用途改變對環境影響的問題,性質與今次事件有別,即使環評也未能對準問題。引起今次爭議,認為源於社會對生態保育的意識不斷提升,從是次事件亦反映民署日後在有關生態管理工作上,應及早公佈年度計劃,簡明向公衆介紹,聽取不同意見,取長補短,減少社會憂慮和爭拗。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