僭建物優先個案處理虎頭蛇尾
力報 2013-09-05P02 | 澳聞 | 力報眾論 | By 林宇滔
為處理一些新建、自身有危險、影響所在樓宇結構安全和環境衛生,又或對公眾安全構成威脅的僭建物,政府早在早在2010年3月,成立由土地工務運輸局主導的「非法工程跨部門常設拆遷組」,優先處理嚴重影響其他住戶和公眾安全衛生的個案。
僭建物是本澳歷史問題,故當局強調不會一刀切處理,根據「拆遷組」的準則,所有新增、翻新,以及危害樓宇結構安全、殘危、導至塞渠漏水、影響公眾衛生和影響防火安全等個案,都會列作優先處理個案。
拆遷組成立之初,多次高調處理對其他住戶和公眾有嚴重影響的僭建物,取得一定的成效,不過隨著被評為優先處理不斷增加,當局在處理優先個案上明顯力有不遞!據當局表示,去年五月底被政府評為優先處理的個案多達629宗,完成清拆的個案總僅有283宗,比率不到45%。必須指出,被列作優先處理的個案,不少已對周邊住戶做成長期影響,亦危及住戶的公眾衛生和防火安全等等,但即使被列作優先個案,往往歷時數月、甚至數年也未能獲得處理,對於受影響的住戶極不公平。
以去年傳媒曾報道的北區高層大廈天井被僭建物封閉為例,該個案因為廁所排氣天井被僭建物封閉近年半,樓下十多住戶廁所廢氣無路可走而互攻入屋,最初當局以無影響公眾衛生為由,拒絕優先處理。至去年7月經報道和社會壓力下,當局雖已將個案列為優先,並提起行政程序,但僭建物至今仍「健在」。上月有傳媒報道北區一僭建天台屋導至其他住戶長期牆身滲水、地板拱起及塞渠,戶主指早在零六天台屋興建時已開始投訴,但至今年初才當局列為優先處理個案,同樣至今未見任何行動。
「拆遷組」成立至今三年,初時多次高調處理對其他住戶和公眾有嚴重影響的僭建物,並成功處理近300個案取得一定成效,但個案處理的速度仍然與長期受影響住戶的期望有巨大落差,更讓社會有虎頭蛇尾之感!當局必須全面檢討,真正站在受影響居民和公眾利益的角度,判別優先個案,更重要是必須總結三年來僭建處理成效不彰的經驗,採取應對措施完善流程,加快個案處理。長遠來說,更要從完善法律的源頭著手,加強處罰和簡化行政程序。
時事評論人( 逢周二、四見報)
林宇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