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公共飲水裝置中央廚餘處理急需推進 林宇滔:環局減廢目標太低 2017年12月31日|澳門日報

公共飲水裝置中央廚餘處理急需推進 林宇滔:環局減廢目標太低

政府計劃十年後人均垃圾棄置量減三成。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此目標太低,亦無配套指標支撐。主張本澳的垃圾問題已拖不得,公共飲水裝置、中央廚餘處理等急需大步推進。

棄置膠樽問題嚴峻
澳門垃圾焚化中心去年接收了五十點四萬噸固體廢物,當中有機物佔三成八、紙佔兩成四、塑膠佔兩成一。林宇滔指出,全球已盡量減用塑膠,亞太地區使用率仍然較高,故澳門塑膠垃圾比例與其他亞洲地區相若。然而,澳門日棄膠樽高達十七噸,絕對嚴峻。建議所有政府公共設施、戶外休閒地方等均應設置濾水設備,讓市民自備水樽解渴,環保亦健康,政府舉辦的活動亦應避免派發樽裝水。

方便掉減廢意識低
澳門人均固體廢物棄置量為每日二點一一公斤,林宇滔表示,雖然澳門遊客比例高,但人均垃圾量竟然高北京、東京整倍,亦較香港高出○點七二公斤,毋庸置疑地屬高消耗水平,第一無配套、第二無意識、第三掉垃圾好方便,社會根本無重視呢個問題。
他提到,焚化爐一九九二年建成後,大家無需再為垃圾堆填區的臭味所擾,減廢意識亦偏低,石排灣堆填區、鴨涌河以前好臭,當你感受過啲垃圾堆到咁臭,就會唔想製造咁多垃圾。澳門環保問題積重甚深,環保局訂出十年後減三成垃圾的目標,從國際環保角度要求相當低,如果去到二○二六年先到呢個水平,太低吧?澳門嘅固體廢物處理係唔係仲容許到攤慢嚟做呢?若能達成目標,亦算是行出第一步,過去環保工作講就好多,做就無做。

欠缺配套指標支撐
林宇滔質疑,環保局祇訂出減少人均垃圾量目標,卻無訂出其他配套指標供公衆監督落實,如回收率要提升到哪個水平、廢品再造率等,整份報告都無交代。依家回收比率係百分之二十二,十年之後你諗住升到幾多呢?減垃圾量唔代表資源回收率可以提升。
以當前來說,他希望環保局及其他部門盡快在公共地方設置飲水裝置,減少使用膠樽。已多次重申的建築廢料管理制度、膠袋徵費等,亦要及早落實。易推行、對環保及環境衛生都有好處的中央廚餘處理設施更應大步落實,若政府真的將環保政策視為重中之重,廚餘處理場地定不會太難覓,加上建設,相信祇要一、兩年時間便可成事。根據有關計劃,當局預計第一期的中央廚餘處理設施要在二○二二年才能完成,令人失望,要用五年時間先做到,係唔係真係有決心呢?

廢品出口難度大增

他指出,業界現時將收集到的廢品打包、運輸到外地,廢紙、廢膠在本地的再造率為零。隨着內地收緊廢料入口標準,廢品出口難度增大,回收業經營環境將雪上加霜,廢紙、金屬嘅出口相對容易,膠樽、玻璃樽就比較難處理,燒都燒唔到。政府應考慮從空間、資源上扶持本地回收業界將廢品資源化。長期來說,以生產者自付的方式逐漸減少政府的支援。否則日後你生產者自付、污者自付,畀咗錢啲廢品都係擺咗喺度,無人處理。廢物徵費嘅目標唔係賺錢、收得越多錢越好,如果所有嘢都可以分類回收,其實你係唔使畀錢。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政府應策略研究財政縮經常開支 2017年12月30日|市民日報

政府應策略研究財政縮經常開支 

【本報訊】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的「民眾講壇」昨探討「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如何科學釐定」。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現金分享和社會福利政策並非財政開支增幅主因,應策略性和系統性研究財政問題,尤其縮減一些經常性開支才是重點。他舉例說,2008年首次現金分享每人5000元,共支出約25億,佔總開支8.2%。而今年派9000元,開支增加至60多億,但只佔總開支的5.6%,反映非現金分享的開支急增,他認為政府應該解釋清楚各項開支的比例,並定下財政盈餘投資回報的目標。

應從賭收建全民分享基金撐民生論壇昨午假民眾建澳聯盟綜合活動服務中心舉行,邀請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及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等,探討如何科學釐定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據介紹,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赴京述職總結時表示,在競選時曾承諾要設立的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將於明年啟動,現已與相關範疇司長商討。

施家倫認為,澳門現行的現金分享、出生補貼、醫療券等均為臨時措施,未能有效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在房屋、醫療、養老問題方面未能滿足需要,贊成特區政府盡快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他又認為澳門可以效法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以穩健收益維持社會的穩定和長期發展。他建議當局從博彩毛收入中撥出10%,建立全民分享基金,恆常支撐民生福利,讓澳門居民在民生「三大難」方面得到持續、有效、比例可見的保障。

以用者自付向民生開刀本末倒置鄭仲輝指出:澳門正邁入老齡化社會,財政支出逐漸變大,目前養老及醫療等措施已經不足,若如今不做好預算,老齡化將令財政問題加劇。他又認為政府以「用者自付」名堂向公用事業開刀是本末倒置,如水費加價、巴士升價,將對民生有重大影響。他質疑政府為何不從改善理財着手開源節流,反而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小支出上斤斤計較。


李良汪則表示,本澳89%的財政儲備由政府投資管理,11%由專業的基金公司負責。面對投資回報收益屢屢跑輸通脹的現況,應當檢視哪一方面負責的投資未能達到預期,從而作出調整。他認為政府可利用超額儲備加大投資,增值回報,而對其他盈餘部分進行合理分配,針對房屋、基建、醫療等民生痛點設立長效分配機制。他又建議當局參考香港研究未來3年的財政報告,開展更加長遠的財政規劃。

論壇探討如何科學釐定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2017年12月30日|大眾報

論壇探討如何科學釐定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特訊】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澳門時報協辦的民眾講壇昨日下午舉行,今期講壇以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如何科學釐定為主題,邀請到立法會議員施家倫、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及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從目前的政府財政收支、社會福利政策、民生痛點出發,探討如何科學釐定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立法會議員施家倫認為,澳門現行的現金分享、出生補貼、持續進修計劃、醫療券等均為臨時措施,未能有效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在房屋、醫療、養老問題方面未能滿足需要,贊成特區政府盡快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他認為澳門可以效法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以穩健收益維持社會的穩定和長期發展。他又建議當局從博彩毛收益中撥出10%,建立全民分享基金,恆常性支撐民生福利,讓澳門居民在民生三大難方面得到持續、有效、比例可見的保障。

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指出,澳門正邁入老齡化社會,財政支出將逐漸變大,目前養老及醫療等措施已經不足,若目前不做好預算,老齡化將令財政問題加劇。他又認為政府以用者自付名義向公用事業開刀是本末倒置,例如水費加價、巴士升價,將對民生有重大影響。他質疑政府為何不從改善理財著手開源節流,反而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小支出上斤斤計較。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現金分享和社會福利政策絕非財政開支增幅的主因,政府當務之急是煞停開支急劇增長的快車。他舉例,2008年第一次現金分享每人5000元,共支出25億,佔總開支8.2%。而今年派9000元,共支出61億,但只佔總開支的5.6%,說明有其他開支佔了更大的比例,政府應該解釋清楚各項開支的比例,以及定下財政盈餘投資回報的目標。他並建議政府需有35年的收入及開支預估,例如若增聘公務員所帶來的開支增長。

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表示,本澳89%的財政儲備由政府自身進行投資管理,11%由專業的基金公司負責。面對投資回報收益屢屢跑輸通脹的現況,應當檢視是哪一方面負責的投資未能達到預期,從而作出調整。他認為政府可利用超額儲備加大投資,增值回報,而對其他盈餘部分進行合理分配,針對房屋、基建、醫療等民生痛點設立長效分配機制。他又建議當局參考香港研究未來三年的財政報告,進行更加長遠的財政規劃。   


提高財政儲備投資比例作長效機制支撑點 賭收撥一成設全民基金 2017年12月30日|星報

提高財政儲備投資比例作長效機制支撑點 賭收撥一成設全民基金

【特訊】對於特區政府明年啟動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有議員表示贊成,並建議當局從博彩毛收益中撥出一成,建立全民分享基金,恆常性支撐民生福利。另外,對於政府開支不斷上升,有團體指出,現金分享和社會福利政策絕非財政開支增幅的主因,政府當務之急是煞停開支急劇增長的快車。又認為政府在推出預算案前,應研究未來三至五年的收入和開支增長,重新檢視各部門的開支增長。

    昨午民眾建澳聯盟舉辦「民眾講壇」,以「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如何科學釐定」為主題,邀請到議員施家倫、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及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從目前的政府財政收支、社會福利政策、民生痛點出發,探討如何科學釐定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對於特區政府明年啟動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施家倫認為,現行的現金分享、出生補貼、持發計劃、醫療券等均為臨時措施,未能有效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在房屋、醫療、養老問題方面未能滿足需要,贊成特區政府盡快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他表示,支撐福利的收入來源一定要拓展,建議當局盡快完成「特區投資發展基金」的法案,確保於二零一九年能夠設立基金,並提高財政儲備的投資比例,以作為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的重要支撐點;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二零二零年賭牌重新競投的契機,爭取未來能從博彩毛收入中直接劃撥一成設立全民共享基金,支撐長效性的福利機制。施家倫又認為,政府在進行分配機制頂層設計的過程中,應要選擇更加有效益的分享方式,有針對性地幫助市民解決現時深層次的民生問題,實現長效紓困效益。例如用以扶助市民置業安居、幫市民購買醫療保險、提升長者退休福利等等。

    鄭仲輝指出,澳門正邁入老齡化社會,財政支出將逐漸變大,目前養老及醫療等措施已經不足,若如今不做好預算,老齡化將令財政問題加劇。他又認為政府以「用者自付」名號向公用事業開刀是本末倒置,例如水費加價、巴士升價,將對民生有重大影響。他質疑政府為何不從改善理財著手開源節流,反而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小支出上斤斤計較。

    林宇滔表示,現金分享和社會福利政策絕非財政開支增幅的主因,政府當務之急是煞停開支急劇增長的快車。他舉例,二零零八年第一次現金分享每人五千元,共支出二十五億,佔總開支百分之八點二。而今年派九千元,共支出六十一億,但只佔總開支的百分之五點六,說明有其他開支佔了更大的比例,政府應該解釋清楚各項開支的比例,以及定下財政盈餘投資回報的目標。他稱,政府近年的開支預算增長遠遠大於收入增幅,政府應研究削減經常性開支的可行性,並建議政府需有三至五年的收入及開支預估,例如若增聘公務員所帶來的開支增長。

    李良汪表示,本澳八成九的財政儲備由政府自身進行投資管理,一成一由專業的基金公司負責。面對投資回報收益屢屢跑輸通脹的現況,應當檢視是哪一方面負責的投資未能達到預期,從而做出調整。他認為政府可利用超額儲備加大投資,增值回報,而對其他盈餘部分進行合理分配,針對房屋、基建、醫療等民生痛點設立長效分配機制。他又建議當局參考香港研究未來三年的財政報告,進行更加長遠的財政規劃。


民眾講壇探討財政盈餘分配 2017年12月30日|澳門日報

民眾講壇探討財政盈餘分配

【本報消息】民眾建澳聯盟主辦的民眾講壇第三十六期昨日舉行,與會嘉賓就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如何科學釐定各抒己見。議員施家倫建議當局效法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以穩健收益維持社會穩定和長期發展;建議從博彩毛收益中撥出一成建立全民分享基金,恆常支撐民生福利,讓居民在民生三大難方面得到持續、有效、比例可見的保障。

講壇昨日下午三時在民眾建澳聯盟綜合活動中心舉行,邀請施家倫、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及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開講,從現時政府財政收支、社會福利政策、民生痛點出發,探討如何科學釐定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施家倫認為,本澳現行的現金分享、出生補貼、持修計劃、醫療券等屬臨時措施,尤其在房屋、醫療、養老問題方面未能滿足實際需要,故贊成政府盡快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解決社會一系列深層次問題。

鄭仲輝指,澳門正邁入老齡化社會,財政支出預期逐年變大。目前養老及醫療等措施十分不足,倘不做好預算,一旦老齡化嚴峻,會令財政問題加劇,支出更多 。又認為政府以用者自付向公用事業開刀是本末倒置。更質疑政府為何不從改善理財著手開源節流,反而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小支出上斤斤計較,值得檢討。

林宇滔稱,現金分享和社會福利政策絕非財政開支增幅主因,政府當務之急應煞停開支急劇增長的快車。舉例稱政府○八年首次發放現金分享,當年支出廿五億,佔總開支百分之八點二;今年現金分享共支出六十一億,只佔總開支百分之五點六,說明有其他開支佔了更大比例。政府有必要向大眾解釋清楚各項開支情況,並訂明財政盈餘投資回報的清晰目標,還希望政府有三至五年的收入及開支預算,包括若增聘公務員所帶來的開支增長等。


李良汪稱,本澳近九成財政儲備由政府投資管理,僅一成由專業基金公司負責。面對投資回報收益屢屢跑輸通脹,應檢視哪方負責的投資未能達預期從而調整。建議政府可利用超額儲備加大投資,合理分配其他盈餘部分,針對房屋、基建、醫療等民生痛點設立長效分配機制;建議當局參考香港研究未來三年的財政報告,更長遠規劃財政。


民眾講壇探討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有倡政府需有三至五年收支預估 2017年12月30日|華僑報

民眾講壇探討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有倡政府需有三至五年收支預估

【專訪】民眾建澳聯盟主辦及澳門時報協辦的「民眾講壇」,昨探討如何科學釐定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與會嘉賓關注政府財政收支、社會福利政策、民生等問題。

 當中,明年政府預算總支出突破一千億元,而近年公共開支不斷上升,由回歸初二000年的一百二十九億元,增至明年的一千零九十六億元。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在受訪及講壇上指,政府當務之急是煞停開支急劇增長的快車,應詳細考慮如何控制開支,包括研究削減經常性開支的可行性。而近年人員開支急速增加,在明年人員開支高達二百二十二億元,佔總開支達二成二;林宇滔建議,政府需有三至五年的收入及開支預估,例如若增聘公務員所帶來的開支增長。

 林宇滔表示,現金分享和社會福利政策絕非財政開支增幅的主因,他列舉數據,在明年的各項惠民措施、各項津貼和補助及稅務減免等,涉及金額二百二十五億元,佔總開支不到二成一。又單以現金分享計,在二00八年第一次現金分享每人五千元,共支出二十五億,佔當年總開支百分之八點二;而今年派九千元,共支出六十一億,但只佔總開支的百分之五點六,比率較首年派錢更低,由此說明有其他開支佔了更大的比例。

 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指出,澳門正邁入老齡化社會,財政支出將逐漸變大,目前養老及醫療等措施已經不足,若如今不做好預算,老齡化將令財政問題加劇。

 立法議員施家倫認為,澳門現行的現金分享、出生補貼、持發計劃、醫療券等均為臨時措施,未能有效解決社會深層次問題,尤其在房屋、醫療、養老問題方面未能滿足需要,讚成特區政府盡快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

 施家倫認為,澳門可以效法新加坡的「淡馬錫模式」,以穩健收益維持社會的穩定和長期發展。


 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指,政府可利用超額儲備加大投資,增值回報,而對其他盈餘部分進行合理分配,針對房屋、基建、醫療等民生痛點設立長效分配機制。他又建議當局參考香港研究未來三年的財政報告,進行更加長遠的財政規劃。


善財難捨 冤枉甘心講者談政府財政盈餘長效分配 2017年12月30日|正報

善財難捨 冤枉甘心講者談政府財政盈餘長效分配

行政長官崔世安早前提出明年啟動設立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但公用事業關注協會鄭仲輝指,政府同時要增加巴士車費、水費等民生收費,批評當局是與民「斤斤計較」、「善財難捨」。

民眾建澳聯盟昨舉辦「民眾講壇」,邀嘉賓就「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如何科學釐定」的主題開講。

鄭仲輝表示,政府擬對兩項公共事業加費,一是巴士車資,二是自來水水費,是以用者自付、不能總由政府補貼等為理由,兩者涉及約數億元公帑,這不禁要問為何在財政盈餘充裕且涉及數額不大下,為何仍要對市民「斤斤計較」?

鄭仲輝認為,政府是「善財難捨,寃枉甘心」,如曾在非凡航空和有線電視事件蒙受損失,故在政府善用盈餘之前,還應首先要善於理財,不花寃枉錢,但也不要做守財奴。

傳新協會理事長林宇滔也認同,要把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但政府的公共財政使用欠原則、方向,不同項目會有不同情況,如同是公共交通,巴士的投入較保守,相反輕軌的投入就十分進取,實難有基準。

開源也要節流,林宇滔提到,政府開支越來越大,近年的預算開支增長遠大於收入增幅,但開支增長並非都落在民生福利投入上,舉例如現金分享,雖然每年總金額都增加,但實際佔總開支裡的比例則減少。

林宇滔又舉例,公務員開支在一一年只一百多億元,現時就已增至二百多億元,故實情是這類經常性開支不斷在增長,現應重新全盤檢視公共資源投放,控制好開支猛增,改善開支結構,這更為迫切、更需要擔心。


至於一直倡議設立全民共享的投資發展基金的議員施家倫則說,現行不管是現金分享還是醫療券等,許多都是臨時性質的福利措施,並未能支援和解決社會的問題,故尤應建立住屋、醫療和養老方面的財政盈餘長效分配機制。他建議是撥博彩毛收益一成投入進去。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就最低工資公開諮詢提意見 2017年12月29日|星報

就最低工資公開諮詢提意見  

早於一九九八年實施的《就業政策及勞工權利綱要法》已明確本澳要訂立最低工資和定期調整,但特區政府對落實最低工資一直不積極,拖沓近二十年,本澳已成為兩岸四地唯一未訂最低工資的地區。必須承認,本澳確實錯過經濟上升周期落實全面最低工資的最佳時機,但作經濟發展地區,社會確有責任落實全面最低工資,保障基層僱員及其家人生活水平得到合理的保障,體現社會資源公平分配。

     鄰埠香港早在2011年5月已全面實施時薪28元的最低工資,並每兩年調升三次至目前34.5 元時薪,至今亦沒有出現當初有意見擔憂的大幅推高通脹、令職位減少,甚至會引發結業潮等。相反,根據香港最低工資委員會的資料,當地最低工資實施六年來,低收入工種薪酬期間升幅逾五成,扣除通張後升幅達22.8%,低收入僱員薪酬獲改善,且就業市場平穩,僱主亦能承受額外開支,整個機制運作暢順。

    回顧澳門2016年正式實施的《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制度,儘管實施初期曾引起大廈物業管理的加價爭議及混亂,根據政府調查,有超過七成的大廈管理費用有所調升,平均增幅超過20%,相關清潔員及管理員的最低工資也錄得超過 20%的升幅,反映制度確實惠及基層僱員,亦部分提升了行業的服務質素,更沒有產生物管行業的倒閉潮,對全年的通脹刺激亦僅為0.24%,屬溫和可接受範圍。必須指出,物業管理問題爭議的起因,最低工資僅是觸發點,要徹底解決必須待“分層建築物共同部分的管理法律制度”及“分層建築物管理商業業務法”明年生效才能得到較全面處理。

    本會認為,保障基層僱員有合理收入,確保其家庭能擁有尊嚴的生活,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樣重要,兩者當中如何取得有效平衡達致雙贏,更是社會真正全面發展的關鍵性指標。為此,本會認為政府應明確落實全面最低工資的時間表,並應按目前《為物業管理服務範疇中從事清潔及保安工作的僱員訂定最低工資》機制,每年檢討最低工資的水平,確保基層僱員的生計得到合理保障。

    就諮詢文本,本會有以下具體意見:

    一、就最低工資的適用對象:本會認為,最低工資概念上應適用於所有行業內的所有僱員,但鄰近地區也有因特定情況作適當豁免,但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政策,確保被豁免群體及其家人的生活獲得合理和有尊嚴的保障。

    外傭可作豁免:根據政府統計資料,本澳外籍家傭逾24,200人,逾九成的家傭時薪低於三十元(以八小時計),考慮到將外傭納入最低工資可能產生的社會衝擊,以及家傭工作的特殊性,包括目前有六成家傭為留宿,且其供養外地家人當地生活指數較低等因素,以及內地、香港和台灣最低工資都有豁免家傭工作,本會認為本澳家傭可豁免納入最低工資制度。但必須強調,當局有必要立即檢視目前僅二千五百元的家傭月薪下限,並應有恆常檢討機制,也要儘快修法嚴格規管家傭中介公司,重罰濫收外傭中介費的公司,確保外傭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合理和有尊嚴的保障。

    殘疾僱員自主決定:本會認為,最低工資應適用於殘疾僱員,但顧及殘疾僱員實況,可讓殘疾僱員有權利自行選擇是否進行生產能力評估,以收取按生產能力釐定的相應工資水平。當局亦應有政策配套,對這類殘疾僱員作出適當支援,確保其就業收入能維持合理和有尊嚴的生活水平。

    二、就最低工資的組成及計算方法:有關最低工資的組成,本會認同應按正常提供工作而產生的報酬作計算,即應以第7/2008號法律《勞動關係法》第59條所規定的基本報酬計算。而有關最低工資的計算方法,本會認為,考慮最低工資設立的目的,是確保基層僱員基本的生活保障,為避免每月收入出現太大波動,按僱員當月收入計算最低工資,會更為符合制訂最低工資保障基層僱員的政策原意。

    三、就最低工資的檢討周期:本會認為應該維持目前《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一年一檢的模式,確保基層僱員的收入水平得到及時合理的更新。

    四、就最低工資制度的生效日期:本會認為,在有明確具體執行時間下,討論具體最低工資的水平才有實際意義,考慮到當局立法進度長期令公眾信心極為不足,當局應向公眾明確全面最低工資實施時間表,並儘快將法案提交立法會,讓社會有更具體的實施時間表的前提下,就全面最低工資實施的水平作充份客觀討論,以便法案通過後能儘快實施。

    五、最低工資的水平:無論是2007年在公共部門的外判清潔及保安服務中推行最低工資,還是2016年實施《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訂定的最低工資時薪,政府一直都缺乏客觀、具體、可量度的計算指標和原則,為減少主觀因素和讓公眾監督,本會促請政府必須明確最低工資制訂的客觀指標原則和標準,並確保最低工資考慮到基層僱員及家人有尊嚴的生活,可考慮以「人口扶養率」、二人家團的最低維生指數或工資中位數的一半等作最低工資水平的計自基準,以體現關僱弱勢和積極就業政策。以目前二人家團最低維生指數每月7,440元為例,換算每月廿六工作天及八小時工作即時薪為35.8澳門元(取整數為36元),水平與香港目前35.5澳門元及台灣 35.4澳門元時薪相約,但實施時的具體水平應與實施時間及期間的通脹社會經濟情況作相應調整。
         *傳新澳門協會 林宇滔*

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政策 澳府應設法減不利影響 2017年12月29日|訊報

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政策 澳府應設法減不利影響

隨着內地產業升級,為減輕工業污染,內地二零一八年一月一日開始,將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廢料入口標準,包括禁止進口未經分揀的廢紙及生活廢膠,如廢紙必須按紙質分類,雜質若超過總重量0.5%便不能入口需原船送返出發地。廢膠則由過去僅需破碎清洗,變成需加熱拉粒成為原材料才能進口內地。
廢紙需分類無雜質 廢膠要拉粒成原料  內地長年收集發達地區的廢料循環再造,來應付製造業龐大的原料需求,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廢料市場。英國過去六年就把國家三分二的塑膠廢料直接輸往或經香港轉口到內地。香港本地收集的廢膠,都會運往內地,因為內地廢料價格較運往東南亞地區高出三、四成。
為配合內地明年收緊進口回收物料相關要求,港府上星期展開「乾淨回收」宣傳及教育運動,重點教育市民把乾淨的「三紙兩膠」回收,而「三紙」是指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兩膠」則是指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膠樽(即1 號和2 號塑膠物料)。
港府呼籲巿民廢紙妥善分類及綑紮好才放進回收箱,不要沾污或弄濕廢紙,杜絕淋水,並應盡量撕掉紙皮上的膠紙;至於廢膠樽,市民應稍為沖洗才放進回收箱;此外,如果把含有塑膠成分的封面和內頁撕去,一般雜誌大致上仍可當作報紙類回收。
澳門對收緊進口「零反應」?
反觀澳門,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標準無論在傳媒或社會上卻引發不到任何關注,儘管本澳回收箱的污染情況遠比香港嚴重,但環保局仍無任何加強公眾「乾淨回收」意識的行動,情況實在耐人尋味。但只要細看近年本澳資源回收的統計數字,大家或會明白,由於本澳資源回收率長期偏低,內地收緊進口標準對本澳的影響確實「不大」,大不了繼續將廢物倒入焚化爐焚燒。
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6》的資料,近十年本澳垃圾量不斷增加,但整體資源回收率卻呈下降趨勢,形容減廢工作艱巨。2016環保局及民署回收的玻璃、金屬及鐵罐等較前年有一成多到三成的增長,但2016年僅回收塑料249噸較前年大跌15.1%,更令人擔心的是,紙張屬較受歡迎的回收品,但環保局及民署全年紙張的回收量竟然錄得0.5%的負增長,數字反映當局有必要檢視回收計劃的成效。
固廢年年增回收率卻下降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本澳人均城巿固體廢物棄置量高達每人每日2.11公斤。數字較北京(1.0)、上海(0.7)、廣州(0.93)高出逾倍,亦遠高於香港(1.39)和新加坡(1.49)。針對減廢問題,環保局表示即將會公佈《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 (2017-2026)》以落實本澳未來十年的減廢目標,但具體內容快將踏入2018年仍未見蹤影。
明年施政報告的環保內容還包括推動「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使用塑膠袋的限制」等三個立法工作;開展建築廢料堆填區地質改良工程,推進垃圾焚化中心第三期擴建工程的規劃;加快進行全澳污水處理系統基礎設施的優化及設計工作;籌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
撥地二萬五廚餘回收可即上馬筆者除期望當局儘快完成拖沓多年的「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使用塑膠袋的限制」三個與環保相關的立法工作外,最令筆者失望的是中央廚餘處理設施仍在籌建階段。按照2016年廚餘佔城巿垃圾38.5%的推算,本澳每日的廚餘量就多達531噸,但目前全澳全年作回收處理的廚餘僅得222噸,不到正常一日廚餘量的一半,回數率僅有0.1%!
必須強調,目前廚餘處理技術已相當成熟,加上法律上要求食肆需自行將廚餘等垃圾自行運送到指定地點處理,只要政府願意主動向食肆上門回收廚餘,既可減低食肆的營運成本,也可令佔本澳廚餘量約一半的商業廚餘得到回收利用,不單可即時將目前垃圾資源回收量由目前僅兩成大增至四成,亦大大減輕焚化中心的運作壓力和產生的污染,一舉多得!建廚餘設施並沒有任何技術問題,只是做與不做的問題,只要政府肯下定決心撥出二萬五千平方米的土地,廚餘處理中心就可即時招標興建。
政策傾斜推資源回收生態鏈今年環保局先後推出「澳門廢舊電池收集計劃」及「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包括手提電話、電視機、電腦、碳粉及墨盒、打印機及掃描器等)」再加上原本的「環保Fun」,回收範圍較過去有所增加,但在回收的量,以及推動本澳建立完整的環保資源回收生態鏈的工作上,確是乏善足陳。
內地政府明年再收緊廢料進口標準,短期必會令本澳回收行業雪上加霜,但若政府及業界能夠認真應對,坦誠溝通互動,藉內地對廢料新進口限制的機遇,尋找和重新制訂適合本澳環境的回收業持續發展策略,政府通過土地空間的傾斜及「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協助業界引入新設備和技術,確實有機會讓本澳回收業界在短時間內,由過去純收集轉運的低端運作模式,逐步轉型為轉廢為資源的高附加值模式。
初期應補貼後期由污者自付考慮到環保產業必然涉及一定的處理成本,政府在產業發展初期難免要通過補貼或購買服務等支援業界運作,但長遠而言,隨著社會環保意識的加強,只要政府推動相應的污者自付及生產者自付政策,回收業界甚至能夠在沒有政府補貼下仍有足夠資源作可持續運作。
內地收緊廢品進口資格,對澳門回收業界是危是機僅一線之差,期望業界和政府拿出足夠的智慧共同努力,化危為機並奠定資源回收業界今後持續發展的方向和基礎,甚至成為革新本澳環境政策的開路燈!但我更擔心政府對此無動於衷,讓本澳目前僅有的回收業界自生自滅,澳門的垃圾回收前景則甚憂矣!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林宇滔促檢視家傭二千五月薪下限 2017年12月29日|大眾報

林宇滔促檢視家傭二千五月薪下限

【特訊】為期45日的《最低工資》法案諮詢期已於本月27日結束,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政府應明確落實全面最低工資的時間表,每年檢討最低工資的水平,確保基層僱員的生計得到合理保障。另外,本澳家傭可豁免納入最低工資制度,但當局有必要立即檢視目前僅二千五百元的家傭月薪下限,並應有恆常檢討機制,也要儘快修法嚴格規管家傭中介公司,重罰濫收外傭中介費的公司。

林宇滔表示,回顧澳門去年正式實施的《物業管理業務的清潔及保安僱員的最低工資》制度,儘管實施初期曾引起大廈物業管理的加價爭議及混亂,根據政府調查,有超過七成的大廈管理費用有所調升,平均增幅超過20%,相關清潔員及管理員的最低工資也錄得超過20%的升幅,反映制度確實惠及基層僱員,亦部分提升了行業的服務質素,更沒有產生物管行業的倒閉潮,對全年的通脹刺激亦僅為0.24%,屬溫和可接受範圍。認為物業管理問題爭議的起因,最低工資僅是觸發點,要徹底解決必須待分層建築物共同部分的管理法律制度分層建築物管理商業業務法明年生效才能得到較全面處理。

林宇滔又稱,保障基層僱員有合理收入,確保其家庭能擁有尊嚴的生活,與社會經濟發展同樣重要,兩者當中如何取得有效平衡達致雙贏,更是社會真正全面發展的關鍵性指標。為此,政府應明確落實全面最低工資的時間表,並應按目前《為物業管理服務範疇中從事清潔及保安工作的僱員訂定最低工資》機制,每年檢討最低工資的水平,確保基層僱員的生計得到合理保障。

他指出,根據政府統計資料,本澳外籍家傭逾24,200人,逾九成的家傭時薪低於三十元(以八小時計),考慮到將外傭納入最低工資可能產生的社會衝擊,以及家傭工作的特殊性,包括目前有六成家傭為留宿,且其供養外地家人當地生活指數較低等因素,以及內地、香港和台灣最低工資都有豁免家傭工作,本澳家傭可豁免納入最低工資制度。但他強調,當局有必要立即檢視目前僅二千五百元的家傭月薪下限,並應有恆常檢討機制,也要儘快修法嚴格規管家傭中介公司,重罰濫收外傭中介費的公司,確保外傭的實際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合理和有尊嚴的保障。

就最低工資制度的生效日期,林宇滔認為在有明確具體執行時間下,討論具體最低工資的水平才有實際意義,但考慮到當局立法進度長期令公眾信心極為不足,當局應向公眾明確全面最低工資實施時間表,並儘快將法案提交立法會,讓社會有更具體的實施時間表的前提下,就全面最低工資實施的水平作充份客觀討論,以便法案通過後能儘快實施。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林宇滔認為諮詢文本參差太密 2017年12月27日|星報

林宇滔認為諮詢文本參差太密 

【特訊】政府正就三個項目展開公眾諮詢,而三個月內已有七個公眾諮詢項目,有市民認為本地人不關心立法諮詢,有社團認為政府應檢討諮詢期是否太密集,以及公眾難獲取政策諮訊的情況。政府正就最低工資、網絡安全法與規管醫學輔助生殖技術三項目展開公眾諮詢,政府規定一個月內公眾諮詢項目不可多於四個,但由九月至今已有七個公眾諮詢項目。

    有市民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反映,勞工局舉辦的《最低工資》公眾諮詢場,甚少本地打工仔參與,反而家傭團體有十多人發表意見,她希望市民不要做沉默的大多數。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雖然政府一連推出多個諮詢,但甚少市民關注。他認為公眾很難獲取政策資訊,要形成討論的氛圍,政府應該把資訊數據系統化整理,讓公眾更容易搜尋。


    林宇滔稱,現時的諮詢文本質素參差,政府應規範文本需提供一定數據分析和方案比較,協助公眾了解法案修改的目的和內容,也要檢討諮詢期是否太密集。

林宇滔稱對火葬場需設嚴格監管制度 認完備法制可予居民信心 2017年12月27日|華僑報

林宇滔稱對火葬場需設嚴格監管制度 認完備法制可予居民信心

【專訪】社會有意見希望本澳建有火葬場,政府亦有可能選址於氹仔沙崗墳場內,不過相關社區則存在質疑聲音。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澳門需要設置火葬場,但選址對周邊居民的心理會有一定影響;對於這厭惡性設施,政府需要盡快向居民清楚交代火葬場的規格、焚化標準以及選址理據等。

 他認為技術上需要設定高標準,且建立嚴格的監管制度,並盡快就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作出立法規範,相信完備法制可有助居民信心。

 一直以來,本澳都要借用珠海火葬場,由於有「過關」的手續比較麻煩,故在本澳設置火葬場的議題在社會討論了很長時間,另外,社會也質疑現時的殯葬管理亦存在壟斷經營狀況。林宇滔認為,如果澳門能夠設置火葬場,可以供市民多一個選擇。

 不過,在選址上,相關社區就有較大爭議,政府幾年前曾放風,在路環墳場設置火葬場,但引起居民強烈反對。林宇滔指出,若僅從地理位置而言,路環墳場地點偏僻,也是適合之選。但因為前往的道路狹窄,尤其運送遺體的道路需經過民居,這對社區的居民生活及心理有較大影響。

 至於現時當局考量的氹仔沙崗墳場的選址,「可以說是無得揀當中較好的選擇」。他認為此選址與民居有一定距離,再者火化遺體只要溫度足夠,不會有太多污染物,「燒街衣的污染比較火化遺體更嚴重」。不過,他強調,政府須規劃指定靈車路線,主要走外圍,以避免對居民生活有較大影響。

 另一方面,沙崗墳場附近的氹仔北安工業區,已經集合多個厭惡性設施,現在若再設置火葬場,整個區域的社區生活環境也備受關注,包括政府正計劃的偉龍馬路公屋群。


 林宇滔指出,這是關乎城規的問題,譬如路環聯生工業區域內已建有住宅群,但這種工業設施與住宅區混在一起的做法,未來可能衍生不少矛盾。他認為其實本澳已無需那麽多工業區,面對本澳公屋及社區設施一直都不夠的情況,政府應該要考慮將全澳所有工業區重新規劃整合,集中為一個區利用,這在集約利用土地下,釋放其他區的空間興建公屋及其他社區設施。

火葬場若選在氹仔沙崗墳場 林宇滔:沒有選擇的選擇 2017年12月27日|正報

火葬場若選在氹仔沙崗墳場 林宇滔:沒有選擇的選擇

【本報訊】在眾多火葬場選址中,在氹仔雞頸馬路沙崗墳場內興建的可能性較高。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回歸前,本澳的每日死亡人數約四人,二零一六年,每日死亡人數約六人。據了解,現時,八至九成選擇火化。然而,送入內地火化較周折、麻煩。不少市民期望本澳能建設火葬場。在這情況下,在雞頸馬路沙崗墳場內興建火葬場,是「沒有選擇的其中一個較好的選擇」。

若選址路環靈車進出對居民心理影響或較大雖然,在路環的墳場內興建火葬場是較合適的,那裡是澳門的南端,面向大海,且杳無人煙。但是,靈車進出的道路較窄,需要經過民居,對居民造成較大心理影響。在這方面,氹仔雞頸馬路火葬場的影響相對低,屬於可以接受。因為,當局可以劃定靈車的路線,令其不用經過民居。

化寶污染比火葬更大林宇滔表示,無論在那裡興建火葬場,都應該採用最新的、高標準的火化爐,且要兩至三台,以備不時之需,例如:保養、維修。他也指出,只要嚴格操作,在足夠高溫下焚燒,排放出來的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理論上,不應該產生極度污染環境的物質。甚至,化寶對環境的污染較火葬的更大。

當然,監管也非常重要,但是,本澳仍未有《澳門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排放標準及完善監管制度》的法律法規。林宇滔認為,政府應盡快推出法?法規,除了為現有的發電廠、污水處理廠等設定排放標準外,也要加入火葬場的標準。他也提出,火葬場不宜讓周邊居民看到。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仍著意興建偉龍公屋,那區除了現有垃圾焚化中心外,將來可能增建火葬場。林宇滔重申,偉龍地段不是好的公屋選址,若是沒有替代土地,必須降低樓宇高度和居住密度。他再次表示,政府應該重新規劃多個工業區,從而集約利用遷走設施的工業區來興建公屋,相關的面積將如同偉龍公屋地段,甚至更大,且更適宜。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林宇滔﹕政府應交代平民村不收回原因 2017年12月26日|正報

林宇滔﹕政府應交代平民村不收回原因

早前,香港傳媒報道路環平民村的問題。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不應只是每次傳媒報道後才表達關心,政府應該解決這類個案的核心問題 ── 澳門有土地沒有人管理。據知,路環平民村的土地,由澳葡政府在一九一八年批給教會興建平民屋。在回歸前,教會曾向政府表達交還該片土地的意願,但是,至今沒有下文,政府應該交代不收回的原因。

林宇滔提出,路環平民村和桃花崗存在同一問題是政府公開的資訊不充足。現時,還有很多土地資料是公眾不能查冊的。對此,政府應該及早改善,包括:有系統地分類及公佈,尤其在地籍資訊網發放更多資料。否則,將繼續留有空間「尋租」、「罷佔」私人土地。


沒人管土地政府應接管土地得不到管理,不只是路環平民村,甚至是青洲山。相隔一段時間,政府便要動用公帑處理,卻看來無法收回相關費用。林宇滔表示,沒有人管理的土地,政府應該接管。並指出,批租地、長期租借土地由於有標目,有承批人,若是管理不善,政府是可以跟進,甚至處罰的。關於私人土地,若是政府沒有介入的依據,便要進行修法。



政府大花筒財政可能見紅 林宇滔責財政支出一年等於八年 無精兵簡政 2017年12月26日|市民日報

政府大花筒財政可能見紅 林宇滔責財政支出一年等於八年

 無精兵簡政

【本報訊】2018年財政預算總支出為109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政府「洗腳唔抹腳」狀況實在令人擔憂。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批評政府在預算開支上「表面緊實際鬆」,單是明年預算已等於回歸初期8年的開支,更令人感到擔憂的當中大部分是政府經常性開支,單是明年人員開支就高達222億元,佔總開支達22%。最近8年,政府總開支平均增長高達12.7%,但每年收入平均增長僅得0.2%,若政府仍視而不見,針對性緊縮非必要的經常開支,有效調配人手真正實現精兵簡政等,政府財政收入可能入不敷支,甚至進入赤字預算並不遙遠。

開支增長遠超收入增長一直以來政府強調公共財政開支遵從「量入為出」原則。林宇滔表示,過去特區政府是有幾多收入就用幾多,因為合理使用公帑也可以推動到經濟,但隨着賭收增加,政府收入驚人,但開支增幅也驚人。過去的平衡預算做法已不再適合澳門,政府要從新檢視各部門的開支增長。

林宇滔續說,明年政府預算總收入為1192億,較去年增加162億,增幅為15.8%,其中預計「博彩特別稅」(即賭場稅收)增至805億元,佔政府收入逾73%。表面收入增長理想,但若仔細比較歷年的預算收入和開支變化,澳門公共財政的問題,遠比大家想像中的嚴重。近年公共開支不斷上升,由回歸初2000年的129億元,增至明年的1,096億,即明年的預算相等於回歸初期8年的支出。只計最近8年,政府總開支平均增長高達12.7%,但每年收入平均增長僅得0.2%。簡單的說,與8年前比較,政府收入少了兩成,但開支卻較當年多1.3倍,如果政府、社會和議會仍視而不見,有策略地有效剎車,入不敷支,甚至進入赤字預算並不遙遠。
福利佔支出比例反降政府強調大部分開支多用於服務市民,以及用於維持社會福利政策,林宇滔形容,派錢派福利導致政府近年公共開支大增是錯覺,若細心翻查預算,便會發現福利開支近年確有增長,但絕對不是公共開支急增的唯一因素。因為根據資料,2018年延續惠民措施如現金分享、公積金個人帳戶注資、醫療補貼計劃、電費補貼、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工作收入補貼的總開支為106億;另外支付非高等教育免費津貼、高等教育及非高等教育的書簿津貼、非高等教師直津和專業發展津貼;支付敬老金、養老金、殘疾金、救濟金、殘疾津貼、三類弱勢家庭、社屋輪候臨時補助、殘疾人士工作收入補貼總支出88億。在沿用過去的稅務減免方面,明年預算金額為31億,上述所有派糖及福利措施總數為225億,佔總開支不到21%。單以現金分享計,2008年首次人派5000元時,總開支僅為25億元,為當年公共開支總數的8.2%,今年人派9千元開支總額雖高達61億,但佔政府總開支只有5.6%,比率較首年派錢更低。

政府人員激增成本大漲林宇滔又提到,儘管特區政府近年一直強調精兵簡政,但明年人員開支高達222億,佔總開支達22%。政府人員數目由201128,120人增加至2018年底的36,914人,增幅達31%,同期政府人員總開支增長也高達2.09倍,金額了增加124億,單是每位政府人員的每年平均成本則由2011年的40萬攀升至64萬,人均成本增加近六成,相關數字仍未計算退休金的開支。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公共治安」的開支高達135億,教育為124億、衛生為92億,以澳門65萬人口計,他質疑公共治安巨額開支是否合理?以及如何確保教育、特別是備受詬病的醫療體系能做到物有所值?都是政府應該清楚向社會交待的。


他提醒,隨着賭收經歷數年跌幅漸趨穩定,本澳經濟明顯已進入成熟穩定周期,過去的急速增長將不會再現,政府有必要全面檢視本澳公共財政的穩健性,並對症下藥,剎停高速增長的公共開支,除了要針對性緊縮非必要的經常開支外,應通過人手的有效調配、減省內部流程、實現內部行政、對外服務的電子化提升效率控制公務員開支的增長,對於公共採購的質量和效益,更應引入嚴格的績效評估機制,也要興建政府辦公大樓減少租金開支等,善用每分公帑。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商會認為申請發牌落後審批時間長需經年 贊同重新審視整個制度 2017年12月23日|星報

商會認為申請發牌落後審批時間長需經年 贊同重新審視整個制度

【特訊】政府有意優化飲食業發牌制度,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認為現時發牌制度落後,審批時間過長,一般需要經年,贊同要重新審視整個制度,明晰旅遊局和民署負責的飲食牌照,避免影響業界投資意欲。傳新協會認為需要細化和簡化現行發牌制度及程序,制定一些發牌指引,可參考葡國的食肆發牌預審制度,讓投資者在申請牌照前掌握相關申請標準。

    現時民署與旅遊局都有發出飲食牌照的權力,但業界在申請牌照時,應該向哪個部門申請,就缺乏明確指引,政府有意優化飲食業發牌制度,清晰各部門的職能。澳門飲食業聯合商會副理事長馮健富表示,政府檢討現行食肆發牌制度及優化程序,省卻不必要的行政程序值得肯定。

    馮健富指,現時發牌制度落後,除了發牌的管理混亂外,發牌的審批時間亦因涉及多個政府部門的文件往來而變得很長,內地申領食肆牌照一般約三至七天,澳門申領食肆牌照逾一年,有個別例子則需兩年,最快也可能需要半年。他認為政府應同時明晰旅遊局和民署負責的飲食牌照,否則要兩邊跑多次,或會影響業界投資意欲。

    傳新協會會長林宇滔認為,本澳現行食肆發牌制度已沿用逾二十年,政府需要檢討,包括細化和簡化現行發牌制度及程序,制定一些發牌指引,更需從食安監管和公共衛生等角度一併檢討。

    他認為本澳可參考如葡國的食肆發牌預審制度,讓投資者在申請牌照前掌握相關申請標準等。現時旅遊局或民署的食肆發牌制度標準不一,例如民署對食肆的油煙標準有相關指引,但旅遊局沒有。


    林宇滔指現時有不少個案是業主不清楚自己的店舖是不具開業食肆的條件,例如樓底的限制,政府在相關方缺乏清晰指引,另外,現時只有堂食店舖需要發牌,隨著現時外賣店所售的食物種類,所需的衛生要求變得複雜,政府要從食品安全的管理角度上去重新審視整個發牌制度。

食肆發牌制度落後 團體促簡化設指引 2017年12月23日|現代澳門日報


辣招也徒然林宇滔﹕調控樓市核心問題在於供應 2017年12月23日|正報

辣招也徒然林宇滔﹕調控樓市核心問題在於供應

【本報訊】政府將推出樓市調控措施,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應該推出樓市調控措施。但是,政府不解決核心問題 ── 樓宇供應,沒有整體的房屋政策,沒有穩定的短、中、長期供應,政府再推出更多「辣招」,都是無效的,都是治標不本的。甚至,「辣招」的副作用會越來越大,將有一天是「副作用大過正作用」。

合理房屋增長係每年五千單位以香港為例,政府繼續維持未來十年的建屋目標是四十六萬,當中,六成是公屋,四成是私樓。林宇滔認為,澳門也應該有公屋、私樓的比例。然而,本澳不只沒有整體房屋政策,連公屋政策又不完整。他重申,回歸十七年,平均人口增長是萬五人,以三人一屋計算,合理的房屋增長是每年五千單位 ── 三千公屋、兩千私樓。

習主席不只一次訓示﹕房不是用來炒的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只一次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林宇滔質疑,澳門特區緊跟了很多國家政策,為何不緊跟住房政策?他相信,九成澳門人都希望緊跟這個政策。並提出,越多擁有房屋資產的人,應該更多納稅,從而抑止炒賣。不過,這是治標,治本是穩定供應。穩定供應和調控措施相輔相成,才更有效。林宇滔強調,持續興建公屋是更有效的槓桿。


市民怨政府偏幫地產商「如果政府重視房屋問題,就不會沒有房屋政策。其實,政府從來沒有重視房屋問題。難怪坊間十八年來一直質疑政府偏幫地產商。其實,實際的結果就是這樣。」林宇滔表示,連地產商也高喊沒有土地建屋,現在見到的興建工程,都是趕及在批地失效前完成。他警告,若是沒有整體房屋政策,拍賣的土地都將會是天價成交。


林宇滔指再多「辣招」都不能治本促制定總體房屋政策 2017年12月23日|華僑報

林宇滔指再多「辣招」都不能治本促制定總體房屋政策

【專訪】行政長官崔世安早前表示,特區政府會在短期內再推樓市調控措施,將涉及稅務及按揭比例;坊間亦期望政府盡快出辣招調控樓市。不過,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調控樓市措施只是治標,且愈多措施可能會做成愈多副作用,他認為,治本方法須從供應著手,但政府長期欠缺有效的總體房屋政策,以至清晰樓宇供應的規劃資訊,令到本澳房屋問題長期未能有解決之道。

 林宇滔昨接受傳媒訪問時指,增設房屋增值稅、空置稅、累進房產稅等等樓市調控措施,令到越多房屋資產納稅就越高,「這個係希望遏止炒賣用途。」但是,政府一日未有整體的房屋政策,以及短中長期的樓宇供應規劃,再多「辣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效用會越來越低,副作用反而會越來越大。他稱,想上車的人卻更加上不到車,因為沒有供應的前景,所以,就會做成「再唔買就無樓買的恐慌心態更嚴重」的效應。

 林宇滔指出,過去十八年來,澳門年均人口增長一點五萬人,按三人一個單位計算,合理的房屋增長數目就是每年公私樓供應要有合共五千個單位。但現時政府沒有整體的房屋政策,當中,公屋失信於民,未來五年又講到明係無經屋供應;至於私樓更毫無政策可言,因此引發市場恐慌,供應出現問題,隨後就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

 他認為,治本方法須從供應著手,如果有樓供應及清晰規劃資訊,其實無需出辣招的。但特區政府從來都不重視房屋問題,「如果政府重視房屋問題,就不會沒有整體的房屋政策。好難怪坊間過去十多年來都一直質疑政策偏幫地產商。」 顯然,現時有不少澳門人已經購買第二,甚至第三套樓,但更多的是上車無期。林宇滔指出,貧富差距越拉越大,會令樓價進一步推高。他引述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房屋是用作居住並非炒賣,相信許多澳門人都會認同這個國家政策,但他質疑為何特區政府不作緊跟呢?

 另外,政府有意明年拍賣土地,不過,林宇滔認為,沒有整體房屋政策及規劃下,即使政府有地拍賣,亦是天價,甚或會衍生炒高樓市的效果。他建議參考香港的做法,制定明確的房屋政策,規劃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四十六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仍為六比四。這樣,有了供應目標,發展商投地時就會理性好多,因為知道政府的供應目標,未來定會有土地配套。

 他促請政府,須制定整體的房屋政策,制定短中長期的供應規劃,從而在根本上促使樓市健康發展,亦相信市民清晰知悉未來的前景,對樓宇也就不會有慌恐性需求。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路環平民村帶出的土地管理混亂和資訊不對稱問題 2017年12月22日|訊報

路環平民村帶出的土地管理混亂和資訊不對稱問題

  近日有港媒頭版報導指:路環平民村是「澳門人間地獄、衰過清朝」,引起社會廣泛迴響!先不論港媒突然十多天關注澳門的原由,筆者今日先和大家談談由路環平民村帶出的澳門長年被忽視的土地管理混亂和資訊不對稱問題。

  根據政府和教會資料,位於路環疊石塘山西端聖方濟各街的路環平民村,是澳葡政府在一九一八年以長期租借批出給澳門教區,並由教區自行斥資依山興建十條街共一百間小屋的小社區,目的是為當時經濟有困難,沒有居所的貧困居民提供居所,讓他們能夠安居打拼生活,故命名為路環平民村。

平民村經歷三批村民  根據筆者按網上僅有的地籍資料估算,目前平民村一百間小屋僅佔當年澳葡政府向教會批出近二萬三千平方米的土地面積不到一半。隨著社會發展,首批村民因環境改善,愈來愈多人遷出;有路環村民指,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大批內地新移民以月租三元落戶平民村,成為大家所講的第二批居民,但由於租金與管理費用不成正比,教會決定放棄收租,直到九十年代中,澳門政府在氹仔黑橋興建平民新村,大部分原村民都搬到了平民新村。

  據估計,目前平民村真正的原村民只剩不足五戶,但因長期缺乏管理,上世紀末開始至今,有澳門人因個人理由搬遷到平民村,有部分村屋被人霸佔外租,當中有外僱也有外籍人士,令居民的狀況越來越複雜,亦開始出現一些僭建或非法開墾,平民村確曾有變得骯髒,混亂、治安欠佳的時候,但正如近日不少本地傳媒及網媒也到現場採訪,居於平民村的居民覺得該村環境不錯,絕非人間地獄。筆者數年前也曾因處理個案到過平民村,當時已有警察每日數次巡更,全村唯一的公廁和公共浴室也由民署定期清理,治安和衛生環境尚可。
教區想還地政府愛理不理?

  儘管平民村實況與港媒報導有頗大出入,但事件確又帶出值得關注的澳門土地管理混亂和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因為根據政府去年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曾表示:回歸前夕澳門教區曾提出歸還路環平民村所處之土地,但至今該地段承批人仍是澳門教區。意味著政府一早就應知悉平民村的土地長期缺乏有效管理,且教區願意歸遇的意願,但為何近二十年仍未有任何跟進?這根本就是反映本澳土地管理混亂的活生生例子。

路環平民村問題絕非今日才有,回歸後,路環居民和組織多年來都有向政府表達平民村長年缺乏管理的憂慮,近年亦曾因周邊大型地盤建設,曾有近五百外僱入住平民村,令環境變得複雜,但一直得不到政府、特別是管理土地部門的足夠重視,儘管平民村地段有業權人,政府確無合法身份直接介入,但教區早在回歸前已有意交還土地,為何政府不積極處理土地回收的問題,反而是每次有問題引發公眾關注,又是治安、消防、衛生、民署或社工局等前線部門逐一作即時作一些治標不治本的跟進?

類似的個案還有青洲山。儘管青洲山屬私人地段,但因業權人沒有履行管理責任,環境衛生、消防和治安問題經常引起社會關注。最終又是衛生局和民署動用公帑清理善後買單處理,業權人無履行管理義務的核心問題從未被關注和認真跟進!

私人地清理不應公帑買單  
根據「土地工務運輸局組織法」,該局轄下的土地管理廳之職責包括:「確保本地區所批出土地之實際利用,並負責監管批地合同或修訂批地合同條款之嚴格履行。」意味政府是有專責部門對批地合同作出恆常和嚴格的監管。

筆者期望經過今次事件,政府高層能夠責成土地工務運輸局及其土地管理廳,認真和教區商討收回平民新村土地的相關問題,盡快對地段作出管理、重新利用或規劃,不再讓平民村久不久成為新聞焦點。另外,如青洲山等私人地段,儘管目前法律賦予當局執罰的權限不多,但當局也應思考,若業權人沒有履行責任,從而影響到包括公共衛生和屬文物名錄的青洲山保育等公共利益,當局應該如何適當介入或要求業權人負責;若無計可施,也應通過修法確保業權人履行責任。

資訊不對稱易現桃花崗2.0   
無論是青洲山、平民村及社會早前高度關注的閒置土地問題,當局對原本應系統性公開的土地資訊一直諱莫如深。近年在《土地法》大限下,工務局才在羅立文司長的要求下,將較詳細的閒置和到期土地資訊公開上網。如有留意桃花崗一案的人士都會知道,儘管桃花崗地權案,終審法院裁定被告詐騙罪名不成立,但僅能代表法律技術上勝訴,一個普通人如何得悉桃花崗這塊一直由公眾使用的土地竟有私有業權且能神不知鬼不覺地依法和平佔有?桃花崗土地是否合情合理獲得,公眾心中早有定論。

  澳門目前還有多少幅私人或長期批租地屬無人管理狀態?作為權限部門有否積極跟進和處理?筆者期望特區政府責成相關部門認真汲取桃花崗一案的教訓,作主動排查和系統性公佈,讓公眾監督無人管理土地的狀況,並及時作適當跟進處理,否則輕者平民村或青洲山久不久成為新聞焦點,重則若繼續讓有關資訊成為部門秘密或個別有心人士的獨家資訊,隨時會有更多桃花崗2.0再出現,澳門的公產更難得到有效保障!


林宇滔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林宇滔望整體協調保障網絡安全 2017年12月17日|市民日報

林宇滔望整體協調保障網絡安全 

【本報訊】特區政府正就《網絡安全法》進行公開諮詢,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對政府能否確保整個網絡的穩定安全仍然有疑問,因文本中網絡安全最終仍然由各部門分管,過去政府牽涉跨部門協作基本已是「死症」,希望政府在網絡安全問題上做好跨部門協調和執行,不能再繼續各自為政。對於社會關心有關措施會否收緊網上言論自由,林宇滔認為全因社會亦對政府監控網絡沒有足夠的信心,政府應向社會承諾絕不會在法院授權以外的情況下,監聽個別居民的私人通訊。

林宇滔表示,澳門作為資訊化和發達的社會,如果基礎網絡,包括政府網站、公共事業網絡,很容易受到攻擊甚至癱瘓,對澳門城市安全和穩定是很大的影響。現在網絡安全只是依靠電訊供應商的自律去確保,政府推出《網絡安全法》,設立相應的監管部門,填補了法律上的空白,他個人支持有關方向,理論上網絡會比過往安全。

但林宇滔指關鍵仍然是政府的執行,文本中對確保網絡安全分成3個層次,最上層的網絡安全委員會更由特首出任主席,成員包括5個司長,其他層級還包括網絡安全事故預警及應急中心,以及各監察實體,最終3層架構最底層仍然是幾個獨立部門,能否有效確保整個網絡的穩定安全,仍然有疑問,特別是過去政府跨部門協作廣受社會詬病,政府要思考未來如何在網絡安全、預警、發生問題後的補救措施方面,做好跨部門協調和執行,不能再繼續各自為政。

林宇滔續說,綜觀政府公布有關文本後,社會更擔心的是網絡實名制和電話卡實名制,然而整份文本中,其實只有很少部分涉及實名制的問題,文本重點是整個基礎網絡由誰負責管理,誰人有權限要求政府公共網絡須具有一定安全和規範。

政府應確保依法監聽社會亦擔心政府會監測所有網絡數據,林宇滔強調,從網絡安全角度出發,監測流量有沒有異常,是確保網絡安全的基本要素,才能知悉整體網絡是否穩定,但社會擔心的監聽監控,其實已經不是《網絡安全法》的問題,按現行法律規定,警方要進行電話監聽,必須要經過法院批准,只是過去不少傳媒和政界人士都反映受到監聽,社會亦對政府監控網絡沒有足夠的信心。


他呼籲政府應思考如何恢復公眾的信心,首要政府必須有實際行動,向市民說明必定會依法施政,絕不會在法院授權以外的情況下進行監聽,政府亦要有機制讓公眾監察政府是依法執行監網絡安全法,而不會監聽個別居民的私人通訊,否則政府將來進行任何工作,大家都只會繼續質疑政府旨在收緊言論自由。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公共開支高速增長須策略性剎停 2017年12月15日|訊報

公共開支高速增長須策略性剎停

2018年財政預算總支出為1,096億(澳門元,下同)創下歷史新高,更是澳門回歸以來首次突破一千億元的支出預算。較去年大增逾138億元,增幅達14.5%


立法會第二常設委員會《2018年財政年度預算案》意見書雖揭示不少本澳公共財政預算的結構性問題,但細則性通過法律當日,議員的討論並未就澳門公共財政的結構性問題有足夠的關注和跟進,加上社會對財政預算案的關注一向不高,澳門公共財政洗腳唔?腳的狀況實在令人擔憂。


根據預算案,明年政府預算總收入為1,192億,較去年增加162 億,增幅為15.8%,其中預計「博彩特別稅」(即賭場稅收)增至805億元,佔政府收入逾73%。表面收入增長理想,但若仔細比較歷年的預算收入和開支變化,澳門公共財政的問題,遠比大家想像中的嚴重。
本澳博彩收入由回歸後急升十倍,政府稅收水漲船高,但賺得多使得更驚人, 近年公共開支不斷上升,由回歸初2000年的129億元,增至明年的1,096億。只計最近八年,政府總開支平均增長高達12.7%,但同期收入平均增長僅得0.2%


簡單的說,與八年前比較,政府收入少了兩成,但開支卻較當年多1.3倍!如果政府、社會和議會仍視而不見,有策略地有效剎車,入不敷支,甚至進入赤字預算並不遙遠。


意見書更批評,政府的預算並不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預算應包括三年的中期預測」,也沒有對明年經濟增長和通脹作統一假設作為制作明年預算的基礎,簡單說僅靠「各有各估!」如何談得上科學施政?


多年來,一直維持包括現金分享等多項福利和稅賦減免已成為施政報告的例牌菜,也令社會一直有錯覺,澳門近年公共開支大增,就是派錢派福利所致!但若細心翻查預算,便會發現福利開支近年確有增長,但絕對不是公共開支急增的唯一因素。


根據政府的介紹,2018年延續惠民措施如現金分享、公積金個人帳戶注資、醫療補貼計劃、電費補貼、持續進修發展計劃、工作收入補貼的總開支為106億;另外支付非高等教育免費津貼、高等教育及非高等教育的書簿津貼、非高等教師直津和專業發展津貼;支付敬老金、養老金、殘疾金、救濟金、殘疾津貼、三類弱勢家庭、社屋輪候臨時補助、殘疾人士工作收入補貼總支出88億。在沿用過去的稅務減免方面,明年預算金額為31億,上述所有派糖及福利措施總數為225億,佔總開支不到21%。單以現金分享計,2008年首次人派5000元時,總開支僅為25億元,為當年公共開支總數的8.2%,今年人派九千元開支總額雖高達61億,但佔政府總開支只有5.6%,比率較首年派錢更低!


相對而言,近年急速增加的人員開支也確實令人關注,儘管特區政府近年一直強調精兵簡政,但明年人員開支高達222億,佔總開支達22%。意見書亦指出,政府人員數目從201128,120增加至2018年底的36,914人,增加31%,但同期政府人員總開支卻增長高達2.09倍,金額增加124億,同期每位政府人員的每年平均成本亦由40萬攀升至64萬,人均成本增加近六成,數字仍未計算退休金的開支。


按職能分類方面,值得留意的是「公共治安」的開支高達135億,教育為124億、衛生為92億,以六十五萬人口計,人均的開支明年分別高達2萬、1.9萬和1.4萬元,公共治安巨額開支的合理性為何?以及如何確保教育、特別是備受詬病的醫療體系能做到物有所值?都是政府應該清楚向社會交待的。


很明顯,本澳公共財政過去多年來,早已表現出收入趨單一、恆常開支急升等的結構性問題和警號,且有越演越烈之勢,但社會對此關注極為不足,甚至簡單歸納為福利增加所致,具有監察職權的立法會也沒有施加足夠的壓力,確保政府有策略和系統性減緩如人員開支、部門開支及租金等等近年急增的經常性公共開支,扭轉公共財政的困局。


更重要是,隨著賭收經歷數年跌幅漸趨穩定,本澳經濟明顯已進入成熟穩定周期,過去的急速增長將不會再現,當局除了要針對性緊縮非必要的經常開支外,也要有針對性穩步推動有利長遠發展的公共房屋、交通、教育、醫療等社會非經常性的基建投資,通過公共投資作為槓桿,在控制公共開支和穩定經濟間取得平衡。


隨著「新預算綱要法」正式執行,政府有必要為近年經常性開支急增的問題對症下藥,包括應通過人手的有效調配、減省內部流程、實現內部行政、對外服務的電子化提升效率控制公務員開支的增長,對於公共採購的質量和效益,更應引入嚴格的績效評估機制,也要興建政府辦公大樓減租金開支等,善用每分公帑。


長遠而言,當局更有必要全面檢視本澳公共財政的穩健性,過去十年,本澳博彩稅收入佔政府整體收入逾七成,稅收單一,且近年大部分減免稅賦均傾向一刀切,而非針對和策略性,這令今後開源和擴闊稅基將更難尋求共識。此外,現金分享已實施多年,在目前生活成本仍然高企下,維持現金分享對基層居民尤為重要。


但面對經濟進入新周期,政府理應推動社會討論現金分享的目的及機制,將其社會效益更大化,如現金分享應否與財政盈餘掛鈎、比例應為多少?應該維持有身份證就派錢,抑或剔除非長期居澳者等問題都值得社會展開討論。


整份財政預算唯一稍安慰的是特區政府基本儲備(1,279)、超額儲備(3,400億)以及今明兩年的盈餘,明年財政儲備將達5,045億的歷史新高,相當於55個月的政府總開支,只要下定決心,社會確有足夠時間認真討論和尋求共識,改善目前公共財政嚴峻的結構性問題。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新城A區先建七千公屋 有指將令規劃失前瞻性 2017年12月15日|華僑報

新城A區先建七千公屋 有指將令規劃失前瞻性

【專題】政府仍未公佈新城總體規劃,先「斬件」新城A區八幅地塊則將先建七千公屋戶及公共設施,工務局正就相關的規劃條件圖草案正公示收集意見;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昨指出,將新城土地「斬件」發展,將令土地開發失去前膽性,並令人質疑能否到達提升澳門整體生活質素的目標。他促請政府清楚交代新城填海的整體規劃藍圖,讓市民對開發的地塊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

 顯然,在首批公屋將計劃興建時,其配套設施,以及交通知道路的安排等,都引起關注。林宇滔舉例,新城A區之前因為供沙問題,導致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與新城A區連接橋的位置向北有很大距離的移位,這將影響日後的車流的情況。此新情況亦與在二0一五年諮詢的規劃文本存有差異,「由南往北移了很大段,規劃當中有甚麼調整從而確保車流不受影響呢?這個完全沒有向公眾交代。(現在)叫我們去討論一塊塊土地的規劃條件圖,我們點樣相信A區有前膽性的規劃,可以提升澳門整體的生活質素呢?」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暨大一億」反思—讓雞蛋變成會飛的鳥 2017年12月8日|訊報

「暨大一億」反思—讓雞蛋變成會飛的鳥

首先感謝訊報讓我有機會由今日開始,每周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澳門立法會議員蘇嘉豪因去年涉嫌非法集會及向特首官邸放紙飛機被控「加重違令罪」,立法會周一以不記名方式,二十八票贊成、四票反對,通過決議,即時中止蘇嘉豪議員的職務。根據議員章程,蘇獲判無罪、科處罰金或判不超過三十日徒刑,就可恢復職務。但蘇若被判三十日以上的徒刑,且上訴無效,則需再交立法會全體投票決定是否取消其議員資格(即DQ)。按照過往經驗,蘇案類似初審需時約一個月。

二十八比四與民意落差巨大有意見指檢控是在蘇當選議員前發生故不應有豁免權,但筆者認為,蘇作為年輕民選議員,且在過去五十日確為立法會注入了新活力和作風,儘管個人對蘇過去部分做法不認同,但考慮為避免社會不必要的爭拗和撕裂,不中止其職務待其任期完結後才接受審判,才是對社會整體利益最有利!有不少朋友也私下表示,儘管不認同蘇的行事風格,但現階段中止其職務,只會令社會對政府打壓異見的印象更深;而且,不中止蘇的議員職務,只是暫停刑事程序,蘇不再擔任議員時仍需接受審判,故不會令蘇免受審判或有影響司法之嫌。當然,社會確有意見認為蘇應中止職務接受審判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我敢斷言,廿八比四的懸殊票數,絕對不能反映社會民情對今次事件的真正意向,也難逃有統一建制派意志的質疑,結果肯定已令立法會在公眾的公信力再次受挫,也令蘇的支持者更不滿,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

正如蘇本人所言,案件正排期審訊,現階段輿論不應向司法施壓,但按照目前機制,即使法院判決蘇逾三十日徒刑,立法會仍有最後是否取消蘇議員資格的決定權,如果立法會最終真DQ蘇,其對澳門社會和政治生態肯定是弊多於利,我期望社會各方能真正?開成見,以整體社會利益為重,各方均不要有權用盡,令事情往最壞的結局走。

澳基會年年水浸無人理今次蘇案源起於去年五月有內地傳媒報道,澳門基金會向廣州暨南大學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社會質疑既是基金會信託委員會主席且同時為該校副董事長的特首崔世安有利益輸送之嫌。當時發起遊行的團體提出三大訴求,包括撤回捐款、崔世安引咎辭職及改革制度,規定大額公共撥款送交立法會公開審議,有三千人上街遊行。

根據法律規定,澳門基金會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賭場毛收入百分之一點六的撥款。按此推算,澳基會回歸初每年僅有三、四億元收入,但隨著賭收急升,二零一三年創三千六百億元歷史新高,當年澳基會賭場毛收撥款急升至近五十八億元,要知道澳基會一年連資助及自身開支最高也是廿多億,長年收入水浸令自治機構澳基會歷年滾存資金有兩、三百億之鉅。
章程矛盾每筆資助都有問題?

另一點是,當日特首因身兼暨大副董事長及澳門基金會信託委員會主席,被質疑有利益衝突。翻查《澳門基金會章程》,第十條第二款規定:「二、信託委員會主席由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擔任」,但第二十二條第一款又規定:「一、基金會之監督實體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很明顯,條文本身就有邏輯矛盾令特首必然會出現自己監管自己的利益衝突,無限上綱的話,幾乎每一筆資助都有利益輸送之嫌。

去年大家對暨大一億事件另一個主要質疑,是澳基會應否資助內地高校(利申:筆者也是暨大學生),但根據澳基會章程第二條的宗旨:「一、基金會之宗旨為促進、發展或研究文化、社會、經濟、教育、科學、學術及慈善活動,包括旨在推廣澳門之活動。」很明顯,章程只是空泛規定資助方向,沒有禁止資助外地學府,澳基會確有需要制訂更清晰客觀的資助標準減少質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澳門高等教育一直是澳基會的重點資助對象,根據二0一六年年報,澳基會批出七百七十一宗資助申請及六十三宗年度計劃資助,單在教育及研究一類就達七億八千萬元,佔該類資助逾百分之五十一,但目前本澳三萬多名高校生,當中內地生佔逾百分之四十五,即使資助本地大學的資源,其實相當部分同樣用於非本地生。更需留意的是,本澳近年幾間私立大學運作的大部分土地、教學設施的興建和購買,甚至營運費,絕大部分都來自政府資助,儘管私立大學都是以非牟利基金身份運作,股東不能分紅,但學校高級管理人員薪酬福利是否合理?在招標採購項目上是否受到有效監督確保公平公正和公帑善用?當局有必要交待監督機制及公開更多資訊讓公眾監督。

私立大學資助使用要監督必須強調,我認同政府應該投放資源資助本澳高等教育的發展,一定的外地生比例亦有助開拓學生的眼界及世界觀,但如何確保資助用得其所,用到真正培育本地人才,當局必須有監管機制和接受公眾監督。

去年,政府曾公開承諾會檢討澳基會的運作及章程,我相信大部分建制與非建制議員都會同意須對澳基會制度作改革(至少表面上無理由反對),但為何一年半仍絲毫不動?我相信,包括澳基會等眾多問題,社會除了口號式的批評和「食花生」外,社會各界若能認真花點心思客觀討論事件的核心問題,要尋求共識推動改變,絕非如想像中困難。
不少對澳門仍未放棄的有心人經常跟我說:「高牆與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但我更期望,有心人除站在雞蛋旁邊,更應想辦法將雞蛋孵化成能飛的鳥,越過高牆,突破悶局!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