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政策 澳府應設法減不利影響 2017年12月29日|訊報

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政策 澳府應設法減不利影響

隨着內地產業升級,為減輕工業污染,內地二零一八年一月一日開始,將實施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廢料入口標準,包括禁止進口未經分揀的廢紙及生活廢膠,如廢紙必須按紙質分類,雜質若超過總重量0.5%便不能入口需原船送返出發地。廢膠則由過去僅需破碎清洗,變成需加熱拉粒成為原材料才能進口內地。
廢紙需分類無雜質 廢膠要拉粒成原料  內地長年收集發達地區的廢料循環再造,來應付製造業龐大的原料需求,是全球最大的進口廢料市場。英國過去六年就把國家三分二的塑膠廢料直接輸往或經香港轉口到內地。香港本地收集的廢膠,都會運往內地,因為內地廢料價格較運往東南亞地區高出三、四成。
為配合內地明年收緊進口回收物料相關要求,港府上星期展開「乾淨回收」宣傳及教育運動,重點教育市民把乾淨的「三紙兩膠」回收,而「三紙」是指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兩膠」則是指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膠樽(即1 號和2 號塑膠物料)。
港府呼籲巿民廢紙妥善分類及綑紮好才放進回收箱,不要沾污或弄濕廢紙,杜絕淋水,並應盡量撕掉紙皮上的膠紙;至於廢膠樽,市民應稍為沖洗才放進回收箱;此外,如果把含有塑膠成分的封面和內頁撕去,一般雜誌大致上仍可當作報紙類回收。
澳門對收緊進口「零反應」?
反觀澳門,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標準無論在傳媒或社會上卻引發不到任何關注,儘管本澳回收箱的污染情況遠比香港嚴重,但環保局仍無任何加強公眾「乾淨回收」意識的行動,情況實在耐人尋味。但只要細看近年本澳資源回收的統計數字,大家或會明白,由於本澳資源回收率長期偏低,內地收緊進口標準對本澳的影響確實「不大」,大不了繼續將廢物倒入焚化爐焚燒。
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6》的資料,近十年本澳垃圾量不斷增加,但整體資源回收率卻呈下降趨勢,形容減廢工作艱巨。2016環保局及民署回收的玻璃、金屬及鐵罐等較前年有一成多到三成的增長,但2016年僅回收塑料249噸較前年大跌15.1%,更令人擔心的是,紙張屬較受歡迎的回收品,但環保局及民署全年紙張的回收量竟然錄得0.5%的負增長,數字反映當局有必要檢視回收計劃的成效。
固廢年年增回收率卻下降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本澳人均城巿固體廢物棄置量高達每人每日2.11公斤。數字較北京(1.0)、上海(0.7)、廣州(0.93)高出逾倍,亦遠高於香港(1.39)和新加坡(1.49)。針對減廢問題,環保局表示即將會公佈《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 (2017-2026)》以落實本澳未來十年的減廢目標,但具體內容快將踏入2018年仍未見蹤影。
明年施政報告的環保內容還包括推動「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使用塑膠袋的限制」等三個立法工作;開展建築廢料堆填區地質改良工程,推進垃圾焚化中心第三期擴建工程的規劃;加快進行全澳污水處理系統基礎設施的優化及設計工作;籌建中央廚餘處理設施。
撥地二萬五廚餘回收可即上馬筆者除期望當局儘快完成拖沓多年的「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使用塑膠袋的限制」三個與環保相關的立法工作外,最令筆者失望的是中央廚餘處理設施仍在籌建階段。按照2016年廚餘佔城巿垃圾38.5%的推算,本澳每日的廚餘量就多達531噸,但目前全澳全年作回收處理的廚餘僅得222噸,不到正常一日廚餘量的一半,回數率僅有0.1%!
必須強調,目前廚餘處理技術已相當成熟,加上法律上要求食肆需自行將廚餘等垃圾自行運送到指定地點處理,只要政府願意主動向食肆上門回收廚餘,既可減低食肆的營運成本,也可令佔本澳廚餘量約一半的商業廚餘得到回收利用,不單可即時將目前垃圾資源回收量由目前僅兩成大增至四成,亦大大減輕焚化中心的運作壓力和產生的污染,一舉多得!建廚餘設施並沒有任何技術問題,只是做與不做的問題,只要政府肯下定決心撥出二萬五千平方米的土地,廚餘處理中心就可即時招標興建。
政策傾斜推資源回收生態鏈今年環保局先後推出「澳門廢舊電池收集計劃」及「電腦及通訊設備回收計劃(包括手提電話、電視機、電腦、碳粉及墨盒、打印機及掃描器等)」再加上原本的「環保Fun」,回收範圍較過去有所增加,但在回收的量,以及推動本澳建立完整的環保資源回收生態鏈的工作上,確是乏善足陳。
內地政府明年再收緊廢料進口標準,短期必會令本澳回收行業雪上加霜,但若政府及業界能夠認真應對,坦誠溝通互動,藉內地對廢料新進口限制的機遇,尋找和重新制訂適合本澳環境的回收業持續發展策略,政府通過土地空間的傾斜及「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協助業界引入新設備和技術,確實有機會讓本澳回收業界在短時間內,由過去純收集轉運的低端運作模式,逐步轉型為轉廢為資源的高附加值模式。
初期應補貼後期由污者自付考慮到環保產業必然涉及一定的處理成本,政府在產業發展初期難免要通過補貼或購買服務等支援業界運作,但長遠而言,隨著社會環保意識的加強,只要政府推動相應的污者自付及生產者自付政策,回收業界甚至能夠在沒有政府補貼下仍有足夠資源作可持續運作。
內地收緊廢品進口資格,對澳門回收業界是危是機僅一線之差,期望業界和政府拿出足夠的智慧共同努力,化危為機並奠定資源回收業界今後持續發展的方向和基礎,甚至成為革新本澳環境政策的開路燈!但我更擔心政府對此無動於衷,讓本澳目前僅有的回收業界自生自滅,澳門的垃圾回收前景則甚憂矣!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