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環境狀況要持續改善 急須配套政策出台| 2020-06-12 訊報

2020-06-12 訊報  P03  |   宇論滔滔  |   By 林宇滔  |  環境狀況要持續改善 急須配套政策出台

《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日前公佈,在全球暖化的大背景下,澳門剛經歷有記錄以來最炎熱的五年。據報告指出,去年本澳頒佈了《限制提供塑膠袋》、儲油庫的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及設施管理規定、發電廠的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管制石棉及含石棉的製品進口及轉運、禁止進口及轉運《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所列的化學品至澳門特別行政區等多套法律法規,推動"源頭減廢"和改善空氣質素。同時,透過跨部門合作,落實了黑沙環沿岸排放口截污工程,沿岸的生態環境正逐漸修復,使一直困擾居民的污染情況得到改善。
空氣污染近年臭氧為主值關注一如過往,2019年澳門空氣質量以6、7月較佳,11月較差,即夏天較佳、秋冬較差;全年各空氣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屬「良好」和「普通」天數在 89 %或以上,較2018年有所減少,主因是九澳路邊站及?仔一般性站O3(臭氧)超標天數較多。其中,?仔一般性站更錄得全年最高指數186,屬「不良」水平。值得留意,各站2019年錄得「不良」空氣質素的日子全部都有增加,當中以九澳、?仔一般性及高密度站增加更達雙位數。O3仍是澳門主要空氣污染物,除路環一般性站以及?仔高密度住宅區站外,其餘具有效監測數據各站的O3年平均濃度值較2018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地面的O3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而是由氧氣、氮氧化物(NOx)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在陽光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形成,是光化學污染的主要成因,故O3污染近年持續增加的問題值得社會關注;而近年較受社會關注的PM10及PM2.5污染近年整體趨向平穩,沒有惡化。
值得留意,報告估算2018 年大氣污染物排放量,2018 年陸上和海上交通運輸以及本地發電佔 NOx、TSP、PM10 的及PM2.5 估算排放量約七成。值得關注的是海上交通運輸已成為 SOx 、NOx、 TSP、PM10 和 PM2.5 等多種污染物的主要來源。
沿岸水污染趨增內港最差海域水質方面,2019年澳門沿岸水質評估結果顯示水質較2018年差,在三個評估指數中,只有重金屬評估指數較2018年下降處於近十年最低水平,但因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影響,非金屬評估指數仍高於標準值。在富營養化指數方面,2019年外港及竹灣富營養化指數較2018年上升,其餘各監測點富營養化指數較2018年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澳富營養化指數最高的仍是內港監測點。整體而言,澳門水域重金屬污染(即工業污染)並不嚴重,但沿岸生活污染排放仍然嚴重,當中內港屬重災區。筆者認為,若要全面改善本澳沿岸水質,當局有必要全面檢視本澳污水渠錯接雨水渠等的情況,並落實全面的截污工作,沿岸水質才能得到較明顯的改善,當中外港碼頭污水直排的問題尤為急須解決!
污水處理方面,澳門半島污水廠多年來逾半污水未能二級排放處理的問題急須改善,雖然當局通過長達三點八公里的排水管將污染引流至離岸排放,並非沿岸水質變差的主要元兇,但這始終非治本之道,當局必要盡快落實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南端的污水廠興建,確保澳門半島及A區的污染得到全面處理才排放。
人均垃圾不減反增減量達標要努力2019年澳門棄置的城市固體廢物量和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均較前一年上升,澳門每日人均2.24公斤的垃圾量,較前一年的2.17公斤上升3.2%,也遠較新加坡(1.49)、香港(1.53)、北京(1.24)、廣州(1.02)及上海(0.87)為高。全年城市固廢量更達55萬噸,較前一年大升5.3%。
近年本澳人均垃圾量不減反增,澳門能否按照《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2017-2026)》,在2026年時達到較2016年減量30%的目標至每日人均垃圾量減至1.48公斤的目標?筆者確有擔心!
根據報告分析,城市固體廢物(超過八成)的主要物理成份依次為有機物(又稱廚餘)佔35.7%、塑膠佔23.5%,以及紙張或卡紙佔23.5%,然而,2019年本澳的廢物資源回收率因受到內地收緊進口政策,廢物資源回收率由前一年的22.1%大跌至16.8%,故筆者一直催促政府要盡快落實建築廢料堆填區的廚餘處理設施、紙張、塑膠及金屬廢料資源化設施的興建,以便配合內地及其他地區越趨收緊的資源回數進口標準。不過,環保局近年推出的廢舊電池、電腦及電通設備,以及光管及燈泡計劃已初見成效,2019年分別回收了20噸、近30萬件及0.46噸。
推乾淨回收提回收率正確路向除了後續的資源化處理,筆者早前也拍片介紹了目前街道的三色回收桶,因太多污染垃圾被混入,令其成功回收率僅得5%(澳門半島)至10%(離島),相反,近年隨著居民的環保意識不斷提高,不少環保團體自發推行的乾淨回收獲得不錯的成效,故筆者一直建議政府應將精力集中推動在高層大廈設置乾淨回收點、對於無地方設置乾淨回收點的大廈,則通過與環保團體合作定期在社區設點作"環保FUN乾淨回收",以便大幅提升回收品的質量和回收率。
2019環境狀況報告也指出,建築廢料量上升19.1%至239萬立方米,近10年均呈上升趨勢。建築廢料堆填區自2006年啟用累計接收近4000萬立方米,堆放高度平均約為9.5米,最高點更達25米,情況極為嚴峻。筆者認為,目前首要工作應從內部整理和減少新增兩個方向著手,第一要將目前建築廢料堆填區沒有細分的廢料或非建築廢料重新揀選,並將可利用的惰性物料分出,以便再利用;同時,也應盡快實施建築廢料收費制度,減少新增建築廢料量,並以經濟手段令建築廢料產生者預先作好分類篩選。
推建築廢料收費不能再拖香港早在2006年開始對建築廢料進行分級徵費,其中純惰性廢料每公噸收費廿七港元,惰性物料比例逾半的建築廢料每噸收費一百港元,非惰性廢料佔逾半的收費每噸一百二十五元。香港的經驗顯示,徵費令建築廢料大減三分之二,但港府認為費用偏低。為收回處理廢料的全部成本,2017年4月,香港將上述費用大增至七十一元、一百七十五元及二百元。
澳門早於2015年11月就《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作公開諮詢,當年建議按數量及質量釐訂兩級收費,分別是惰性拆建物料和混有雜物的惰性拆建物料,每噸收費不少於30及130澳門元,收費是香港2006年加匯率得出,惟至今逾四年仍未見相關法律制度出台。
2019環境狀況報告又顯示,單位GDP能耗較2018年上升了5.3%,顯示本澳社會能源消耗問題仍須改善。筆者認為,政府應盡快落實推行階梯式電費制度,政府早在2012年已完成第二輪階梯電費諮詢,由於階梯電費目標是「少用者付更少、多用者付更多」的環保節能原則,並推動用電量多的機構引入節能設備和措施,故內地、港、台,以及日本、韓國、澳洲、美國等地區或國家均已實行階梯電費,澳門階梯電費拖延多年,故澳門難稱得上是綠色節能城市。
推階梯電費節能無下文而根據政府的估算,推動階梯電費下,絕大部分中小企及住戶電費會下降,約五百戶B、C、D組商業用電大戶,其用電佔本澳整體電量一半,其電費只會增加數千元或不高於百分之八,這仍未計算投資節能設備的電費減少,實屬可接受的合理範圍。不過,能源辦在2015年中卻突然表示因經濟環境轉變,就將經兩次諮詢的「階梯電價」打入冷宮,將當初推行電費制度改革和節能減排的初衷忘記得一乾二淨。
更有對比的是,海事及水務局推動的階梯水費卻在二零一六年十一月正式生效,且已調升費用一次,海事局強調,階梯水價是希望加強水價機制的槓桿作用,提高節水推動力。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