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6日 星期二

市政署須明確檢查渠網清淤 交代巡查計劃以便監督 確保雨季期間渠網暢通│2020-06-01 市民日報

2020-06-01  市民日報 -市政署須明確檢查渠網清淤 交代巡查計劃以便監督 確保雨季期間渠網暢通


【本報訊】本澳一周內發生兩次廣泛性水浸,多區變成澤國,居民及商戶叫苦連天,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直言,上周六並非正值天文大潮,理論上本澳不應出現水浸,多區嚴重水浸,是由於一直以來市政署沒有做好相關設施的維護、保養,以及渠網恆常維修、清理和監督工作,市政署職責難卸。本澳剛踏入雨季,他促請市政署重視事件,盡快檢視和制訂明確的渠網檢查和維修清淤計劃,並向公眾詳細交代巡查計劃和記錄,讓公眾監督,確保雨季渠網暢通。
審批須考慮工程確保不礙渠網
林宇滔表示,澳門水浸問題給人「唔斷尾」感覺,客觀來說,澳門水浸成因有很多,上星期一內港和台山嚴重水浸,內港適逢大雨加上天文潮,該區雨水排水口止回閥因潮漲被阻,令雨水無法排走造成水浸;而當局則解釋台山是因青茂口岸工程阻斷了附近其中一條排水渠流入雨水泵房,所以只能用其他臨時泵來處理雨水,當局稱聲臨時水泵發揮了作用,只是當日出現調試問題,故仍發生水浸。而周六、日台山一帶仍出現不同程度水浸,明顯不是甚麼調試問題。故他認為,在開展工程前,當局應考慮不會因工程問題阻礙渠道暢通而令區內水浸,這些事前的審批和監督工作,相關部門明顯做得不足。現時若每小時降雨量達20毫米,市政署有應急機制,會派員到各區檢查雨水泵房情況,並到低位黑點處理雨水井,避免垃圾覆蓋而阻礙排水。上周一「生鏽鐵」(羅理基博士大馬路「東方拱門」)水浸,就是因為渠口淤塞排不到水。
林宇滔續說,然而上星期六並非天文高潮,暴雨時處於潮汐低位,儘管累積的雨量較多,惟每小時只有50毫米左右,沒有超越本澳雨水渠排放設計,只要渠網暢通,澳門根本不應出現廣泛地區水浸情況。所以上周六出現水浸的解釋,明顯是當局沒有做好充分的渠網清淤和疏通,簡單來說就是渠網狀況不健康,甚至有雨水泵房和涵箱運作不好,導致水浸,這明顯責在市政署。
司打口加強泵力毋需建蓄洪池
他認為風暴潮水浸,政府無能為力,長遠只有靠建造防潮閘;至於天文大潮出現的海水倒灌,內港和下環一帶深受其害,亦是無能為力;但暴雨水浸問題,本澳已有有效方法應對,包括加大渠網,建造雨水涵箱和泵房便可以解決。只是一直以來市政署沒有做好相關設施的維護、保養,以及渠網恆常維修、清理和監督工作。早前他明確要求渠務部門因應風險評估,定立明確的渠務巡查和清理計劃,尤其明確水浸黑點的清理計劃及巡查頻率,確保本澳總長度400公里的渠網及2.4萬個雨水井,系統性定期巡查和維修保養,並向公眾公開渠道的具體檢查時間表及記錄,讓公眾共同監督,惟署方未有正面回應。他再次促請市政署重視這兩次水浸情況,包括交代清楚全澳渠網的恆常清理計劃,以及有效監督外判商,有對雨水井和脂渠進行恆常清理和巡查。他又認同當局興建雨水箱涵和泵站,但不認同在司打口休憩區地下興建容積約1.5萬立方米的蓄洪池。因為根據當局資料,「司打口及下環區改善排水系統」最高的處理能力為7.7萬立方米,由箱涵渠儲存量6796立方米、蓄洪池儲存量1.4萬立方米、水泵泵送量5.6萬立方米的泵房組成。可以看出,蓄洪池容量僅約水泵泵送量的四分之一,並非關鍵設施或瓶頸,換句話說,只要增建水泵,提升水泵泵送量四分之一,就可取代蓄洪池約1.5萬立方米的儲水能力;再者司打口休憩區離海邊僅數十米距離,直接排到海中不單直接更無後患,當局根本沒有必要大費周章捨易取難,要在司打口建地下蓄洪池。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