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倡保障經屋供應量回應需求 2015-02-24 P04 | 澳門新聞|大眾報

倡保障經屋供應量回應需求   


大眾報       2015-02-24
P04 | 澳門新聞    

【特訊】聚賢同心協會表示,現行的經屋輪候制度存在問題,但亦須看到以往的計分制同樣並非盡善盡美,如果貿然恢復,恐衍生更多不公現象。只有保障經屋供應數量的穩定,才能打好恢復計分制的基礎,更好地回應市民訴求。

2011年實施的新經屋法,將原有的計分排序輪候制度改為現時的分組抽籤且每次“拍完散”的制度,實施多年來屢遭社會詬病,有意見認為應該恢復以往的計分制,方能體現公平。聚賢同心副理事長林宇滔對此認為,現行的輪候制度確實存在問題,但亦須看到以往的計分制同樣並非盡善盡美,例如計分偏低的申請者似乎注定上樓無望等,如果貿然恢復計分制,只怕會有人為了爭取更高分數而使用某些不合規則的手段,進而衍生出更多的不公現象。

林宇滔並指出,其實現時本澳經屋問題的關鍵是經屋供應數量難以保證,令市民對經屋產生恐慌性的搶購心理,此前發生的過萬家庭為千多個1房廳單位爭崩頭的事件就是最好證明。因此,如何保障經屋供應數量的穩定才應當是當局工作的重心所在,只有保證此一前提的達成,才能真正解決現時的諸多問題,打好恢復計分制的基礎,更好地回應市民訴求。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林宇滔促明確交通規劃 2015-02-05 B07 | 澳聞 | 澳門日報

林宇滔促明確交通規劃   

澳門日報       2015-02-05
B07 | 澳聞    

【本報消息】中區社諮委林宇滔指出,本澳交通問題病入膏肓,繁忙時段擠塞已成常態,若出現落雨、道路工程或主幹道有交通意外,整區交通隨時癱瘓。促請新任運輸工務司司長在下月施政辯論時,明晰交代本澳整體交通規劃。

分區校車載學童
他並就交通規劃提出以下意見:

一、盡快就巴士路線重整、車輛控制等諮詢公衆。完善步行環境,適當擴闊行人路和加設遮陽擋雨設施,打通如松山行人隧道等跨區步行捷徑。設立巴士站排隊設施,理順乘車秩序。政府應帶頭落實倡議多年的彈性上班,鼓勵其他私人企業跟隨,助減輕高峰時段驟增的交通壓力。

二、本澳已踏入最少五到十年嬰兒潮,特別龍B今年開始入學,公交繁重,學校周邊道路嚴重擠塞下,即使政府開闢更多學校上落客區,甚至某些路段上學時段禁止其他車輛通行,都無法解決問題,必須及早應對。針對目前校車只接載一所學校學生,營運效率低,政府應跨部門協調設立一些分區校車,集體接載一區的學生到某一區的學校上學,並開放舊大橋等交通專道供校巴使用,縮減目前動輒逾一小時的校車車程,提升營運效率,鼓勵更多學童用校車上學,旣讓家長放心,又可以減少私人車輛在繁忙時段出行,釋放道路空間。

加強監管停車場
三、落實“公交優先”政策。舊大橋跨區點對點的公交專道,確能提高公交運轉效率。但近日社會十分關注媽閣至林茂塘的公交專道,由於僅為路段專道,巴士行經路段間的街口時仍有擁堵問題,這些瓶頸若未能疏導,勢必影響公交專道的成效。當局並應公佈交通流量分析報告,讓民間共同探討、研究解決方案。

四、目前政府公共停車場仍有不少設有固定和非固定月票位,令不少停車場長期出現繁忙時段有位冇車泊情況,加上月票位沒有定期公開招標,有違公平原則。因應本澳目前停車場的使用情況,當局應考慮取消月票位,特別是固定月票,釋放更多車位,提升公共停車場的流轉率。此外,一些不設月票位的新停車場,不時顯示泊位已滿,但內裡卻仍有十多個空位。停車場專營權○三年提前結束,目前本澳管理私人停車場完全空白,當局必須及早制訂私人停車場規範法規,確保私人停車場健康發展,回應社會需求。


2015年1月18日 星期日

交通病入膏肓須訂輕軌缺席政策 市民日報 2015-01-18 P04 | 澳聞

交通病入膏肓須訂輕軌缺席政策   

市民日報       2015-01-18  P04 | 澳聞

    【本報訊】本澳交通問題近年來不斷惡化,不但搭車難,駕車同樣寸步難行。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形容澳門的交通已到病入膏肓狀況,政府必須重新思考在沒有輕軌下的交通政策方向,交通問題要多管齊下才能改善;他倡議因應學童增加,政府跨部門協調設立一些分區校車,點對點令一架校車可以接載多間學校的學生上學,減少家長用私家車接送子女,同時要優化步行環境,例如設松山行人隧道,方便居民步行往返高士德與皇朝區,令市民出行有更多選擇。

       近日本澳交通問題再度凸顯,每日非繁忙時段多處地點都嚴重交通擠塞,路面無論電單車或其他機動車輛莫不寸步難行。上星期二早上由於下雨,整個北區大塞車至交通癱瘓,相關部門歸咎於掘路工程影響導致交通擠塞,交通局更稱,澳門的發展無可避免路面有工程施工,一般下雨天氣,不少市民改用汽車出行,加上路面發生交通事故可能較多,相對會較為塞車,呼籲市民根據經驗,再提早一些時間出行。

      林宇滔表示,2010至2020年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對澳門交通作出10年規劃,當時的規劃核心是2015年輕軌落成,巴士、的士服務、路網等有重新的規劃和有較大空間作出調整,惟由於輕軌工程一拖再拖,相關規劃根本不能落實,現階段政府必須面對現實,實事求是,重新思考未來10年的交通政策。

     汽車增長率超標 嬰兒潮增自駕車

    他認為,澳門交通接近臨界點,只要主幹道發生一、兩宗交通意外,或者下雨等因素,隨時會令交通癱瘓。政府應反思目前的交通政策,並作出完善。政府相關部門除應做好交通應對措施,更重要的是必須規劃整體交通政策方向。
    他指出:當年政府的目標是到2020年機動車輛平均年增長率低於4%,但去年本澳汽車增長率為6%,政府原本目標經難以達到,如果又沒有好的出行選擇提供給市民,林宇滔強調只會「死路一條」!他又形容,澳門的交通到了病入膏肓狀況,政府必須重新思考在沒有輕軌下的交通政策方向,只有訂出整體目標方向,市民才會有取捨,或以少少犧牲換來更好的交通環境。
     他說,近年本澳出生率高,面對這一波嬰兒潮,由於沒有巴士排隊設施、巴士車廂又擠迫,家長根本不放心讓孩子搭乘巴士上學,故多會使用私家車接送子女上學,幾成趨勢,但往往是一架車載着兩個人,這就導致學校周邊道路交通嚴重擠塞,即使政府開闢更多學校上落客區,甚至某些路段上學時間禁止其他車通行,都無法解決問題。

    優化校車使用率 打通跨區步行徑

    林宇滔表示,過去校車在接送學童上學方面發揮方面很大作用,但政府一直沒有對學校做好協調統籌,每間學校都只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係澳門區學校,就兜晒成個澳門先番到學校,如果係氹仔學校,就要兜晒成個氹仔,有家長反映兜成個半鐘先到學。」這導致校車營運效率很低,更加重路面壓力。

    同時,他又促使家長更想自行駕私家車接送子女上學。面對現時嚴峻的交通問題,政府跨部門應研究考統籌及優化校車的使用,提高校車的使用效率。教青局及交通局是否可以協調設立一些分區的校車,點對點令1架校車可以接載多間學校學生上學,在減低路面壓力的同時,亦方便學童和節省搭車時間。未來幾年,本澳小學生及幼稚園學生人數會不斷上升,預見學生對交通需求將會倍增,當局應及早作好規劃部署。

     他又指出:交通問題要多管齊下才能改善,步行環境的優化也很重要。2008年政府估計2011年每日需要往返高士德、筷子基和皇朝區上下班的人次超過4萬,這些人不是搭巴士就是駕駛車輛上班,如果能在松山隧道開闢一條行人隧道,讓居民由皇朝廣場步行至紅街市,路程只是2.3公里,只需約30分鐘時間,如果政府能打通跨區的步行捷徑,相信可以吸引很多人改用步行上下班,既準時、又健康、更環保,還可以釋放路面交通壓力,基本上可以解決部分居民的出行問題。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社諮會促做好先通知後購買及實時查詢 跨域數據無上限誤用收費驚人 澳門日報 2014-12-04 C06


社諮會促做好先通知後購買及實時查詢 跨域數據無上限誤用收費驚人   
澳門日報       2014-12-04  C06 

中區社諮會昨舉行平常會議,電信管理局代表與委員討論流動數據服務的爭議和監管處理工作。社諮會冀當局切實監管營運商在明年第二季前做好流動數據“先通知後購買”和實時查詢用量兩項工作。同時,隨著澳珠兩地交往頻繁,跨域數據上鎖宣傳有必要加強,當局應處理現時反購流動數據的價格很不合理的問題。
會議昨日下午三時於三盞燈綜合大樓會議室舉行,社諮會召集人黃有力,副召集人余健楚、鄺玉球主持,邀請電信局電信活動管理廳代廳長譚韻儀、電信標準及技術處長盧山、競爭促進處長蕭永榮與社諮會討論流動數據服務的爭議、營運商及消費者之間的協調機制等問題。
訊號重疊易墮陷阱
鄺玉球及委員林宇滔於會後受訪表示,為保障消費者的權益,社諮會冀當局切實監管營運商做好“先通知後購買”和實時查詢用量兩項工作,減少消費者在不知情下,使用額外數據用量。此外,在社會意見和當局督促下,營運商早前將新客戶的跨域數據服務預先設定為“關閉”,舊客戶則需自行發送數字作上鎖。
雖有關操作簡單,但客戶所知不多,且二十四小時通關在即,澳門與內地交往頻繁,現時兩地邊境數據、電話接收已有訊號重疊問題,長遠需透過加裝設備改善,以及加強與內地協調。然而,跨域數據沒有使用上限,一旦誤用收費會很驚人,認為當局和營運商必須加強宣傳,提醒客戶預先關閉跨域流動數據。
爆額收費差兩百倍
近期有傳營運商擬取消無限數據計劃,有委員認為有否濫用應以數據說明,且現時超出服務計劃的數據購買與計劃內的費用差距達六十至兩百倍,顯不合理,容易造成消費陷阱。委員認為當局須採取措施,令相關收費更合理。

本報記者  羅惠旋  報道 



社諮委指本澳食安問題嚴峻 促訂短中長期管理策略 力報 2014-12-04 P08 | 澳聞 | 澳訊 追擊


社諮委指本澳食安問題嚴峻 促訂短中長期管理策略   
力報       2014-12-04    P08 | 澳聞 | 澳訊 追擊
民政總署食品安全中心日前公布第二及第三季恆常食品市場檢測結果,當中發現15個樣本不合格。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日舉行平常會議,委員林宇滔發言,認為檢測結果不合格率為1.7%,較香港去年全年不合格率0.1%高出17倍,反映本澳食安問題相當嚴峻,他促請當局制訂短、中、長期食安管理策略,確保本澳食品安全,讓市民食得安心。
委員林宇滔表示,此次檢測結果反映本澳食安問題相當嚴峻。
他促請當局應盡快制訂短、中、長期的食安管理策略,確保本澳食品安全水平與鄰近地區看齊,讓市民食得安心。
他認為民署在有關食物安全的報告中,沒有即時公布不合格食品及發布任何資訊,報告僅籠統公布超標情況,沒有超標樣本具體抽樣時間、地點,更沒有具體超標項目和含量等數據,令社會和業界不能及時掌握訊息, 本澳食安訊息透明和公開遠未達公眾期望。

另外,會議昨日亦邀請電信管理局代表出席,介紹如何處理流動數據服務的爭議,與營運商及消費者的協調機制等。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