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校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校巴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社諮委員籲當局設計規劃校巴線路 校車或可納入公交系統? 澳門時報 2017-02-20 P01 | 要聞

社諮委員籲當局設計規劃校巴線路
校車或可納入公交系統?
  


澳門時報       2017-02-20   P01 | 要聞

    【澳時訊】校車會否因為種種現實難題而被時代淘汰?有人就提出讓當局設計特定的“校巴”線路,即以學校為點,從一車對一校的傳統模式改成一車服務多校的新模式。由此一來,將各個學校需要搭乘校車的幼童從零散的個體變為集合的整體,讓校車不被淘汰之餘反而能更好地發揮效用。

    或淘汰一車一校

    記者聯繫到中區社會諮詢委員會委員林宇滔,早有關注到本澳校車問題的他認為,現時校車服務未得到社會應有的重視。他指出,現時許多學校的校車服務正在不斷萎縮,一架校車服務一間學校的模式未來極有可能被淘汰。
    林宇滔發現,校車行駛的路線迂迴,一架校車走完整個澳門,不僅耗費燃油多,還浪費大量時間。而各個地方的幼稚園和小學都有小部分學童需要搭乘校車,何以不能將這些學校連接起來,讓一架校車服務多個學校,規劃成一條公交路線呢?林宇滔認為,這樣能大大提升校車服務效率,且減少本澳路面繁忙時段的交通壓力。他舉例,如規劃中區的校車行駛路線,分成AB線,減少曲線距離,能有效地分配校車和乘客資源。

    籲納入公交系統

    林宇滔認為,本澳校車已經沒有優先避讓法規,希望可以在其他方面多一些權利,比如將其納入公交系統。“我一直都覺得校車就係公交一種,但實際上唔係,所以佢連嘉樂庇總督大橋都唔可以過,亦都唔可以去公交專道。”他促請政府針對這個行業,解決學童出行需要。他補充到,“當局亦可以考慮先與巴士公司合作,調配一些專線。”
    他稱,此前教育暨青年局就其提議回覆表示,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涉及技術上和操作上的問題,將會諮詢相關專家。林宇滔相信,根據本澳人口出生曲線的走向,未來5-10年間,澳門將會再現出生高峰,到時學童對校車服務的需求會更為凸顯,交通會更擁堵。他希望當局能未雨綢繆,去解決目前能預見的問題。

(記者 梁美婷)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校車難題催生各式接送中心 上落堂需求猶在灰色私托存隱患 2017-02-20 |澳門時報

校車難題催生各式接送中心 上落堂需求猶在灰色私托存隱患   

澳門時報       2017-02-20
P01 | 要聞    

【澳時訊】在校方囿於養校車難的現實下,圍繞於學校尤其是小學、幼稚園周邊的接送中心應運而生,它們成為不少家長解決孩子接送問題的後備選項。但市面上的接送中心良莠不齊,除有出現保姆車超載的情況,更有一些沒有相關准營牌照的私托擅自開通補課服務,種種問題引憂。

私托接送安全堪憂
有些家長便將接送年幼孩子上落堂的任務交付於有接送功能的督課中心、學童中心、甚至是私托。離島社諮委員陳冰冰表示,她身邊就有家長會為小孩選擇督課中心,除了有接送功能外,還提供功課輔導和午餐膳食。她認為,“作為家長,重點考慮的是督課中心的環境和安全問題。”

然而,某些接送中心的接送車因存在超載問題,其安全性亦受質疑。林宇滔對家長選擇督課中心是否有效持保留態度,“因為冇校巴而送細路去接送中心,尤其是會有超載情況的中心,對佢哋身心發展,唔會係好事。”他直指曾接到居民投訴,包括自己亦曾親眼目睹過個別接送中心,7座設計的van仔坐十多個學童,希望政府可以多注意這些問題。

監管存在灰色地帶
此外,曾經在私托做過兼職的市民鮑小姐告訴記者,私托常見於學校附近的街道一角,其管理和運作往往處於灰色地帶。她表示,不論是私托還是督課中心,一般都會專門做幾所學校的生意,接送在附近學校上學的學童。但兩者不同的是,督課中心是掛牌兼做補習社的生意,政府對店址的消防設備和學歷認證都有法律規定。而私托卻是處於監管灰色地帶,有些會私下開設補習課程,環境上和保姆車的配置亦與正規的督課中心有一定落差。
(記者 梁美婷)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學校校巴接載學生路程遠易遲到 林宇滔倡重議區域校巴 澳門日報 2016-09-06 A03 | 澳聞

學校校巴接載學生路程遠易遲到
林宇滔倡重議區域校巴   


澳門日報       2016-09-06  A03 | 澳聞

      隨著澳人收入增加,不少家長都以私家車接送小朋友上學,除頗為困身,相信亦難逃一塞。幸好有學校設校巴,一次過接載學生,避免他們受上車難、逼巴士之苦。然而,本澳近年經常掘路,氹仔現時又是重災區,連澳氹校巴都要扭盡六壬,以防遲到。有意見倡政府重議區域校巴,協調同區各校學生在同一地點上車,以免校車要兜勻全澳,減少交通壓力。

司機扭六壬防遲到

      九月一日為開學日,交通壓力大增又遇上天公不造美,多區告塞。培正中學幼稚園由氹仔孫逸仙博士圓形地開出的一班校巴,上周四被道路工程以及天雨導致在氹仔塞死,整車十幾個學生一同遲到。昨日早上七時五十五分,記者登上該校巴,實測校巴會否再遲到?
     校巴跟車保姆珍姨表示,由於一早已與家長溝通好上車時間,故即使有天雨等突發情況,也不能提前出車。為了避開塞車黑點,她還特意提前接了一位小朋友到頭站上車,其間校巴要到十幾個地點接人,又要避開多車路段,一切都是為保障小朋友能準時到校。校車司機奇哥說,氹仔區處處掘路,道路環境欠佳,為安全起見,車速不能太快。若遇天雨或交通意外,塞車難免,遲到機會很大。幸好昨天交通尚算順暢,校車在上課前能夠準時到達。

天雨意外難免塞車

     中區社諮委林宇滔認為,長遠來說,當局應思考以區域校車解決跨區、離島上學的交通需求。他指出,現時許多學校都會安排校車,每所學校自行負責校車路線,校車要經過很多地方才能到達學校,路程較長,從起點或要差不多一小時才能到學校。若然政府將來可協調區域性校車,在某一個區域接載該區學生到另一個區域的不同學校上課,將學校對全澳學生的校車線,變成區域對區域,無須再兜遍全澳門,卻可同時服務到同一個區域的數所學校,相信有助紓緩整體交通,發揮校車更大效益。
     要協調不同學校的校車線,林宇滔坦言實屬不易,數年前交通局亦曾考慮,不過礙於跨部門協調,以及確實不易為,最後擱置,相信需要交通局、教青局通力合作。
他表示,許多學校及家長都認為區域校車可行,相信可大大減少家長的折騰。同時,近年新生兒多,可以預見未來五至十年,每年的學生數目將增數千人,若及時制訂區域校車,相信長遠來說有助減輕繁忙時段的交通壓力,希望政府將區域校車建議重新放在議事日程。

2015年2月5日 星期四

林宇滔促明確交通規劃 2015-02-05 B07 | 澳聞 | 澳門日報

林宇滔促明確交通規劃   

澳門日報       2015-02-05
B07 | 澳聞    

【本報消息】中區社諮委林宇滔指出,本澳交通問題病入膏肓,繁忙時段擠塞已成常態,若出現落雨、道路工程或主幹道有交通意外,整區交通隨時癱瘓。促請新任運輸工務司司長在下月施政辯論時,明晰交代本澳整體交通規劃。

分區校車載學童
他並就交通規劃提出以下意見:

一、盡快就巴士路線重整、車輛控制等諮詢公衆。完善步行環境,適當擴闊行人路和加設遮陽擋雨設施,打通如松山行人隧道等跨區步行捷徑。設立巴士站排隊設施,理順乘車秩序。政府應帶頭落實倡議多年的彈性上班,鼓勵其他私人企業跟隨,助減輕高峰時段驟增的交通壓力。

二、本澳已踏入最少五到十年嬰兒潮,特別龍B今年開始入學,公交繁重,學校周邊道路嚴重擠塞下,即使政府開闢更多學校上落客區,甚至某些路段上學時段禁止其他車輛通行,都無法解決問題,必須及早應對。針對目前校車只接載一所學校學生,營運效率低,政府應跨部門協調設立一些分區校車,集體接載一區的學生到某一區的學校上學,並開放舊大橋等交通專道供校巴使用,縮減目前動輒逾一小時的校車車程,提升營運效率,鼓勵更多學童用校車上學,旣讓家長放心,又可以減少私人車輛在繁忙時段出行,釋放道路空間。

加強監管停車場
三、落實“公交優先”政策。舊大橋跨區點對點的公交專道,確能提高公交運轉效率。但近日社會十分關注媽閣至林茂塘的公交專道,由於僅為路段專道,巴士行經路段間的街口時仍有擁堵問題,這些瓶頸若未能疏導,勢必影響公交專道的成效。當局並應公佈交通流量分析報告,讓民間共同探討、研究解決方案。

四、目前政府公共停車場仍有不少設有固定和非固定月票位,令不少停車場長期出現繁忙時段有位冇車泊情況,加上月票位沒有定期公開招標,有違公平原則。因應本澳目前停車場的使用情況,當局應考慮取消月票位,特別是固定月票,釋放更多車位,提升公共停車場的流轉率。此外,一些不設月票位的新停車場,不時顯示泊位已滿,但內裡卻仍有十多個空位。停車場專營權○三年提前結束,目前本澳管理私人停車場完全空白,當局必須及早制訂私人停車場規範法規,確保私人停車場健康發展,回應社會需求。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