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風王山竹來勢洶洶 防風意識明顯提高 2018年9月14日|訊報

風王山竹來勢洶洶 防風意識明顯提高   


今年風王──強颱風「山竹」,由於風力較去年襲澳造成嚴重破壞的「天鴿」更強。在經歷去年「天鴿」大停水停電後,雖然「山竹」要周六才正式開始影響本澳,但巿面所見,不少居民嚴陣以待。早在周三另一颱風「百里嘉」掠過本澳前,已開始到超巿購買大量乾糧和瓶裝水,為颱風天儲水儲糧;社交媒體亦不時看到,超巿樽裝水被掃空及排隊付款的人龍照片。不少朋友更向筆者反映,因多家麵包店的麵包被掃清,買不到明天的早餐。無疑,大家防風意識確有提升,但過份搶購糧水,確實反映大家的恐慌情緒和對政府應對災害沒有足夠信心。

七九年後首個平均風速逾二百颱風
客觀而言,除「天鴿」的陰影,「山竹」確實是近年吹襲南中國海的最強颱風,港澳氣象部門亦預計「山竹」吹近珠江口時其中心附近持續風力可達210公里/小時,遠高於去年「天鴿」175公里/小時;根據香港天文台紀錄,對上一個風力逾200公里/小時的颱風,已是三十九年前的荷貝(205公里/小時)。值得一提澳門十號風球的標準只是持續風速118公里/小時,故氣象局預計,若「山竹」在本澳 200公里內掠過,對本澳有很大影響,屆時有機會懸掛 10號風球。

澳門氣象局亦預料,「山竹」可能於本週六(15日) 以強颱風或超強颱風級別進入南海;週日將於廣東沿岸登陸。但仍有一定變數。從技術分析,34天內的颱風預報誤差會有約 200公里,若「山竹」在珠江口以西登陸則對本澳威脅較大,當日正常高潮位約 2.5米(以澳門海圖基準面計)。

抗風暴潮硬件設施至今零進展
除風力外,正如筆者之前所言,由於過去一年,政府在增建抵抗風暴潮的硬件設施上幾乎零進展,故社會最關注就是「山竹」對澳門可能帶來的風暴潮影響。按氣象局評估,只要「山竹」在本澳 100200公里內掠過,就有機會令內港一帶水位較正常升高約 2米,若疊加當日預計最高潮高2.5米,潮水高度可達4.5米,數值上雖較天鴿低約一米,但由於「山竹」路徑風力等仍存變數,故氣象局不排除「山竹」對本澳造成的影響與去年「天鴿」相似,呼籲市民留意當局發放的最新消息。

必須強調,風暴潮的實際影響,還要看「山竹」屆時的風力、與澳距離、是否在西邊登陸及最近澳門時是否正值天文高潮。根據潮汐圖,16日最高潮位2.5米約在當日凌晨兩時,若「山竹」屆時最接近本澳,風暴潮的威力會最高。

筆者按氣象局「山竹」風暴潮4.5米的假設推算,目前內港沿岸最低點約為3.1米(以澳門海圖基準面計),意味著風暴潮較內港陸地最低點會高出1.4米(2.5+2.0-3.1=1.4米),相當於橙色風暴潮(1.01.5米)的影響。

山竹若升潮高2米水浸最高1.4
按地勢估計,可能受影響的包括:澳門半島的青洲、菜園涌、關閘廣場隧道、馬場北大馬路一帶、台山、祐漢街市一帶、筷子基、蓮峰球場、紅街市一帶、林茂塘、沙梨頭、新橋、光復街一帶、三盞燈一帶、高士德大馬路近紅街市一帶、內港、康公廟一帶、新馬路中段近康公廟一帶、內港客運碼頭一帶、司打口、下環、媽閣等;氹仔的西灣大橋口、菩提禪院、氹仔舊城區、卓家村一帶等,以及路環的路環市區、荔枝碗、路環發電廠一帶等,都會受不同程度的風暴潮水浸影響(詳見氣象局網站天氣警告風暴潮各警告級別下受影響的地區,詳見:https://goo.gl/Ej4k44)。

「天鴿」後,政府在本澳各處設立了十六個避險中心作為本澳災後應變。但颱風及風暴潮的影響時間不會持續很長,除非居住低窪地區的地面層或地下層,或颱風導致大廈窗戶受損等,故一般大廈住宅只要做好在窗戶上貼上「米」字型膠紙等防風措施,均屬安全避險地方。若所處位置有危險,也不要盲目撤離。首先應看鄰居或附近可否提供安全避險,在沒其他選擇下,才應在安全情況,包括水浸高度不應高於膝蓋及留意下墜物的情況下,安全撤離至十六個分佈在本澳各區的避險中心(詳見:https://goo.gl/yUZi2K)。

澳電廠未擴建會否大停電看內地
去年「天鴿」對澳門的影響,除了嚴重的風暴潮導致廣泛低窪地區出現嚴重水浸,造成嚴重傷亡和財產損失外,更重要是全澳大停電停水的影響。「天鴿」大停水電各有兩大主因,停電除一方面是低窪地區供電設施及大廈電力設施受水浸損毁外,全澳停電的關鍵原因是內地電網因颱風受損無法向澳供電,令澳門失去主要供電源,本澳發電機組全開,也僅能滿足本澳三、四成用電量所致!

儘管風後政府已批准澳電增加發電機組提升本地發電能力,亦提升低窪地區的供電設施,但發電廠擴建需時,本澳發電量去年至今仍未增加,只要內地供電源無法對澳供電。去年「天鴿」導致大範圍停電確有機會重現。而低窪地區供電設施有部分確有升高或加防閘,但有不少大廈本身供電設施未有升高,即使內地供電無問題,低窪地區仍會因風暴潮水浸停電。

青洲水廠已加防洪閘至6.5
供水方面,去年大規模停水的主因是三間水廠(青洲、大水塘和路環水廠)因停電無法供水。其中青洲水廠更因受風暴潮影響出現嚴重水浸,需要大維修才能恢復供水,令颱風過去後供水仍連續多日受影響。據了解,「天鴿」後電力公司已重點協調保障水廠供電和應急後備電源的支援,水廠亦加裝防洪閘板抵擋6.5米的潮位(「天鴿」為5.58米),若非再出現全澳長時間停電,供水應可在颱風期間維持正常。

「山竹」對澳門的實際影響仍要看其最終路徑和風力。但可以肯定的是,由於颱風的威力源自海水溫度,隨著全球暖化,颱風威力只會越來越強,近日澳門巿面對「山竹」的反應確有些驚弓之鳥。但做好準備總較不作準備為好,也證明大家對防風防災的準備意識確有明顯提升。

購物資要適量 關心有需要人士
適量購買應急物資有所準備是好事,但過量搶購包括樽裝水等,不單會造成浪費,也可能令有需要人士未能購得所需品,更可能造成不必要恐慌。希望大家買應急物資之前多想想,只購買適量物資,萬一真的買多了,可想想附近有沒有長者、行動不便的鄰居有需要,一些給他們分享,順道更可協助他們做好防風準備,送出讓他們感受到關心,減少他們的恐慌情緒。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