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輕軌被斥無賴工程無底洞 林宇滔籲壯士斷臂 其他走線從長計議 2018年9月26日|市民日報

輕軌被斥無賴工程無底洞 林宇滔籲壯士斷臂 其他走線從長計議   

【本報訊】審計報告揭露輕軌8條走線投資估算超過500億元,單是連接關閘、新城A區至氹仔北安碼頭的輕軌東線原來估算造價就近210億元,比其他走線投資估算費用加起來還貴,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形容輕軌成為無賴工程和「無底洞」,他批評運建運在輕軌建造時間上有很大問題,且跨部門規劃不負責任,第四通道沒預留輕軌,增加建造開支。他倡議氹仔段完成後應壯士斷臂,先建媽閣站,讓輕軌連接氹仔和媽閣,其他走線從長計議。

審計報告揭露201612月運建辦最新制訂的輕軌短中遠期規劃共11條走線,涉及投資估算超過500億元,其中以東線的估算最高,達209.8億元;其次是氹仔線,預算108.23億元。翻查資料,原來今年15日運建辦方在立法會口頭質詢會議上,提出全新輕軌路線(東線),由關閘經新城A區到達氹仔北安碼頭,並於短期內展開研究,然而逾半年至今沒有任何下文。根據審計報告,輕軌造價進入失控狀態,2016年訂定短、中、遠期11條走線,當中只有8條走線土建工程最近的「埋單價」便超過500億元,且未封頂,社會開始質疑在完成氹仔段,即用了164億元後,是否應該繼續建下去?林宇滔說:「理性話畀我哋聽應該斬纜,因為沉沒成本唔應該再考慮,但實際情況上,至今用了大量公帑,從環保和各方面角度,輕軌有其好處,即使做唔到主幹亦可以起到分流,的確起到作用。」若要壯士斷臂,也要研究斷到哪裏。

氹仔段先接駁媽閣再接石排灣
他續批評,政府規劃輕軌的時序很奇怪,根據審計報告,石排灣延伸線於2022年完成,氹仔線延伸至媽閣站則預計2024年完成,他質疑為何不是先連接氹仔和媽閣的輕軌站,倘若按政府建造計劃,輕軌只行走於氹仔和石排灣,效益會大打折扣,所以他認為2019年輕軌氹仔段通車後,政府就應處理澳門媽閣站問題,這比石排灣延伸線更重要,起碼日後居住在石排灣和氹仔的居民可以利用輕軌到媽閣站。

他說,目前接駁氹仔到澳門半島的輕軌「媽閣站」已經開展前期工程,而西灣大橋改裝更已準備好輕軌連接,現在只差媽閣站建成,惟政府卻遲遲不肯建媽閣站,反而先建媽閣交通樞紐,政府一系列行為都令人覺得邏輯有問題;他謂,媽閣交通樞紐和媽閣站是兩回事,兩者只是相鄰,媽閣交通樞紐的建造不會影響輕軌媽閣站興建,為何仍要等到2024年?出了甚麼問題?當局一直交代不清楚。

居民誤解才反對輕軌建家門口
他形容,氹仔段連接到媽閣站,加上石排灣延伸線,建造費雖不便宜,但亦是有限數,雖「斷臂得嚟取代唔到主要交通工具」,但相信可以給居民多一個交通出行選擇,相信可以起到一定作用紓緩道路壓力。但其他走線真的要「諗清楚、度清楚」。

林宇滔又提到,之前澳門半島走線社會爭議大,前幾年都未能達到共識,相信現在更加難搞,因為社會對政府的信任度太低所致。例如其他國家城市的居民都希望輕軌建在近自己家門口,但澳門卻相反,是因為大家對輕軌不了解,有質疑。事實上,澳門輕軌只是一部有專用軌道的電動巴士,噪音只有75分貝,所產生的噪音比一架50CC電單車更低。居民大都將澳門輕軌誤解是香港的鐵軌系統,故而走入社區爭議較大,惟走外圍的東線建造預算210億元更「嚇親人」,令人猶豫。

質疑建第四條通道無預留輕軌
林宇滔指出︰東線線路布局合理,由關閘經新城A區再到北安碼頭,惟相關建造價如何估算出來沒人知,他質疑「我哋嘅錢係咪亂咁使嘅呢?永遠得政府部門自己研究,價錢自己知,但永遠見唔到佢哋(政府部門)做啱嘢!」這是跨部門的不負責任,因為規劃中的第四通道沒有預留輕軌空間,「起條橋就唔預埋輕軌」,但政府所有規劃有提到輕軌連接新城A區,可以預見,未來政府需要另外建橋墩接連新城A區和北安碼頭,輕軌是獨立於第四通道。可能第四通道預留輕軌通過空間建造價會更貴,但卻不需另外再建一條獨立的橋,東線要210億元,相信其中原因就是要另外建獨立跨海橋所致。他促請當局清楚交代東線造價如何得出210億元、客流量分析、何時開工、何時完成等,同時應趁第四通道未動工,考慮預留輕軌通道。


他又不滿多年來運建辦一直以「沒有預算」為借口,營造「沒有超支」的假象,任何工程都會有一個預算,否則如何招標?他相信只是政府不肯公布真正的預算,就以工務範疇為例,過去大部分工程均能按工期、按預算完工,但唯獨輕軌變成沒有預算,他形容相關部門態度令輕軌變成無賴工程,成為無底深潭,批評政府總以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混淆居民視聽。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