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風暴潮趨常發 防洪基建應狠下決心 傳新:主動應災勝被動 2018年9月19日|澳門日報

風暴潮趨常發 防洪基建應狠下決心 傳新:主動應災勝被動   

【本報消息】在山竹侵襲下,澳門幸保不失,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有感政府乃至全民的防災、抗災及善後工作顯著提升。然而,五米多潮高的風暴潮趨向常發,有必要加快落實擋潮閘等防洪基建。

當局抗山竹進步
經汲取了去年天鴿的慘痛教訓後,林宇滔認為,政府及社會在應對山竹的氣象預警、訊息發佈、災前預備、低窪地區撤離、緊急應變、善後清理等,都有明顯進步。交通、市面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全線人員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尤其要向前線、後勤、災後清理人員致敬,居民也相當配合及做好自身的準備工夫,各項工作值得肯定。

在被動式應對災害上,是次表現遠勝去年天鴿,可見是否有準備分別很大,再次反映當局去年應對天鴿時,資訊完全不足、毫無警覺,用人命換取咗一次慘痛教訓。

他指出,超強颱風山竹襲澳時,幸好沒碰上當月及當日的潮汐高位,故風暴潮引發的最高潮水高度為五點二米、低於天鴿的五點五八米;但若山竹遇到潮漲,加上其持續時間長,威力絕對大於天鴿

科學論證盡快上馬
全球暖化催生極端天氣,天鴿山竹這類五米多潮高的洪水猛獸,已非過往所認為的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甚至已是一年一遇的常客,應當關注如何有效主動應對,在防洪基建上應狠下部署。

林宇滔提到,即使有應對、撤離計劃,每次嚴重水浸均會構成危機、停電及損失,需要人力物力作防災、善後、維修。一勞永逸之法,始終是包括澳門半島、路氹的防風暴潮基建,若經過科學論證,便應盡快上馬。作為短期方案的一點五米內港防洪牆,也僅能應對四點八米的潮高、抵擋黑格比級別的風暴潮。他關注何時落實擋潮閘,以解決內港、筷子基、青洲一帶的風暴潮水浸。

海水倒灌攻陷堵縫
小修小補上,儘管海事及水務局於二○一五年完成了見縫施堵內港臨時防洪工程,稱聲可抵禦四點一米潮高,然而,早月竟被三米多的海水倒灌攻陷,必定是工程質量出現問題,難令人接受,有必要盡快處理堤圍滲漏、雨水渠倒灌等,如果唔係,每月一小浸,對內港居民同商戶都係好大嘅困擾。

此次的訊息發佈,也非無懈可擊,如有旅客幾經艱辛趕至關閘口岸卻摸門釘,亦有遊客竟在山竹吹襲之際,徒步過橋,增加危險因素及民防壓力。

林宇滔坦言,旅客來自四面八方,難有辦法將訊息送至每個人手上,手機短訊也未必全面覆蓋,面對如此大的風暴,遊客有責任自行了解當地的訊息發佈。

關閘宜設臨時駐點

他建議多利用各區的顯示系統,讓公眾及時了解重要訊息。由於必有漏網之魚,或可在關閘設臨時的簡單停留點,讓旅客可安全地等候關口重開。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