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日 星期一

狗場8,000平方米建四校 學界不滿藍天甫現 又迫沙甸魚 2018年9月3日|力報

狗場8,000平方米建四校 學界不滿藍天甫現 又迫沙甸魚   

逸園狗場退出歷史舞台遺留下來的40,000平方米土地,一時間如久餓的瘦漢遽然得到一頓豐盛大餐,不知如何下手進食;除要不要建地下蓄洪池引起意見分歧外,教育用地只分得「大餅」中的兩成即8,000平方米,但要興建四所學校,在昨日的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中有教育界嘉賓對此表示不滿,認為校區如此擠迫,對學生來說是「另一種辛苦」。

有觀眾直指,為何政府對狗場用地規劃只公布一個方案?連多一個供社會參考的選擇都沒有?資料顯示,目前全澳有裙樓學校17所,是次有幸遷進狗場的學校有四所,雖然有望擺脫常年不見藍天的桎梏,但擠迫如沙甸魚的校區,又豈不是另一種諷刺?

「逸園跑狗場原址土地利用規劃研究」 建議方案工務局上周提出狗場土地利用規劃,建議當中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土地用作教育設施,政府曾提出未來在狗場地段建設四間學校。
論壇嘉賓之一的坊眾學校副校長陳家良表示,8,000平方米土地容納四間學校將會十分擠迫,令學生活動空間不足,希望當局能調整規劃。

擠迫校區的「另一種辛苦」
陳家良續稱,澳門教育界正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裙樓學校眾多,另一個是學生人數不斷增加,教育用地不足問題將更加突顯。他指出,澳門一間「有規模啲」的學校,需要2,000多平方米的面積,8,000平方米土地建三間學校已是極限,建四間學校會很擠迫,對學生來說是「另一種辛苦」。他希望可調整現時規劃,增加教育用地比例,例如是否可以縮窄規劃中貫穿校區的2,000 平方米行人區?

有悖「藍天工程」的原意?
所謂裙樓學校,是上世紀中、末葉澳葡政府因應學額急增的臨時措施,學校被四周大廈包圍,故稱裙樓學校。目前全澳仍有裙樓學校17所,學生人數4,000多人。行政長官於2015年公布《2016施政報告》時指出,裙樓學校不利於學生成長,政府正逐步減少裙樓學校的數目,因是之故,社會文化司遂於同年推出「藍天工程」,冀於1520 年內解決裙樓學校,讓學生重見藍天。

地底「大水缸」匯洪流
城規會委員早前就狗場地下空間應否建蓄洪池引起爭議,昨日論壇上嘉賓亦持不同意見。筷子基坊會理事長鄭鑒康認為,筷子基北灣會比狗場更適合興建蓄洪池,建議筷子基北灣興建蓄洪池後,上蓋再興建多層停車場和文娛康體設施,以釋放狗場空間。

城規委員會委員李熙爗則贊成在狗場建地下蓄洪池,認為狗場有足夠地下空間建造蓄洪池及多層停車場。他形容,蓄洪池功能是將「周圍的水匯入一個大缸」,相信建成後能紓緩相關地段500米範圍內的水浸,包括筷子基、紅街市一帶。


林宇滔倡科學規劃
有發言市民認為,社會對狗場用地提出了不同意見,質疑政府為何只?出一個方案;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現時方案直接回應社會各界訴求,形容方案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長遠來說無法解決區內設施不足問題,不算真正有規劃,認為政府應以數據,科學客觀地制定狗場用地規劃,並向社會交代理據。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