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政府無執行高官問責捱轟 廉署報告馮瑞權疏忽職守 林宇滔指政府拖字訣規避 2018年3月31日|市民日報

政府無執行高官問責捱轟 廉署報告馮瑞權疏忽職守 

林宇滔指政府拖字訣規避   

【本報訊】前氣象局局長馮瑞權獲批准退休,每月穩袋約8萬元長糧激起民憤,政府高官問責又成笑話。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批評說,澳門雖有高官問責制度,但政府從來無執行過,官員也沒有誠意檢討過錯誤,「道歉都唔多見」,制度也沒有按過錯大小、不同程度問責,他強調政府要有決心執行高官問責制度,廉署調查報告中馮瑞權疏忽職守的證據非常確鑿,政府卻一拖再拖未完成紀律程序,明顯規避高官問責。

令人猜疑政府「放生」馮享長俸
去年「823風災」造成10條人命死亡和以億計經濟損失,廉署調查報告揭露馮瑞權在家中指揮工作,氣象局內部管理混亂等問題,儘管政府已提起紀律程序,但紀律程序遲遲未有結果,而按林宇滔表示,認同公務員退休程序不影響 所涉紀律程序,但他質疑為何馮瑞權的紀律程序由去年開展至今仍未有結果,形容時間過長不合常理,且紀律程序只是基本公務員問責制度,還未到高官問責層次。廉署去年10月公布的「天鴿」風災調查報告,雖指事件中無明顯刑事責任,但指出有人失職和失責,違反一般公務員操守等,林宇滔指馮失職證據非常確鑿,政府卻一拖再拖不公布紀律程序結果,反映政府是規避高官問責,甚至令人猜疑政府有意「放生」讓馮享受長俸。

他謂,按現行公職法,最嚴重的處罰是撤職,如果政府在90日內,即是其獲批退休前對他進行最嚴格的處罰,那馮就不能享受長糧,只能拿回他的公務員退休供款。他質疑「我哋嘅高官問責標準係咪訂到只要無違反刑事就得?咁低層次?我諗絕對唔係!」倘若官員誠心道歉,也是官員問責的一種體現,因為任何官員都沒可能不犯錯,現在澳門官員道歉是零成本,不少官員在犯錯後均不會向公眾和市民認錯,即使道歉卻是零誠意,道了歉後也不見得是有心改過,反省自己,完全是有權無責。
spacer.gif
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日前發出新聞稿提到:「行政法務範疇會遵照行政長官的指示,對領導及主管人員的紀律程序法律進行深入研究,以進一步完善官員問責制度。」林宇滔直言,現行不論是公務員退休制度和問責制度均存在漏洞,公務員退休制度中,最嚴重的處罰是停發4年,前文化局句長梁曉啊及副局長陳炳輝因涉及違反規定以取勞務方式聘用人員,也只是分別被處分45天和10天,特區政府提出高官問責制接近10年,也聲稱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惟一直以來均沒有落實執行高官問責制度,只是學術性上的檢討,就如政府提出在內港建造防潮閘多年,但長期都只是研究再研究,從沒有落實興建,政府這種只講不做,「一定死梗!」

成熟制度按程度處分非一錯下台
林宇滔指出:一個成熟的高官問責制度,要按犯錯程度作出處分,不是一出錯就下台。縱觀其他地區的官員問責制度,例如內地,一些省長、地方官員一上台就出事,有的導致被問責下台和道歉,這是有承擔和高官問責的體現,這些被問責的官員,如果誠心改過,也可以在其他崗位繼續擔任公職。

他說,澳門現時的制度中,官員只有「死撐」和「落台」兩個選項,產生很多問題,沒完沒了,這不是一個健康的機制。為此,他強調檢討和修改是必需的,更重要的是政府首先應切實執行高官問責制,以維護政府威望,令市民重拾對政府的信心。


林宇滔認為,如果一個違反領導及官員義務和責任的官員都得不到應有、及時、合理的懲處,那這個官員問責制便是「廢的」、「得個樣」,馮瑞權問題只是「天鴿」事件其中一個問題,整個特區政府都沒有認真執行問責制度,2008年「黑格比」風災後,特區政府「乜都無做」,沒有汲取教訓做好防洪、氣象訊息發布等,10年過去毫無寸進,負責預防、預報、防災、救災和指揮工作方面的官員,同樣應承擔責任,向公眾道歉和深切反思過錯,以作出完善和改進。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