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 星期一

公屋質量問題屢現 市民飽受“執漏”之苦 講者促完善監管勿“甩漏” 2018年3月5日|澳門時報

公屋質量問題屢現 市民飽受執漏之苦 講者促完善監管勿甩漏   

石排灣業興大廈等多處公共房屋年前出現大面積牆身瓷磚剝落、紙皮墻等質量問題,擾亂市民安居。但事實上,有關本澳公屋的質量問題早已屢見不鮮,坊間甚至有笑言:每逢年尾,必有爆磚

而當局過往對此給出的理由是天氣變化引起熱脹冷縮所致,並強調與建築質量無關。事實上,自永寧經屋後,出現的系列涉嫌工程質量的問題,當局的回應幾乎如出一轍,與質量問題無關通過驗收等。然而,相關問題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難免令公眾對公屋質量缺乏信心。多個大型公屋未來將陸續落成,當局有必要採取嚴格措施,確保公屋質量,重拾廣大居民對政府工程的信心。

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澳門時報協辦的民眾講壇日前假民建聯會址舉行,邀請業界、委員、社團負責人及市民等共同參與,探討公屋質量頻現 責任誰來’”

主持人:湯耐冬
對於多處公屋出現大面積牆身瓷磚剝落或拱起等情況,當局過往的解釋為天氣引起的熱脹冷縮所致。相關問題,當局有無專業及負責任地做過調查分析?抑或只是任由承建商自圓其說而當局照本宣科?

有意見指出,澳門新舊樓宇不計其數,在相同氣候條件下,為何公屋會明顯地出現相關問題?另外,當局一直強調,對於公屋工程,政府設有恒常監管機制,項目透過招標選取的監理公司監管工程的質量;在材料質量方面,亦有專業單位如土木工程實驗室及澳門大學作嚴格把關。然而,問題的一再出現,令人不禁要問,在如此嚴格的監管之下,為何公屋質量還未能得到切實的保障?當中出現了什麼問題?一系列的監管機制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究竟哪一方需要承擔責任?今期民眾講壇與嘉賓一起探討。

林宇滔:招標引入用家評分制
現時工程界的工作生態與之前有很大變化,過去雖然無很多工程師,但很多分判師傅需要長期在澳門揾食,信譽口碑都好重要,今次做唔好,下一次承建商都唔會揾佢。但現時澳門大部分外僱水平參差不齊,如何重建一個有信譽的建築系統是關鍵。

目前,澳門雖有工程師註冊制度,但對施工工人無分級工程註冊及相關專業認證,建議學習香港的做法,設立制度讓施工者對自己的專業負責。

另一方面,施工過程中,水泥砂漿用量是否足夠,需要有監理公司記錄監督,究竟監理公司有無做好監察工作?這些都是監察制度需要處理的問題。

而現時的承建商也並不注重自己的信譽,現時政府招標唔睇過去啲嘢,施工經驗和質量僅佔10%,而這10%亦並不能反映承建商過往施工質量情況。


此外,如何處理保養期亦很關鍵,現時政府工程保養期為一至兩年,建議政府可在招標文件中設置更多要求。另外,建議政府在公共工程的招標過程中,可以引入用家評分制度。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