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馮瑞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馮瑞權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政府無執行高官問責捱轟 廉署報告馮瑞權疏忽職守 林宇滔指政府拖字訣規避 2018年3月31日|市民日報

政府無執行高官問責捱轟 廉署報告馮瑞權疏忽職守 

林宇滔指政府拖字訣規避   

【本報訊】前氣象局局長馮瑞權獲批准退休,每月穩袋約8萬元長糧激起民憤,政府高官問責又成笑話。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批評說,澳門雖有高官問責制度,但政府從來無執行過,官員也沒有誠意檢討過錯誤,「道歉都唔多見」,制度也沒有按過錯大小、不同程度問責,他強調政府要有決心執行高官問責制度,廉署調查報告中馮瑞權疏忽職守的證據非常確鑿,政府卻一拖再拖未完成紀律程序,明顯規避高官問責。

令人猜疑政府「放生」馮享長俸
去年「823風災」造成10條人命死亡和以億計經濟損失,廉署調查報告揭露馮瑞權在家中指揮工作,氣象局內部管理混亂等問題,儘管政府已提起紀律程序,但紀律程序遲遲未有結果,而按林宇滔表示,認同公務員退休程序不影響 所涉紀律程序,但他質疑為何馮瑞權的紀律程序由去年開展至今仍未有結果,形容時間過長不合常理,且紀律程序只是基本公務員問責制度,還未到高官問責層次。廉署去年10月公布的「天鴿」風災調查報告,雖指事件中無明顯刑事責任,但指出有人失職和失責,違反一般公務員操守等,林宇滔指馮失職證據非常確鑿,政府卻一拖再拖不公布紀律程序結果,反映政府是規避高官問責,甚至令人猜疑政府有意「放生」讓馮享受長俸。

他謂,按現行公職法,最嚴重的處罰是撤職,如果政府在90日內,即是其獲批退休前對他進行最嚴格的處罰,那馮就不能享受長糧,只能拿回他的公務員退休供款。他質疑「我哋嘅高官問責標準係咪訂到只要無違反刑事就得?咁低層次?我諗絕對唔係!」倘若官員誠心道歉,也是官員問責的一種體現,因為任何官員都沒可能不犯錯,現在澳門官員道歉是零成本,不少官員在犯錯後均不會向公眾和市民認錯,即使道歉卻是零誠意,道了歉後也不見得是有心改過,反省自己,完全是有權無責。
spacer.gif
行政法務司司長辦公室日前發出新聞稿提到:「行政法務範疇會遵照行政長官的指示,對領導及主管人員的紀律程序法律進行深入研究,以進一步完善官員問責制度。」林宇滔直言,現行不論是公務員退休制度和問責制度均存在漏洞,公務員退休制度中,最嚴重的處罰是停發4年,前文化局句長梁曉啊及副局長陳炳輝因涉及違反規定以取勞務方式聘用人員,也只是分別被處分45天和10天,特區政府提出高官問責制接近10年,也聲稱不斷完善相關制度,惟一直以來均沒有落實執行高官問責制度,只是學術性上的檢討,就如政府提出在內港建造防潮閘多年,但長期都只是研究再研究,從沒有落實興建,政府這種只講不做,「一定死梗!」

成熟制度按程度處分非一錯下台
林宇滔指出:一個成熟的高官問責制度,要按犯錯程度作出處分,不是一出錯就下台。縱觀其他地區的官員問責制度,例如內地,一些省長、地方官員一上台就出事,有的導致被問責下台和道歉,這是有承擔和高官問責的體現,這些被問責的官員,如果誠心改過,也可以在其他崗位繼續擔任公職。

他說,澳門現時的制度中,官員只有「死撐」和「落台」兩個選項,產生很多問題,沒完沒了,這不是一個健康的機制。為此,他強調檢討和修改是必需的,更重要的是政府首先應切實執行高官問責制,以維護政府威望,令市民重拾對政府的信心。


林宇滔認為,如果一個違反領導及官員義務和責任的官員都得不到應有、及時、合理的懲處,那這個官員問責制便是「廢的」、「得個樣」,馮瑞權問題只是「天鴿」事件其中一個問題,整個特區政府都沒有認真執行問責制度,2008年「黑格比」風災後,特區政府「乜都無做」,沒有汲取教訓做好防洪、氣象訊息發布等,10年過去毫無寸進,負責預防、預報、防災、救災和指揮工作方面的官員,同樣應承擔責任,向公眾道歉和深切反思過錯,以作出完善和改進。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林宇滔促向馮瑞權問責懲處氣象局 2017年10月22日|市民日報

林宇滔促向馮瑞權問責懲處氣象局 

【本報訊】廉政公署近日公布的氣象局颱風預報程序調查報告,揭示前氣象局局長在颱風預報決策的多宗罪,令社會嘩然。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強調,為挽回公眾對氣象局的信心,對於廉署報告提出各方面的問題,都必須向馮瑞權問責並按法律進行懲處,氣象局亦必須盡快修訂早已過時的熱帶氣旋法規,出公開客觀的颱風標準,並要向公眾交代如何對廉署報告提出的問題作即時改善。

局級領導檢視機制存缺失林宇滔表示,根據是次的廉署報告,氣象局過去各項工作均存在嚴重的缺失,特別是前局長馮瑞權在懸掛颱風訊號的決策非常輕率、長年沒有關注颱風訊號的清晰標準,以至局內人士管理和設備維護方面。他強調對於廉署報告提出各方面的問題,都必須向馮瑞權問責,下一步是如何按法律向馮瑞權提起紀律程序,以進行懲處。

從另一層面去看,林宇滔直言,馮瑞權於1998年已擔任局長,一個局長的管理長期出現問題,為何沒有任何機制去揭發,直到現在最新一份廉署報告才一併去揭發?反映政府對局級領導定期和不定期的檢視機制存在缺失,馮瑞權過去歷任的上級都有責任;同時亦反映了公務員投訴機制沒有發揮作用,一個氣象局存在十幾年的內部問題,竟從來沒有下屬去投訴,或下屬的投訴沒有被重視。

林宇滔強調,氣象局內部的種種問題一拖十多年才被揭發,除了氣象局對「天鴿」的預報外,亦反映特區政府方方面面,甚至是特區整體管治領導能力的問題, 政府必須從整體制度上去檢討。他指出,政府正着手新的公務員投訴機制,希望能發揮下屬投訴以揭發上級問題的作用,將非常重要;而對於不少主管長年從事局長一職,政府要從上層管理去檢視,避免形成部門的山頭主義;亦建議廉署應更主動去聆聽民意,及早發現公共部門行政上問題,更好發揮第三方的監督作用。


林宇滔續說,政府如希望挽回公眾對氣象局的信心,除了首要必須要按照法律對馮瑞權作出懲處,追究到底外,氣象局要盡快修訂早於2000年制訂的熱帶氣旋法規,特別是清晰究竟是採用每小時平均風力或每十分鐘的平均風力,及訂出公開客觀的颱風標準,讓公眾能監督氣象局改掛風球的工作。氣象局的內部人士和行政管理,以及設備更新等問題,要重新檢視和立即改善,有效回應廉署報告提出的各項問題,並要向公眾作出交代如何去改善和相應的時間表,而不是意見接受態度照舊。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市民怒吼全撤局長退休金 低級錯誤把關部門難卸責 2017年10月6日|力報

市民怒吼全撤局長退休金 低級錯誤把關部門難卸責


對於前氣象局局長馮瑞權退休後仍可每月享有逾90,000元長俸,市民蔡小姐表示,馮在任職期間未有履行其職務,起碼取消其退休金才恰當,而且對社會造成的傷害,更需要承擔責任。

市民梁先生認為,風災對社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馮瑞權責無旁貸,假若最多只停止支付四年退休金的做法,更是不合理。又有市民表示,一個失職間接令人死亡的局長,仍能領取退休金實在令人感到荒謬,理應取消其離職後的一切福利,而且至今仍未進行問責,亦令人難以接受。

假若馮瑞權真的在調查結果出爐前「成功退休」,而結果顯示他需要承擔責任,如此「免死金牌」是否合理?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理解公眾對此敏感個案的憤怒心情,但如果法律真的如此規定,亦只能照此執行,若社會認為此規定不合理,應該推動日後檢討修訂公務人員法律制度。


至於為何出現政府「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情形,林宇滔形容,這是一個不應出現的「低級失誤」,負責人事財政的層層部門機構把關失誤,包括直接權限部門退休基金會,都應負上責任。但另一方面,林宇滔指出,如果此事是來自高層授意、希望「快手搞掂佢」,則是嚴重違反政府依法施政方針,林宇滔促請政府相關部門給公眾一個交代。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部門低級錯誤造成馮瑞權退休亂局? 林宇滔冀當局交代跟進調查 2017年10月4日|澳門日報

部門低級錯誤造成馮瑞權退休亂局? 林宇滔冀當局交代跟進調查

【本報消息】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質疑前氣象局長馮瑞權的退休處理,奇怪過程中無人及部門發現低級技術錯誤,連最後把關部門都發現不到問題。形容事件給社會感覺好肉酸。現時關鍵是後續跟進,包括調查委員會的報告、廉政公署報告,希望政府在限時內向公衆交代清楚有關報告內容,不要拖延。

林宇滔表示,按公職法,馮瑞權工齡和年齡均達到退休要求,只要按程序申請便可,無需所屬部門批准。但馮瑞權個案是先獲政府批准享有退休金,其後又稱由行政法務司司長廢止有關批示,原因是未有按程序提前九十日申請。

他對今次事件無人或部門發現問題感到奇怪,善意理解是各部門都出現低級錯誤,抑或在過程中有指示影響整件事。如果是低級錯誤,證明整個制度出現了問題,必須檢討。若是後者則影響公務員隊伍的士氣。


林宇滔形容,馮瑞權退休事件處理給社會感覺好肉酸。現時關鍵是後續跟進,包括四十五日內調查委員會要提交的報告及廉政公署報告。這涉及到馮瑞權在現有機制下,通過中立調查作出應有決定。希望政府在限時內向公衆交代清楚報告內容,不要拖延。

林宇滔指馮瑞權退休事件現要務是後續跟進 2017年10月4日|華僑報


林宇滔指馮瑞權退休事件現要務是後續跟進

【專訪】前氣象局局長馮瑞權退休事件出現批准又取銷戲劇性事件,再成為坊間話題熱點。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事件反映出高官無承擔和卸責,將個波踢來踢去,最差做法是向下踢。

 又認為目前關鍵是後續跟進,政府應在限時內向公眾交待清楚有關調查馮瑞權的報告內容,不要找藉口無限期去拖延。

 林宇滔表示,按照法律規定,公共退休有兩個層次,一是滿五十五歲、工齡超過三十年,或超過六十五歲則必須退休,不用所屬部門批准。另一是可按公職法提出退休,但要負責部門同意,即可提前申請退休。馮瑞權是屬於前者,已夠工齡,只要按程序申請就可以。即向部門負責人或人事及財務處提出,待收集齊所有資料後,就轉交退休基金會,退休基金會審核所有資料後,再交行政法務司司長簽署批准。這就是基本流程。

 林宇滔認為,以馮瑞權的個案來看,每個相關部門都出現低級技術錯誤,但最終要負責的仍是退休基金會,因該部門是最後把關,法律亦規定退休基金會需要最後核實資料。故今次事件後有關政府部門都要檢討。不過,林宇滔提出質疑,有關低級錯誤,奇怪地無人無部門發現,連最後的把關部門都把不到關,善意理解是各部門都純粹出現低級錯誤,還是過程中,有高層意指下影響整件事,必須要查核清楚,因為如果是上層意指,則嚴重影響整個公務員隊伍士氣,管治權威性等。

 林宇滔表示,高官都是人,有時難免有錯,只要肯認真認錯,再及時改正,都是一種承擔,這亦是負責任的態度。總比現時不認錯,踢來踢去,不肯承擔好。而今次事件,正正出現高官將個球踢來踢去,體現高官欠承擔力,沒有面對問題,只懂將問題向下推卸局面。如果就今次事件高官第一時間站出來承認出錯,相信社會反彈力不會如此強烈,給社會感覺有如「食花生」般。

 林宇滔形容。馮瑞權退休事件給社會感覺是「好肉酸」,欠承擔,欠反者,因此,希望高官不要「搵個細嘅」出來孭飛就算了事。如果要卸責要踢來踢去都是司長級之間問題,不是「搵個細嘅出來孭飛了事」。這是最差最低級的處理方式。他重申,基金會有最終責任,其他部門有不小心責任,所屬司長要有承擔的責任。


 就事件跟進。林宇滔表示,現時關鍵是後續跟進,包括四十五日內調查委員會要提交有關報告,廉政公署報告。因這涉及到馮瑞權在現有機制下,通過中立調查,作出應有的決定。希望政府在限時內向公眾交待清楚有關報告內容,不要無限期去拖延。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