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勞師動眾斑馬線執法無成效 2013-06-16 P02 | 澳聞 | 市民日報

勞師動眾斑馬線執法無成效   


市民日報       2013-06-16
P02 | 澳聞     


【本報訊】治安警察局及交通事務局日前公布,兩部門自今年首5個月,合共錄得386宗車輛在斑馬線不讓行人的檢舉。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坦言,車輛在斑馬線不讓行人的情況十分普遍,但根據上述數據即平均每日約只有2.5宗檢舉,他批評當局並沒有定期抽樣執法,反而現時「勞師動眾」派員在斑馬線等人違法並沒有阻嚇性,建議當局定要加強作恆常執法。

對於近期本澳發生多宗行人橫過斑馬線時被撞倒受傷的車禍,當中更有學童死亡,社會廣泛關注斑馬線安全問題。治安警日前聯同交通事務局對車輛在斑馬線不讓行人檢舉,有傳媒質疑警方在意外後刻意「做SHOW」。

林宇滔更評政府「安排好先執法」,當局並沒有定期抽樣執法,反而「勞師動眾」,笑稱,「派一隊team啦,成隊人喺度望住一條斑馬線,跟住就等違法。」(右圖)他批評這種做法與恆常交通警看到有人違法便執法的阻嚇力差距很大,呼籲當局定要加強恆常執法。對於駕駛者的不良駕駛習慣及違反駕駛規則,他認為政府需加強宣傳教育,並持續執法。
為提高駕駛者安全意識,林宇滔認為需切實研究推出扣分制的時間表。

倡推扣分制提高駕駛安全意識他稱,具體操作上,當被扣到一定分數時必須停牌、或被扣到到一定分數時必須上一些教育課程等,這可由社會討論扣分制的操作形式。他強調,必須有機制令考獲執照的駕駛者持續安全駕駛,要有警剔性,並需要加強宣傳防禦駕駛技術,教導司機預測到一些意外可能發生的情況,最大限度避免意外,並提升安全駕駛意識。據他了解,本澳交通事務局有向巴士司機推行防禦駕駛技術,但這只是當局教導巴士司機巴士內部安全技巧,並沒有延伸到複雜道路環境有更多預測環境的情況。

社會有意見指,斑馬線設置在巴士站前方,其他駕駛者或會因被巴士遮擋視線而撞倒行人,本澳是否需檢討斑馬線及巴士站的位置?林宇滔認為當局可因應社會實際需求作出調整,但他認為更重要的是駕駛者要安全駕駛、行人亦要遵守交通規則。他提到,本澳部分斑馬線用料有問題並掉色,當下雨或天黑時,駕駛者看不清是否有斑馬線容易衍生意外,故斑馬線的用料及道路的燈光非常重要。他稱,交通事務局門前的斑馬線試行用反光、防滑等材料,即使天黑或下雨亦會清晰看見,而有關試行已有一段時間,當局為何不普及至全澳?「交局應該去做,整靚條斑馬線唔會有啲咩質疑呀!但唔知點解好似做極都做唔到落去咁樣」,促請當局立即跟進。

時事評論員余榮讓認為,本澳部分地方的斑馬線設置過多或過少,會影響行人或駕駛者安全,建議有關部門及時檢討。他又提到,新巴士服務模式營運後帶動很多人入行,但他們駕駛重型汽車的經驗未必足夠,且在巴士管理安排上,有時司機一程駕駛時間很趕,或會衝斑馬線及交通燈,易生意外。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公布環保基建數據有助公眾監察 2013-05-18 P01 | 要聞 |市民日報

公布環保基建數據有助公眾監察   


市民日報       2013-05-18
P01 | 要聞     


【本報訊】關係到未來路氹再生水供應的路環污水廠將建於路環再生水廠附近,環保局透露,當局將於今年就路環污水處理廠的營運保養服務進行公開招標,該項招標內容將包括再生水廠的部分,至於日後兩廠是合併管理或分開管理,當局則未有回應。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無論分管或是合併管理,關鍵是政府有否確切履行監管職責。他希望當局汲取路環污水廠事件的教訓,應公布相關環保基建設施恆常運作數據資料,有助公眾監察。
路環污水廠再生水廠管理今年招標日前港務局局長黃穗文提及再生水廠籌建進度時表示,「未來再生水廠將會建於路環污水處理廠附近,把路環污水處理廠所排出的尾水作深化處理,日後的路環污水處理廠亦會改名為再生水廠,將污水處理廠的一部分納入未來再生水廠。」至於被問及未來路環污水處理廠是否會與再生水廠合併,營運方面,路環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是否會由不同營運公司負責管理等問題,黃穗文則着記者向環保局查詢。

環保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計劃今年就路環污水處理廠的營運保養服務進行公開招標,該項招標內容將包括再生水廠的部分,而再生水廠將設於路環污水處理廠附近。未來,再生水廠將採用路環污水處理廠的尾水作深度處理,提升至再生水質量,因此在建造再生水廠的同時,亦會進一步優化路環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技術,保障再生水的質量。至於具體招標細節,待正式開展公開招標程序後將正式對外公布。

環保局的回覆並沒有明確解釋日後路環污水廠及再生水廠是否合併,或者由不同營運商管理。林宇滔指出:無論日後再生水廠及路環污水廠是由同一間或由兩間營運商運作,監管才是最重要問題。從客觀分析,由同一間或分兩間營運商營運各有利弊。

他說,如果同一間營運商管理,因利益驅使,水質素會更易控制,因為倘若污水廠尾水不達標,再生水廠在加工尾水時的易滲透成本就會增加;如果有兩家不同營運商分管污水廠及再生水廠,好處是當污水廠排出尾水不達標時,再生水廠營運商自然不會「收貨」。不過,關鍵都是政府要加強監管,否則當局怎知兩間廠對污水的處理是否恰當?希望當局汲取路環污水廠事件的教訓,應公布相關環保基建設施恆常運作數據資料,以助公眾監察。



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速增托額、學額應對新一波嬰兒潮 林宇滔 2013-05-08 社諮委議程前發言及回覆

速增托額、學額應對新一波嬰兒潮

林宇滔
2013-05-08

  隨著八十年代嬰兒潮出生的人步入適婚年齡,近年本澳出生率快速回升,去年更龍B就逾7500個。根據近年出生率的趨勢,龍B效應僅是新一波嬰兒潮的序幕,本澳未來幾年出生率應會維持在七千人左右的歷史高峰水平,可以預見未來幾年爭入托、爭入學的問題只會越趨越烈!
  值得留意的是,近年本澳經濟暢旺,目前25到34歲的勞動參與率高達93%,數字反映正值生育期的家庭雙職工比例相當高,令托兒服務需求甚為殷切,爭入托兒所是新嬰兒潮家長首要面對的難題。
  儘管政府近年積極增加托兒學額,單是今年就新增5間新托兒和1400個新托額,令托額總數可達6591個,較去年大增三成,其中全日托額5600餘個。然而,相對於目前逾18000個3歲以下的適齡嬰幼兒,全日制的托兒學額供應不到三分之一,難怪近年托兒學額爭崩頭,不少雙職家庭漁翁撤網也只能空手而回!
  近年同樣面對出生率上升和雙職家庭增加的新加坡,目前全日托額佔適齡幼兒的比例與澳門同是約三分之一,當地政府為回應社會需求,已承諾會將托額比例增至二分之一,確保每兩名幼兒就有一人享有全日托的服務。
  反觀澳門,入托難問題其實早在幾年前已開始出現,但由於沒有明晰的硬指標,但相對快速回升的出生率,當局增加托額只是杯水車薪。當局必須明晰,龍B效應亦只是新一輪嬰兒潮的序幕。為此,本人促請當局應從三方面著手回應社對托額的殷切需求:一是要儘快明晰本澳全日托兒學額佔適齡嬰幼兒的目標比例,並以此作為規劃增加托兒學額的硬指標,想方設法爭取空間和資源增加托額;二是不斷完善半日托、緊急托、臨時托、假日托、延長托兒時間至八時等新服務,並加強宣傳,讓有不同需要家庭能因應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服務;三是儘快落實籌劃支持民間機構開展社區為本的托兒服務的具體工作,為雙職家庭提供更彈性的托兒服務。
  教青局年初預計三年後K1學額最多可增至7200個,這意味著三年後K1學額根本無法滿足去年逾7,500名龍B的入學需求。這還不包括家長選擇心儀學校等的因素,可以預計,繼入托難,爭K1學額將是新嬰兒潮家長面對的第二個難關。
  面對近年本澳步入老齡化社會,近年出生率回升亦本是喜訊,但剛踏入新一波的嬰兒潮,坊間已感覺近年入托、入學問題爭崩頭!政府必須反思為何對此反應遲緩,更未有及早作好規劃和應對。目前,當局不單要亡羊補牢回應社會對托兒服務的迫切需求,並採取措施確保三年後的K1學額能夠滿足龍B需要,更要汲取教訓,及早為新一波嬰兒潮嬰幼兒逐成長產生的教育、醫療衛生、社區服務和設施需求作好規劃和籌謀,為我們下一代創設更好的成長環境!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跨域數據你上左鎖未? 力報 2013-03-08 P05 | 澳聞 | 眾言堂 | By 林宇滔

跨域數據你上左鎖未?   

力報       2013-03-08
P05 | 澳聞 | 眾言堂 | By 林宇滔

     智能電話日趨普及,功能亦越趨多元化,當中不少服務需要連接互聯網,令近年流動數據使用量由08年3萬多GB急升至去年逾264萬GB,大增近90 倍。然而,相對於通話分或短數數量,數據用量的概念很抽象,就算是專業級人士亦很難準確估計自己的數據使用量,加上流動數據單價並不平宜,若非購買數據組合,下載一張相片「閒閒地」也要數十元,跨域就更貴,本地數據雖有500元封頂安排,但若誤用跨域數據,很可能會出現,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的「震撼帳單」,故電信服務收費爭議已成為消委會投訴個案之首。

    因應絕大部分用戶並不需要跨域流動數據,有關的爭議亦越來越多,電信管理局今年起已要求所有營運商,為新上台流動電話用戶將跨域數據服務預設上鎖,避免「震撼帳單」的出現,至於原有客戶則應儘快要求營運商,或自行通過手機操作碼,上鎖跨域數據服務(操作可詳見電信管理局網站)。

   此外,普遍用戶都是購買1GB或2GB等月費流動數據組合,但不少人都有試過在正常使用下,某月用量突然嚴重爆燈,向營運商查詢時一般會得到「可能有部分APP在背後運作使用了數據」等的「標準答案」,由於消費者根本難以舉證,往往只好付500元封頂費用了事。
由於相關投訴不少,電信管理局已著手研究本地數據上限服務,如用戶購買1G或2G的數據組合,當用量達至90或95%時,營運商須發出短信提醒,讓用戶選擇是否購買額外數據流量,否則數據服務到達組合上限時會被暫停,避免用戶不必要的額外支出,但可惜至今仍未有具體實施的時間表。

    現代人生活已離不開電信服務,流動數據用量急增,必然伴隨消費爭議增加,當局必須儘快落實保障用戶權益的各項措施,同時亦要持續確保收費的合理下調,以及促使營運商投放足夠資源和頻寬維持網絡質素。

林宇滔
時事評論人( 逢周二、五見報) macaopen@gmail.com



澳門流動數據服務保障措施詳情:
http://telecommunications.ctt.gov.mo/web/images/specialtopics/chi/tipsformobiledataservice/pdf/MobileDataServiceProtectionDtl.pdf

2013年3月7日 星期四

電信局研究流動數據用量上限 市民日報 2013-03-07 P03 | 澳聞

電信局研究流動數據用量上限   

市民日報       2013-03-07  P03 | 澳聞


    【本報訊】電信管理局規管事務處處長譚韻儀、競爭促進處代處長王姍姍、電信標準及技術處高級技術員張小弟昨到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介紹本地流動數據服務的保障措施。會後,中諮委副召集人鄺玉球及委員林宇滔向傳媒表示,電信局稱正透過積極研究本地流動數據上限服務,要求營運商主動提醒用戶的流動數據用量快達標,以保障消費者。
在本地流動數據服務保障設施方面,澳門電訊、和記、數碼通均設有500元上限「封頂」,而中國電訊則只提供內地使用流動數據服務。鄺玉球稱,普遍用戶只是購買1GB、2GB的流動數據服務,但當用戶使用本地流動數據超過上限時,所收到的費用即使有500元上限「封頂」,亦會是用戶原來的收費的數倍。

    有關計劃未有時間表

    故有電訊營運商提出方案,建議以「先通知後購買」的方式,在用戶相關計劃到限時通知客戶是否需要繼續使用流動數據服務;亦有建議當用戶相關計劃用量達八成或九成時作出通知提醒,電信局表示,正透過有關方案積極研發中,委員關注有關計劃執行的時間表,並建議商運商統一提示標準,電信局代表稱,有關計劃仍在研究中,暫未有時間表。
而用戶要向營運商查詢流動數據的帳單時需收取費用,中諮委委員認為既然有電子途徑可以查詢流動數據,營運商不應額外收取有關費用,至於電信局代表回應認為,會創設更多平台讓用戶查詢流動數據用量。

    據了解,2008年本澳的流動數據用量為3萬GB,去年本澳的流動數據用量為264萬GB,近年流動數據用量增幅大,委員關注營運商的服務質素及負載能力,並建議電信局監督營運商,下調有關收費,並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及合理價格。至於網絡覆蓋方面,由於現時本澳的光纖服務只覆蓋新型大廈,委員建議增加舊區覆蓋點,並下調有關費用。

    曾有市民外遊時使用跨域數據服務,回澳後收到10多萬元的「震撼帳單」,由於跨域數據服務不像本地流動數據服務可以「封頂」,為保障消費者權益,電信局自本年1月1日起,規定營運商對新上台的用戶在跨境流動數據服務會預設為關閉,而舊客戶則向自行設置「自動上鎖服務」,有關資訊可瀏覽電信局網頁查詢,委員建議營運商加強向舊客戶宣傳「自動上鎖服務」。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