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傳新協會質疑擋潮閘高度設計標準促交代理據及公開資料 2019年4月20日|華僑報

傳新協會質疑擋潮閘高度設計標準促交代理據及公開資料   

  【專訪】政府去年提出內港擋潮閘為五點八米,但當局的內港擋潮閘環評首階段公示顯示,擋潮閘高度卻降低至五點六五米,較政府去年提出的高度「縮水」了。傳新澳門協會昨日舉行記者招待會,質疑擋潮閘的高度設計標準能否抵擋未來的風暴潮,促請政府清楚交代相關設計的理據及公開更多的資料,確保公眾安全。
 內港擋潮閘的環評首階段公示,相應設計年最高潮位高程為三點八五米,再加上本澳陸地與海平面的高度差距一點八米,即為五點六五米。而內港擋潮閘工程預計今年底動工。
 傳新理事長林宇滔指出,二0一七年「天鴿」襲澳,風暴潮高度為五點五八米,在二0一八年「山竹」風暴潮高度則為五點二一米(當時沒遇天文大潮)。然而,現時的設計僅比「天鴿」潮水高度多出七厘米,但在全球氣候暖化加劇下,未來的風暴潮可能會更加嚴重。他質疑此擋潮閘的高度設計標準,日後能否有效抵禦全球暖化下可能出現更大的風暴潮?
 翻查資料,政府在二0一五年計劃建擋潮閘,其設計標準為二百年一遇、高度為五點六米。其後經過二0一七年「天鴿」及二0一八年「山竹」,政府去年公開指出,將內港擋潮閘提高到五點八米。但現在公佈擋潮閘設計高度為五點六五米,即退回約近二0一五年時設計的高度。
 林宇滔認為,內港擋潮閘要不就不建,要建就必須有足夠的高度。因為如若風暴潮越過堤圍高度,海水會好快就可以將低洼地區淹沒,衝擊力甚至會比原本沒有擋潮閘的時候更大。而沒有擋潮閘,海水是逐漸滲浸。
 傳新副理事長甄慶悅指出,政府對於擋潮閘眾多重要的資訊,如設計公司、顧問公司提供的數據,工程預算等都不願向社會開誠佈公討論,批評政府態度惡劣。
 另外,林宇滔認為,擋潮閘理論上可以處理澳門半島西岸的風暴潮問題,但若遇上例如「天鴿」級別的風暴潮,澳門半島東北區、中區和新口岸,以及氹仔市區和路環舊區等,同樣會受水患影響。建議政府應有前瞻性規劃設計,全盤解決各區因風暴潮的影響出現水浸等問題。◇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