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林宇滔指擋潮閘緩衝空間明顯不足指當局有必要解釋設計理據 2019年4月5日|華僑報

林宇滔指擋潮閘緩衝空間明顯不足
指當局有必要解釋設計理據
【專訪】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若僅僅以3.85MSL作為擋潮閘的設計標準,僅7cm的安全緩衝空間明顯是極不足夠和不合理的,當局有必要對此向公眾詳細解釋設計理據。
林宇滔表示,應對風暴潮的關鍵防洪基建──「內港擋潮閘」終有進展——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內港擋潮閘開展環評第一階段公示」將至本月十八日,及後還要進入第二階段為編製環境影響報告書初稿和徵求意見公示。最終完成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亦要公開。
他稱,環看整份環評公示,只有三版內容,基本沒有任何新內容,一個當局承諾爭取今年下半年動工的工程,既然去年十二月初已獲中央批覆內港擋潮閘的可行性報告,當局為何要拖延四個月才公示第一階段環評。
他又稱,安全系數遠較首次設計為低,因翻查資料,特區政府於2015年已提出興建內港擋潮閘,當時是因應2008年「黑格比」風暴潮提出,「天鴿」(2017)和「山竹」(2018)仍未出現,故內港擋潮閘高度最初設計是以200年一遇的歷史潮位,即1993年颱風「貝姬」的海平面水位4.78米為參考,將擋潮閘設計為5.6米,留有80cm的緩衝空間。但當這個設計還在?釀當中,在全球氣候暖化的加持下,2017年「天鴿」帶來的風暴潮高度就達5.58米,原設計僅剩2cm的緩衝空間,故政府在「天鴿」襲澳後已明確要加高擋潮閘,但一直未公佈詳情。但根據今次公示資料,當局目前擋潮閘的設計僅為3.85米MSL,「天鴿」的最高潮高為3.78米MSL(氣象局「天鴿」最高潮高──澳門平均海面高度1.8米),即新擋潮閘設計對於「天鴿」級別的風暴潮僅預留7cm的緩衝空間,意味著今次設計的安全系數遠較首次設計的80cm為低。
林宇滔還提到,較叫人憂慮的是,去年「山竹」帶來的風暴潮高度雖較「天鴿」低約37cm,原因只是因為「山竹」襲澳時剛巧屬潮汐低潮位,若如「天鴿」同時夾著天文大潮襲澳,「山竹」的風暴潮高有可能再高逾1米,意味著足以越過最近設計的擋潮閘。儘管當局一直強調擋潮閘以200年一遇為設計標準,但「天鴿」已證明這個標準根本不敷應用,連同「冧莊」襲澳的「山竹」,若僅僅以3.85MSL作為擋潮閘的設計標準,僅7cm的安全緩衝空間明顯是極不足夠和不合理的,當局有必要對此向公眾詳細解釋設計理據。◇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