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全球暖化颱風威力趨強須留足緩衝空間 傳新協質疑擋潮閘唔夠高 2019年4月6日|澳門日報

全球暖化颱風威力趨強須留足緩衝空間 
傳新協質疑擋潮閘唔夠高   
【本報消息】內港擋潮閘工程建設專案現正進行環評第一階段公示,工程設計年最高潮位高程三點八五米。按照本澳平均海面高度一點八米計算,擋潮閘建成後可抵禦五點六五米風暴潮,但是否夠用?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達強烈質疑,“天鴿都已五點五八米,將來得五點六五米,即僅七厘米緩衝空間,安全系數太低,可能未建完已有更強風暴潮超越這個高度,變得冇意思,咁嘅高度不如唔好起。”
安全系數遠較前低
林宇滔指出,○八年“黑格比”重創本澳後,政府曾於一五年提出興建內港擋潮閘,最初設計是以二百年一遇的歷史潮位,即一九九三年颱風“貝姬”的海平面水位四點七八米為參考,將擋潮閘設計為可抵禦水位五點六米,留有八十二厘米的緩衝空間。但當這個設計還在醞釀中,在全球氣候暖化的加持下,一七年“天鴿”帶來的風暴潮高度就達五點五八米,原設計僅剩二厘米的緩衝空間,故政府在“天鴿”襲澳後已明確要加高擋潮閘,但一直未公佈詳情。然而,根據今次公示資料,最新擋潮閘的設計僅為年最高潮位高程三點八五米,“天鴿”的最高潮高為三點七八米,即新擋潮閘設計對於“天鴿”級別的風暴潮僅預留七厘米的緩衝空間,意味着今次設計的安全系數遠較首次設計的八十二厘米為低。
必須解釋設計理據
林宇滔認為僅得七厘米“走盞”,嚴重不足和不合理,“睇返雖然‘山竹’水位高度五點二一米,但只因為‘山竹’並非最高風力時登陸,亦剛巧屬潮汐低潮位,若‘天鴿’同時夾着天文大潮襲澳,‘山竹’的風暴潮高有可能再高逾一米,意味着足以越過最新設計的擋潮閘。”當局有必要認真向公眾詳細解釋設計理據。
他稱,擋潮閘的興建起碼要四、五年時間,更需要大量資源及公帑,“安全系數咁低,可能未建完已有更強風暴潮超越這個高度,不如唔好起。因為洪水若湧過擋潮閘,可以瞬間將整個低窪地區淹沒,造成的危機較不建擋潮閘更大。”他認為擋潮閘起碼在設計上要保障未來數十年的安全,故設計時不能再按過去統計數據,需要更強大的新趨勢系數,因為隨着全球暖化,颱風威力只會越來越強,本澳過去五十年僅出現六次十號風球,但過去兩年就連續受到風力最強和懸掛時間最長的十號風球吹襲,澳門確實難以有效預測天氣極端的惡化程度,故在這個重要的防洪工程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全球暖化這個因素,並在設計上留有足夠的緩衝空間。
司打口蓄洪池存疑
另外,他對於內港向南段到司打口地底建蓄洪池的方案亦存有疑問。他稱,本澳過去多個天文大潮期間容易因大雨水浸的黑點,包括新橋、高士德及氹仔黑橋,都是分別靠林茂塘及氹仔排角雨水泵房解決水浸問題,證明做法行之有效,故剛動工的“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建造工程”也是用雨水泵房解決問題,加上內港一帶地質要在地底建設蓄洪池工程耗時且所費不菲,蓄洪池或泵房對風暴潮也是沒有任何作用,何以工務局建議今次要在司打口地底建蓄洪池解決天文大潮的暴雨水浸問題?實在不明所以。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