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林宇滔倡設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2018年1月24日|市民日報

林宇滔倡設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本報訊】本澳前日空氣污染嚴重,大批網民鬧爆氣象局預警失效。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現時本澳所謂「良好」的空氣質素,只是世界衛生組織四期標準中的最低標準;他批評本澳空氣質量指數過時,預測亦不準,反映不到實況,建議本澳應參考香港設「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作出人性化的健康建議。

林宇滔昨接受訪問時表示,氣象局資訊發放出現問題,當局應解釋為何預警不到前日空氣污染嚴重的情況,及早向市民警示。他認為現時不是追究政府失誤,而是反映制度出現問題,氣象局網站雖然有「空氣質量實時指數」及戶外活動建議,但在發放訊息上卻較被動,當局應突出實時預警的資訊,及時發放。

空氣質量應從健康角度出發香港於2013年底將「空氣質量指數」改為「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是以健康風險為本的空氣污染指數,有12小時及24小時的空氣質素預報,以最大值作為當日空氣污染指數,提醒市民會增加多少百分比的健康風險,亦會提醒當日最重要的空氣污染源;但本澳氣象局「從化學角度、物理角度衡量空氣質量質數,咁究竟去到100係咪對人體好有害?去到幾多先至無害呢?」他強調本澳應從健康角度出發。

指數計算過時反映不到實況林宇滔續說,香港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由環保署推出,而現時本澳環保局局長譚偉文兼任氣象局局長,他相信「跨部門」協調不應有困難,氣象局應考慮人的因素,參考香港設「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設有預警性的指標,並針對作出人性化的健康建議,針對健康風險做空氣質量標準。

至於本澳空氣質量指數定義方面,他指出:PM2.524小時平均指數為35時,只要介乎於3575之間仍屬「良好」水平;但他批評現時本澳所謂「良好」的空氣質素,只是世界衛生組織四期標準中的最低標準,「在這些水平下,長期暴露會增加大約15%的死亡風險」。


而本澳空氣質量指數的計算時段採是取昨日中午12時至當日中午12時之值,作為當日空氣質量指數。林宇滔批評指數過時,預測亦不準,反映不到實況;而香港是以3小時移動平均濃度去計算,反觀澳門是以24小時平均濃度計算,明顯稀釋空氣濃度。他又質疑現時本澳空氣監測站的位置設置是否合理,如水坑尾的路邊監測站「縮咗入去」,能否真實反映空氣質素情況?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