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護視廊活建築締城區生命力 城區保護計劃欠具體操作 政府須保留城區特色氛圍 2018年1月30日|市民日報

護視廊活建築締城區生命力 城區保護計劃欠具體操作 政府須保留城區特色氛圍   

【本報訊】文化局在《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中,提出須保護11條重要景觀視廊,以及多條特色街道需要保護。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支持文本的基本方向,但當局未有交代不少具體操作如何落實,政府除要盡快向公眾解釋清楚如何保護好該11條景觀視廊外,亦要考慮有何辦法協助業權人活化歷史城區內的特色建築物,因歷史城區不是只保留門面,而是要令整個城區有生命力,保留原有的特色氛圍。

林宇滔表示,《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本應於2014年《文遺法》生效後推出,他認同現在文本提出的基本方向,並應該盡快落實。文本提出須保護11條重要景觀視廊,他坦言,澳門經歷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該11條景觀視廊已經是僅餘下的視廊,但文本陳述上未有提及如何具體保護,包括景觀視廊究竟有多高、多闊、視廊範圍內有何具體限制,故在具體操作上有疑問,希望政府盡快向公眾解釋清楚如何保護好該11條景觀視廊,「政府要講點樣操作,唔係就咁畫條箭嘴!」要有補償機制 勿只保留門面文本同時提出歷史城區內8個廣場和23條特色街道需要保護,林宇滔說同意有關方向,但他直言保護好8個廣場和23條特色街道,不等於保護好整個歷史城區的特色,政府要有整體計劃,確保整個歷史城區的氛圍,不比2005年申報世遺時差,文本對此亦未有詳細描述。

他進一步指出:文本對世遺緩衝區、風貌街區提出不少保護的要求,但若果建築物不屬文物,業主又沒有資源維修,將難以保護,不論是次《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以至正在執行的《文遺法》,都欠缺有效的補償機制。他舉例已列入須作特別保護及管理風貌街道的幻覺圍,當中不少建築物日久失修;而望德堂區不少舊樓,亦只有門面能保持較好的外觀,文化局只協助修葺外牆,卻沒有理會建築物內部已經非常破爛。林宇滔強調,歷史城區不是只保留門面,而是要令整個城區有生命力,保留原有的特色氛圍,政府要考慮有何辦法協助業權人活化建築物。

盡快評定文物 文化工務攜手林宇滔更提醒,文化局第二批,以至其餘的文物評定程序必須盡快推行,並要訂定清晰的時間表,否則文化局過去已進行文物普查的建築物,都會處在空窗期狀態,若歷史建築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對整個歷史城區的氛圍將有很大影響。


另外,他又指,《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能否有效落實,文化局與工務局之間的協調和具體程序是非常關鍵的,特別要確保所有涉及歷史城區內的興建、維修、批則等程序,都能符合《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的要求,但文本同樣未見有詳細交代。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