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2日 星期五

冀加強巴士司機培訓 2018年1月12日|濠江日報

冀加強巴士司機培訓   


【特訊】對於日前發生1宗涉及巴士的致命車禍,有學者建議加強對巴士司機的防禦性駕駛培訓,以期提高他們對路面情況的判斷力,降低發生意外的幾率。有交諮委成員就認為,當局及巴士公司應藉此教訓檢討為巴士司機開展的心理輔導服務,對於工作壓力較大者應獨立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心理諮詢,避免司機因駕駛心態導致意外發生。

俾利喇街前日發生1宗涉及巴士在斑馬線前追尾私家車的奪命交通意外,涉事司機持巴士駕駛牌照僅9個月,有意見質疑巴士公司是否因請人難而降低對司機的聘用和培訓標準。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對此認為,雖然事件尚未有定論,但警方於調查後初步懷疑是司機誤將油門當剎車,政府和業界應藉今次教訓,反思對巴士司機的相關培訓和操作指引是否存在不足。至於新牌仔是否不適合一上手就駕駛大巴,他相信有關當局以及巴士公司對此是有一套內部指引,亦有職業巴士司機曾於時事節目上表示,必須擁有1年以上駕駛中巴的經驗才能轉為駕駛大巴,但涉事司機的駕駛經驗顯然不符合此一要求,如果說法屬實,究竟是內部指引不夠清晰,還是巴士公司因為人手緊缺等原因就不遵守規範?

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就表示,巴士司機請人難是業界一大難題,三巴公司負責人都曾在與交諮委開會期間反映此一問題,但亦強調不會因為請人難而降低對巴士司機的招聘要求或是培訓時長。不過行業人手不足確實會導致巴士班次輪轉緊張,司機難免要加班加點,身體和精神都更容易積累疲勞;加上本澳道路環境日趨複雜,對巴士司機的駕駛心態亦可能會造成影響。而司機駕駛心態無疑是導致意外發生的一個潛在因素,希望三巴公司要藉今次教訓,認真檢討並改進公司內部為屬下員工開展的心理輔導服務,特別是對於部分工作壓力較大的巴士司機,應獨立進行更具針對性的心理諮詢,以期早日發現司機在駕駛心態或情緒上的問題,並及時提供更適切的幫助。

至於坊間呼籲撤銷出事現場的一段斑馬線,黃承發稱,社會上一直有意見認為斑馬線設置在十字路口或轉彎位附近不太安全,今次的事故亦正是前車在斑馬線前停車時被後車追撞後再撞上過路行人,導致釀成慘劇。其實有關當局亦已意識到問題所在,近年來已經開始取消部分過於靠近路口的斑馬線,改為在馬路中段位置設斑馬線或者增建行人過路天橋,但部分較為狹窄的道路可能因為條件所限而仍未見改動。當局早年為了推廣綠色出行、改善居民步行環境,在路面增設了不少斑馬線,雖然方便了行人,但斑馬線數量過多亦導致車輛需頻繁剎停,不但易釀險情,亦容易因車行不暢而引起道路擠塞,令路況更趨惡劣。基於上述因素,他建議政府要全面檢討和改善本澳斑馬線的設置地點和數量,避免再出現街頭一個街尾又一個的情況。


林宇滔對此則認為,將斑馬線設置在路口並非澳門獨有,其他國家或地區亦是同樣做法,本質上是為了方便行人過路,如果將斑馬線移到街道中段位置,則市民每過一條街道都要繞行一大段路,會造成很大不便。而作為駕駛者,在駛經路口或轉彎位時就算沒有斑馬線和行人,但考慮到路況複雜以及視線受阻等原因,亦應該主動減速慢行,降低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因此斑馬線設置在彎位就容易撞到行人的說法並不恰當。他並建議巴士公司要加強對屬下司機的防禦性駕駛培訓,以期提高巴士司機對路面情況的判斷力,對潛在危險或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保持警惕並提前做好預防措施,從而有效降低發生意外的幾率。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