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2日 星期五

黑沙環沿岸疑駁錯渠致臭氣薰天 林宇滔倡截汙植樹淨化水質 澳門日報 2016-02-12 A07 | 澳聞

黑沙環沿岸疑駁錯渠致臭氣薰天林宇滔倡截汙植樹淨化水質   澳門日報       2016-02-12  A07 | 澳聞 


    【本報消息】黑沙環海濱沿岸常有生活汙水排入海,加上流動性低,致水質汙染越發嚴重,臭氣薰天。聚賢同心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指出,黑沙環海濱沿岸出水口通常是雨水渠(清水渠),正常是疏導雨水之用,或因汙水錯駁雨水渠導致汙染問題,建議政府加強截汙清淤工程,並種植紅樹林淨化水質。

臭水不關汙水廠事

    有人誤會黑沙環海濱的臭水,是因澳門半島汙水處理廠未完全處理的汙水所導致。林宇滔解釋,澳門半島汙水處理廠的出水口距離岸邊數百米之遠,故並非其作怪。現時黑沙環海濱沿岸的渠道通常是雨水渠的出水口,用作疏導雨水之用,按道理晴天下不會排放任何雨水,換言之,若晴天仍見該渠口排水則多為生活汙水。

駁錯渠天台屋排汙


    為何雨水渠會出現生活汙水?林宇滔認為原因有幾種,一、家居或商業(食肆)非法駁渠,將汙水錯駁雨水渠,致沿岸水質出現油脂及排泄物等;二、家居空間有限,不少人將洗衣機放在露台,含有化學成份的洗衣粉水經雨水渠排入海;三、部分人住天台屋,起居飲食所用之水均經雨水渠排放。

    他特別指出,去年北區汙水泵房故障,民署將汙水轉駁至雨水渠,以致岸邊水質嚴重惡化,臭氣衝天,後維修泵房才恢復正常。批評政府做法“好有問題”,任何汙水泵房均可能故障,應該設有後備設施,避免再重蹈覆轍。

截汙清淤完善渠網

    林宇滔並稱,水質汙染嚴重,細菌及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氧氣,易令水裡出現大量死魚。他建議政府加強清理水中淤泥,並種植紅樹林淨化水質;加強渠道的截汙工程,將雨水渠的汙水駁至汙水廠處理,再排出海;定期巡查商戶及食肆,確保按足圖則,清汙渠道分開,並完善渠網設計;政府修訂“都市建築總章程”時,建議規範露台水接駁至汙水渠排放。希望政府勿停留泛泛而談,應有實務作為。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促請當局全面檢視導盲磚防滑標準及監督行人道紅磚工程質量 林宇滔 2016-02-03

促請當局全面檢視導盲磚防滑標準及監督行人道紅磚工程質量

林宇滔
2016-02-03

  土地工務運輸局為消除殘疾人士的出行障礙,已落實在新建或重整的公共道路時,全面要求採用無障礙設計,當中包括加設導盲磚,降低斑馬線及步行線前的行人道路沿,方便失明人士及輪椅通行等,本人對此方向是認同和肯定的。
  然而,不少居民向本人反映,由於材質問題,當局近年新舖設的導盲磚每逢下雨時均會十分濕滑,一般行人也十分容易滑倒,更何況是須經常使用導盲磚的失明人士?本人亦不止一次親眼目到有老人家和小朋友在導盲磚上滑倒,幸好並無大礙。
  行人道導盲磚防滑效果極差肯定絕非個別事件,且在澳門和離島均普遍存在,亦有不少居民向當局反映問題,只是當局一直未有重視。為此,就導盲磚防滑功能極差,以及賈伯樂提督街紅磚舖砌質量等問題,本人2014年已去信當局要求處理,獲回覆:“行人道已作維修,相關的導盲磚具有防滑功能,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廣場用陶瓷磚(GB/T 23458-2009)的要求。"
  不過,據去年十二月工務局和民政總署與本會就本澳行人道防滑設施的會議介紹,當局雖有內部指引要求行人道磚材在濕水情況下,須符合摩擦系數0.5以上的最低安全標準。但據了解,本澳目前沒有明晰統一的公共道路防滑標準,且當局在選用材料和審視承建商提交物料的規格時,只是按承建商提交的技術資料,並參考鄰近地區指引作“文件審批",卻沒有對地磚或導盲磚的實際摩擦系數作出任何檢驗和測試。
  經過中區社諮委的反映後,工務局在去年底已迅速將賈伯樂提督街培正一段的導盲磚改舖成防滑系數更高的導盲磚,且按實際使用觀察,即使下雨其防滑表現仍十分好,證明確有防滑性能更好的導盲磚,只是當局一直沒有重視導盲磚的防滑問題,且在施工和驗修時,從來沒有實地測試其實際防滑效能。
  近日本人亦收到愕街街坊反映,愕街自動扶梯系統和周邊行人道已基本竣工,但因行人道由原來的混凝土變成石地板,街坊指下雨時其防滑效能遠不及原來石屎地,由於愕街相當徒斜,十分擔心下雨天出入時會滑倒,期望當局認真採取措施增加地板的摩擦力,保障街坊下雨天的出入安全。
  為此,本再次人促請當局,應該儘快就本澳地磚、導盲磚及所有道路材質制訂明晰的防滑標準,並要求設計公司和承建商應提供材料樣板作測試,確保其實際防滑表現符合標準才作舖設,完工後亦應作實地的摩擦系數測試,確保其安全性。
  此外,近年當局重整行人道時大量使用澳洲紅磚舖設行人道,本有美化作用,但由於工程質量參差,不少紅磚舖設不久,已出現凹凸不平、“翹起"、甚至鬆脫,行人一不小心就容易跘到。特別是去年底工務局才作維修的賈伯樂提督街培正一段行人路的紅磚,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已出現大面積的鬆脫和“翹起"。本人在此再次促請當局,必須認真查找本澳行人道和紅磚舖砌工程質量參差的真正原因,並採取針對措施對有問題的路段作出全面修整,更要加強對施工時質量的監管,避免新工程再出現同樣情況,避免不斷重覆“小修小補,再出問題,再小修小補"的死循環。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效港立“競爭法”仍有大段距離 林宇滔:行政不作為致經營壟斷 澳門日報 2016-01-02 B07 | 澳聞

效港立“競爭法”仍有大段距離
林宇滔:行政不作為致經營壟斷

澳門日報       2016-01-02   B07 | 澳聞


     【本報消息】香港《競爭條例》上月全面生效後,供應商不可再建議零售價,波鞋、手機等商品的價格隨即下調。聯合訂價問題在澳亦為人詬病,但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形容本澳仍處於“假開放,真壟斷”階段,連最起碼的消費者權益保障、行政推動市場競爭的措施都沒有,距離“競爭法”立法仍有一段距離,低過香港層次一大截。目前首要修好“消保法”,並從行政上推動市場有效競爭,長遠才有條件立“競爭法”。

電訊業仍一家獨大

     林宇滔指出,香港是經過長時間市場開放,汰弱留強後出現壟斷行為,與本澳現時市場仍未真正開放的聯合訂價行為層次不同。他舉例,燃油市場就是長期聯合訂價的例子,政府在行政上已令到市場未能有效競爭,如石油氣中途倉只提供予七家營運商使用,對新經營者進場形成重重障礙,油站亦多年無再引入新競爭者。
     電信市場方面,一一年澳門電訊專營合同到期,“專營設備”歸政府所有,理應市場開放,但四年過去,至今未形成競爭,連新加入的營運者要借用管道鋪設網絡都不成事;甚至現時的電話亭賣的廣告仍是澳門電訊獨家。“這些設施屬於政府,為何政府冇積極發揮傾斜作用,為何讓原有經營者繼續強勢,令到價格未能真正下調及形成競爭,政府行政上不作為,根本冇推動過市場競爭。”

“消保法”修改冇影

     林宇滔表示,本澳現階段連真正市場開放都未成事,遑論立“競爭法”,居民現時埋怨最多的是明顯有違市場競爭的行為,故首先應從保障居民消費權益做起。但“消保法”一九八八年訂立後多年未修改,消委會連強制要求商戶提供資訊的權限都沒有,難以保障消費者權益。政府雖然一四年曾就“消保法”進行諮詢,應在去年完成立法,但至今是否已在行政會完成討論都未見蹤影,教人失望。

     林宇滔認為,政府應盡快修訂“消保法”,賦予消委會更大權力,保護好消費者權益,才能令市場有秩序。長遠隨著市場有效競爭,汰弱留強後出現反競爭行為時,就有必要立“競爭法”,逐步規範競爭行為。 



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效港立“競爭法”仍有大段距離 林宇滔:行政不作為致經營壟斷 澳門日報 2016-01-02 B07

效港立“競爭法”仍有大段距離 林宇滔:行政不作為致經營壟斷   
澳門日報       2016-01-02 B07 

【本報消息】香港《競爭條例》上月全面生效後,供應商不可再建議零售價,波鞋、手機等商品的價格隨即下調。聯合訂價問題在澳亦為人詬病,但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形容本澳仍處於“假開放,真壟斷”階段,連最起碼的消費者權益保障、行政推動市場競爭的措施都沒有,距離“競爭法”立法仍有一段距離,低過香港層次一大截。目前首要修好“消保法”,並從行政上推動市場有效競爭,長遠才有條件立“競爭法”。
電訊業仍一家獨大
林宇滔指出,香港是經過長時間市場開放,汰弱留強後出現壟斷行為,與本澳現時市場仍未真正開放的聯合訂價行為層次不同。他舉例,燃油市場就是長期聯合訂價的例子,政府在行政上已令到市場未能有效競爭,如石油氣中途倉只提供予七家營運商使用,對新經營者進場形成重重障礙,油站亦多年無再引入新競爭者。
電信市場方面,一一年澳門電訊專營合同到期,“專營設備”歸政府所有,理應市場開放,但四年過去,至今未形成競爭,連新加入的營運者要借用管道鋪設網絡都不成事;甚至現時的電話亭賣的廣告仍是澳門電訊獨家。“這些設施屬於政府,為何政府冇積極發揮傾斜作用,為何讓原有經營者繼續強勢,令到價格未能真正下調及形成競爭,政府行政上不作為,根本冇推動過市場競爭。”
“消保法”修改冇影
林宇滔表示,本澳現階段連真正市場開放都未成事,遑論立“競爭法”,居民現時埋怨最多的是明顯有違市場競爭的行為,故首先應從保障居民消費權益做起。但“消保法”一九八八年訂立後多年未修改,消委會連強制要求商戶提供資訊的權限都沒有,難以保障消費者權益。政府雖然一四年曾就“消保法”進行諮詢,應在去年完成立法,但至今是否已在行政會完成討論都未見蹤影,教人失望。

林宇滔認為,政府應盡快修訂“消保法”,賦予消委會更大權力,保護好消費者權益,才能令市場有秩序。長遠隨著市場有效競爭,汰弱留強後出現反競爭行為時,就有必要立“競爭法”,逐步規範競爭行為。 

澳門仍有土地無需挖山建屋 林宇滔敦促政府透過城規善用現有土地資源 市民日報 2016-01-02 P01 | 要聞 | 頭條

澳門仍有土地無需挖山建屋林宇滔敦促政府透過城規善用現有土地資源   

市民日報       2016-01-02  P01 | 要聞 | 頭條

     【本報訊】近期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要求開發路環建公屋,令路環這個僅有的市肺面臨威脅。聚賢同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澳門未到要去開挖山體創造空間的地步,澳門有閒置土地,5幅新城填海土地,再加上舊區重整等,可以預見未來澳門有較多的土地供應,應付社會發展所需。而且若要創造土地空間,填海發展土地空間比挖山更有效益、成本更低,「挖咗個山去起樓係最後嘅選擇。」從整體城規上,澳門功能分區定位具有必要性,他促請政府從整體規劃,保留僅有的山體,令自然生態功能發揮得更加好。

    林宇滔直言,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都不會將所有山鏟平變成高樓,因為無論從城規、環境、人的居住空間等都是不合適的。他舉例,即使香港近期正討論是否開發郊野公園作為未來的土地儲備,也未打算整座山移平,只是在郊野公園邊緣地帶研究是否可以進行開發。香港郊野公園的管理和保護在大城市中屬典範,香港有超過四成面積是郊野公園,屬法定保護區,不能開發也不能發展。所以即使香港居住密度高,但假期時居民可以到郊野公園去享受自然環境,令身心得到平衡。新加坡土地也很緊絀,但也保留了超過三成的森林面積,也是不能開發的,綠化方面更不手軟,香港和新加坡綠化面超過城市面積7成。

    澳門綠化率嚴重低於其他城市

他說,反觀澳門的綠化面積則是沿用內地標準,將所有廣場、道路中間的花圃等計入綠化面積中,使本澳綠化率高於4成,但自然生態的綠地率不到兩成且近年持續下跌,比例小得可憐。無論綠化或綠地面積,澳門是一個資源嚴重短缺的地方。即使日後5幅新城填海地用來做森林,澳門的綠地率仍無法追得上香港和新加坡,所以澳門是否應用僅有的山體來發展其他需求呢?

     他指出,無論從實際操作或澳門土地的資源來看,澳門未到要去開挖山體創造空間的地步。澳門閒置土地、5幅新城填海土地,再加上舊區重整等,可以預見未來澳門有較大的土地供應,尤其是可以透過新城填海區置換舊區人口,舊區可以騰出更多土地空間,未來新城A、B區相關其他新填海區發展會較快,C、D、E區應用作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儲備,所以澳門仍有足夠的土地去應付社會發展所需。澳門有很多工業區,例如青洲,長期是低密度發展,有很多更被人用來做貨倉,政府應透過整體城規,將一些工業區重新整合定位,令其更加集中,同時更可以釋放更多土地和空間。
林宇滔認為,從整體城規上,澳門功能分區定位具有必要性,根據環保局「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中,將環境保護區要分三級別,一是環境嚴格保護區,二是環境引導開發區,三是環境優化控制區,路環的山體就屬環境嚴格保護區,一棵樹的背後生態環境很複雜,不是砍了再新種幾棵就可以取代,無論從宜居、休閒旅遊城市角度,這些生態區應得到保護和保留。

     填海造地成本低相對較可取

林宇滔續表示,鄰近地區均是透過填海來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因為挖山的成本未必比填海低,尤其是澳門位於珠江口,沙泥淤塞河口嚴重,在填海造地上具有優勢,故對澳門來說填海發展土地空間是較為有效率益和成本較平方法,在山上建樓宇和交通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挖咗個山去起樓係最後嘅選擇。」林宇滔說:「如果連路環都開發埋,澳門就似一個開發式的單位,大家係咪只係滿足於一個石屎森林中整幾塊公園就滿足呢?就如有泳池是否就不需要有海灘?」將生態綠地公園化,對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的心理都是不利。路環是澳門的市肺,一定要保留,若要發展,寧願在其他地方發展密度較高,也要保留路環讓居民閒暇時可以「放風」感受一下自然環境。他促請政府從整體規劃,保留僅有的山體,令自然生態功能發揮得更加好,同時鼓勵更多人去認識澳門的自然生態和山體,設更多便的途徑,令居民可以方更享受這些自然資源。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