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澳門仍有土地無需挖山建屋 林宇滔敦促政府透過城規善用現有土地資源 市民日報 2016-01-02 P01 | 要聞 | 頭條

澳門仍有土地無需挖山建屋林宇滔敦促政府透過城規善用現有土地資源   

市民日報       2016-01-02  P01 | 要聞 | 頭條

     【本報訊】近期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要求開發路環建公屋,令路環這個僅有的市肺面臨威脅。聚賢同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澳門未到要去開挖山體創造空間的地步,澳門有閒置土地,5幅新城填海土地,再加上舊區重整等,可以預見未來澳門有較多的土地供應,應付社會發展所需。而且若要創造土地空間,填海發展土地空間比挖山更有效益、成本更低,「挖咗個山去起樓係最後嘅選擇。」從整體城規上,澳門功能分區定位具有必要性,他促請政府從整體規劃,保留僅有的山體,令自然生態功能發揮得更加好。

    林宇滔直言,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都不會將所有山鏟平變成高樓,因為無論從城規、環境、人的居住空間等都是不合適的。他舉例,即使香港近期正討論是否開發郊野公園作為未來的土地儲備,也未打算整座山移平,只是在郊野公園邊緣地帶研究是否可以進行開發。香港郊野公園的管理和保護在大城市中屬典範,香港有超過四成面積是郊野公園,屬法定保護區,不能開發也不能發展。所以即使香港居住密度高,但假期時居民可以到郊野公園去享受自然環境,令身心得到平衡。新加坡土地也很緊絀,但也保留了超過三成的森林面積,也是不能開發的,綠化方面更不手軟,香港和新加坡綠化面超過城市面積7成。

    澳門綠化率嚴重低於其他城市

他說,反觀澳門的綠化面積則是沿用內地標準,將所有廣場、道路中間的花圃等計入綠化面積中,使本澳綠化率高於4成,但自然生態的綠地率不到兩成且近年持續下跌,比例小得可憐。無論綠化或綠地面積,澳門是一個資源嚴重短缺的地方。即使日後5幅新城填海地用來做森林,澳門的綠地率仍無法追得上香港和新加坡,所以澳門是否應用僅有的山體來發展其他需求呢?

     他指出,無論從實際操作或澳門土地的資源來看,澳門未到要去開挖山體創造空間的地步。澳門閒置土地、5幅新城填海土地,再加上舊區重整等,可以預見未來澳門有較大的土地供應,尤其是可以透過新城填海區置換舊區人口,舊區可以騰出更多土地空間,未來新城A、B區相關其他新填海區發展會較快,C、D、E區應用作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儲備,所以澳門仍有足夠的土地去應付社會發展所需。澳門有很多工業區,例如青洲,長期是低密度發展,有很多更被人用來做貨倉,政府應透過整體城規,將一些工業區重新整合定位,令其更加集中,同時更可以釋放更多土地和空間。
林宇滔認為,從整體城規上,澳門功能分區定位具有必要性,根據環保局「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中,將環境保護區要分三級別,一是環境嚴格保護區,二是環境引導開發區,三是環境優化控制區,路環的山體就屬環境嚴格保護區,一棵樹的背後生態環境很複雜,不是砍了再新種幾棵就可以取代,無論從宜居、休閒旅遊城市角度,這些生態區應得到保護和保留。

     填海造地成本低相對較可取

林宇滔續表示,鄰近地區均是透過填海來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因為挖山的成本未必比填海低,尤其是澳門位於珠江口,沙泥淤塞河口嚴重,在填海造地上具有優勢,故對澳門來說填海發展土地空間是較為有效率益和成本較平方法,在山上建樓宇和交通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挖咗個山去起樓係最後嘅選擇。」林宇滔說:「如果連路環都開發埋,澳門就似一個開發式的單位,大家係咪只係滿足於一個石屎森林中整幾塊公園就滿足呢?就如有泳池是否就不需要有海灘?」將生態綠地公園化,對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的心理都是不利。路環是澳門的市肺,一定要保留,若要發展,寧願在其他地方發展密度較高,也要保留路環讓居民閒暇時可以「放風」感受一下自然環境。他促請政府從整體規劃,保留僅有的山體,令自然生態功能發揮得更加好,同時鼓勵更多人去認識澳門的自然生態和山體,設更多便的途徑,令居民可以方更享受這些自然資源。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