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環境保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環境保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0月14日 星期五

落實環保法規做好保育勿流口號 市民日報 2016-10-14 P01 | 要聞

落實環保法規做好保育勿流口號  

市民日報       2016-10-14   P01 | 要聞

    【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澳落區考察期間,被傳媒問到澳門環境問題時,認同澳門須強化發展中的環境保護。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回歸以來,特區政府所謂重視環境只是宣之於口,必須盡快落實各項環保法規,透過法律的限制做好發展中的保育。他同時希望環保局盡快兌現自己提出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盡快將路環山體作為「環境嚴格保護區」,保護好現時僅有的山體。

    林宇滔坦言,不論總理李克強日前回應傳媒指須強化發展中保護環境,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訪澳時,同樣強調澳門發展過程中要重視保育。他指不少國家的發展過程都是先發展後保育,但從不同地區的經驗來看,先發展後保護會衍生很多環境問題,尤其環境遭受破壞後,將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發展過程中不應忽略保育,避免環境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是大家都認同的原則。

    他續說,回歸10多年,特區政府落實環保的實質工作少之有少,1991年澳葡政府推出《環境綱要法》後十多年以來,特區政府只推出《噪音法》,再沒有落實任何環保法律法規,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的法案、建築廢棄物收費,甚至膠袋徵費,均是諮詢後再沒有下文,整個環保政策上欠缺規劃。更甚是回歸後特區政府一直強調重視環保,卻於回歸10年後才成立環境保護局,上述種種均反映政府所謂的重視環保只是宣之於口。

    他認同近期環保局的工作稍為有思維上的改變,包括日前公布將增設廢舊電池收集點,但單是思維的改變並不足夠,必須盡快落實各項環保法規,包括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的法律、提升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落實建築廢料收費,透過法律法規的限制,做好發展中的保育。

    路環山體盡快納環境嚴格保護區

    此外,林宇滔又提到,香港雖然高度發展,是有名的石屎森林,但依然有40%土地用作郊野公園,確保有後花園讓居民放鬆身心。他批評按民署說法連塔石廣場的人工綠化都計入城市綠化率,然而真正的綠化應是自然綠化,澳門目前的自然山體綠化面積只有不到兩成,即使將來3.5平方公里的填海土地全部用作綠化,仍比不上香港。

    他強調,澳門的自然環境保育已經處於臨界點,政府不能純粹站在發展商的角度,只要有土地,不論是否山體都要發展,必須有整體規劃。環保局在2011年推出的《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提出制訂「環境嚴格保護區」、「環境引導開發區」和「環境優化控制區」三級環境功能區管理,尤其建議將澳門所有的水塘、湖泊、山體和世遺歷史城區列作「環境嚴格保護區」。

    他指要做好保育並非沒有規劃和方向,只是政府有規劃卻一直不肯落實,希望政府能夠落實自己公布的規劃,兌現自己的承諾,盡快將路環山體作為「環境嚴格保護區」,保護好現時路環僅有的山體,已經是最低的要求。





環境保護‧持續發展政府空談誤澳 正報 2016-10-14 P01

環境保護‧持續發展政府空談誤澳   

正報       2016-10-14  P01


    【本報訊】總理李克強日前向本澳傳媒重申「在發展中保護」的施政方針。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林宇滔 (見圖) 表示,特區政府現在不能空談環保,必須通過充足的立法和建立制度去規範官員,把環境破壞控制下來,不再容許不能恢復的破壞,否則,澳門將不能可持續發展。

    林宇滔:不再容許不能恢復的破壞

    「回歸十多年來,(特區政府的) 實質 (環保) 工作,我覺得真是少之又少。」林宇滔表示,一九九一年,本澳制定了《環境綱要法》,澳葡政府也投放不少資源興建環境基建設施。無論是環境法規或設施,當年都是非常先進的。但是,在今天看來,它們已經顯得落後,特區政府必須迎頭趕上。
    「在發展中保護,可以怎樣做?澳門已被開發七七八八,只餘下數個山,氹仔的山早已出現高樓,但仍有重要的綠化帶。」林宇滔提出,特區政府應該緊急保護未開發的氹仔山體、路環 (澳門市肺)、龍環葡韻人工濕地等。

    要保育僅有山體

    「澳門的生態環境面積比例已到了臨界點。」林宇滔提出,不可能讓整個澳門成為石屎森林。就算香港以石屎森林見稱,都有四成土地是郊野公園。值得注意的是,民政總署也宣稱,本澳的綠化比例也達四成,連塔石廣場的綠化設施都計算在內。他說:「我支持在城市進行垂直綠化,但我們始終要保育僅有的山體。」林宇滔重申,政府早在二零一一年建議,將澳門所有的水塘、湖泊、山體和世遺歷史城區列作「環境嚴格保護區」,但是,至今仍是「零作為」。「我不是反對發展。如果我們純粹站在發展商的位置、角度,容許發展其山體上的土地,這是不行的。」林宇滔提出,政府至少要落實自己在早年提出的規劃。



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澳門仍有土地無需挖山建屋 林宇滔敦促政府透過城規善用現有土地資源 市民日報 2016-01-02 P01 | 要聞 | 頭條

澳門仍有土地無需挖山建屋林宇滔敦促政府透過城規善用現有土地資源   

市民日報       2016-01-02  P01 | 要聞 | 頭條

     【本報訊】近期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要求開發路環建公屋,令路環這個僅有的市肺面臨威脅。聚賢同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澳門未到要去開挖山體創造空間的地步,澳門有閒置土地,5幅新城填海土地,再加上舊區重整等,可以預見未來澳門有較多的土地供應,應付社會發展所需。而且若要創造土地空間,填海發展土地空間比挖山更有效益、成本更低,「挖咗個山去起樓係最後嘅選擇。」從整體城規上,澳門功能分區定位具有必要性,他促請政府從整體規劃,保留僅有的山體,令自然生態功能發揮得更加好。

    林宇滔直言,任何一個地方的發展都不會將所有山鏟平變成高樓,因為無論從城規、環境、人的居住空間等都是不合適的。他舉例,即使香港近期正討論是否開發郊野公園作為未來的土地儲備,也未打算整座山移平,只是在郊野公園邊緣地帶研究是否可以進行開發。香港郊野公園的管理和保護在大城市中屬典範,香港有超過四成面積是郊野公園,屬法定保護區,不能開發也不能發展。所以即使香港居住密度高,但假期時居民可以到郊野公園去享受自然環境,令身心得到平衡。新加坡土地也很緊絀,但也保留了超過三成的森林面積,也是不能開發的,綠化方面更不手軟,香港和新加坡綠化面超過城市面積7成。

    澳門綠化率嚴重低於其他城市

他說,反觀澳門的綠化面積則是沿用內地標準,將所有廣場、道路中間的花圃等計入綠化面積中,使本澳綠化率高於4成,但自然生態的綠地率不到兩成且近年持續下跌,比例小得可憐。無論綠化或綠地面積,澳門是一個資源嚴重短缺的地方。即使日後5幅新城填海地用來做森林,澳門的綠地率仍無法追得上香港和新加坡,所以澳門是否應用僅有的山體來發展其他需求呢?

     他指出,無論從實際操作或澳門土地的資源來看,澳門未到要去開挖山體創造空間的地步。澳門閒置土地、5幅新城填海土地,再加上舊區重整等,可以預見未來澳門有較大的土地供應,尤其是可以透過新城填海區置換舊區人口,舊區可以騰出更多土地空間,未來新城A、B區相關其他新填海區發展會較快,C、D、E區應用作未來10至20年的土地儲備,所以澳門仍有足夠的土地去應付社會發展所需。澳門有很多工業區,例如青洲,長期是低密度發展,有很多更被人用來做貨倉,政府應透過整體城規,將一些工業區重新整合定位,令其更加集中,同時更可以釋放更多土地和空間。
林宇滔認為,從整體城規上,澳門功能分區定位具有必要性,根據環保局「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中,將環境保護區要分三級別,一是環境嚴格保護區,二是環境引導開發區,三是環境優化控制區,路環的山體就屬環境嚴格保護區,一棵樹的背後生態環境很複雜,不是砍了再新種幾棵就可以取代,無論從宜居、休閒旅遊城市角度,這些生態區應得到保護和保留。

     填海造地成本低相對較可取

林宇滔續表示,鄰近地區均是透過填海來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因為挖山的成本未必比填海低,尤其是澳門位於珠江口,沙泥淤塞河口嚴重,在填海造地上具有優勢,故對澳門來說填海發展土地空間是較為有效率益和成本較平方法,在山上建樓宇和交通都需要很大的成本,「挖咗個山去起樓係最後嘅選擇。」林宇滔說:「如果連路環都開發埋,澳門就似一個開發式的單位,大家係咪只係滿足於一個石屎森林中整幾塊公園就滿足呢?就如有泳池是否就不需要有海灘?」將生態綠地公園化,對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的心理都是不利。路環是澳門的市肺,一定要保留,若要發展,寧願在其他地方發展密度較高,也要保留路環讓居民閒暇時可以「放風」感受一下自然環境。他促請政府從整體規劃,保留僅有的山體,令自然生態功能發揮得更加好,同時鼓勵更多人去認識澳門的自然生態和山體,設更多便的途徑,令居民可以方更享受這些自然資源。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