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星期六

指以三周歲作為復課標準徒添混亂 有團體促衛生當局修訂指引︳2020-08-29 華僑報

 【專訪】對於不足三歲學生不能上K1,社會仍有不少批評意見。有團體促請衛生當局修訂指引。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政府早前已宣佈非高等教育復課,但前日突然表示未滿三歲的幼兒,須到滿三歲方可回校上課,涉及一千多名學生。由於離開學僅數天時間,不少未滿三歲K1學生的家長甚為徬徨,不少學校和老師都擔心有關安排將令開課安排出現混亂。

 該會認為,就算考慮到疫情風險要限制復課,當局復課都應以年級為標準,絕不應以學童實際年齡作為指標。更重要是,目前以滿三周歲作為復課的實際操作十分複雜,令目前已忙於應付防疫安排及新學年工作的學校和老師工作更為忙亂。原本已做好開學準備的未滿三歲的K1家長,也難以及時安排兒童照顧。

 盡管教青局及社工局隨即推出友善措施,協助未滿三周歲的K1同學向托兒所申請友善措施,但有關安排和操作同樣令托兒所和家長忙於應對,就算成功安排,幼兒在托兒所的染疫風險,也絕不會較在K1上學時為低。簡而言之,以三周歲作為復課標準的安排,對整體防疫徒添混亂,有百害而無一利!

 過去多月,在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澳門目前已屬全球疫情最穩定的地區之一,本澳防疫政策更應著重常態化防疫,並因應未來萬一出現疫情作出即時應對,將疫情對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影響減到最低。

 該會又收到不少意見反映,衛生局在制訂防疫指引時並未考慮到實際操作情況,但對學校的指引卻過於嚴格。如指引認為體育課難免導致學生聚集和近距離接觸,故要求所有學生只能在課室上體育理論課,但目前本澳所有自由波地和體育設施均已開放,學生本身就可到這些體育設施運動,也難以避免近距離聚集接觸,加上校外運動場所更人多複雜,為何衛生當局容許公眾體育場所運作,卻禁止學生上體育課?有體育老師認為指引有形式主義之嫌,更擔心長期停止體育課反會令整體學生體質下降,促請衛生當局修訂指引。

 該會又認為,衛生當局應制訂合適且可操作的非高等教育復課及托兒所復托的防疫指引,落實復課及復托安排。並應全面重新檢視本澳整體的防疫政策及所有指引,確保其實際可操作性。做好應急預案,應對未來萬一本澳出現感染個案、甚至有場所出現傳染源的控制傳染和停運安排,才是常態化防疫的核心關鍵。

 另外,,聚賢同心女性及兒童事務關注組召集人程嘉雯認為,理解當局的防疫要求,但認為有關措施公佈倉促,令很多家長無所適從,希望當局三思是否可以以其他方式平衡防疫要求及幼兒學習需要,例如是否可以安排每班若干名未滿三歲幼兒、上下午班錯峰上學、增加課堂之間的洗手環節等,讓未滿三歲的幼兒仍可於新學年回校上課,盡早適應新學習環境。

 她又提到,當局提出會向未滿三周歲的學生家長提供特別安排,向托兒所申請友善措施。但友善措施名額有限,且有申請門檻,即使家長申請也未必成功。建議當局應特別關注遲入學的幼稚園新生及家庭,幼童即使未能回校上課,仍然是新學年的新生,應在不增加教師及家長的壓力下,提供適當的學習材料予幼童,同時當局應增加友善措施名額,彈性安排每名幼童參與措施時間,讓更多家庭能夠受惠。◇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