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

林宇滔倡教學年級劃分復課時間︳2020-08-30 市民日報

 【本報訊】臨近9月開學前4日,教青局突然宣布新學年滿3歲幼兒方可回校上課,令千多名受影響學童不能如期返學,家長甚為徬徨。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對當局的決定表示並不震驚,從教學範疇,應以年級劃分復課時間,而非用年齡。他認為今次問題不在於教青局和社工局,而是衛生局防疫指引「離地」不具操作性,令到學校及私人企業難以遵從,只是卸責的表現,他促請衛生部門制訂「貼地」、合理的防疫指引。

斷章衛生指引 澳門疫情穩定

山頂醫院醫務主任羅奕龍日前在應變協調中心記者會上強調,國家衛健委提出滿3周歲或以上才可佩戴口罩。林宇滔批評當局斷章取義,因為世衛的指引是「建議12歲或以上的兒童及青少年需要佩戴口罩,但對於年輕兒童,可以根據情況是否佩戴,但強調不應要求5歲以下兒童戴口罩。」內地國家衛生部門公布的《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則建議:「中小學在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毋需戴口罩,托兒所因幼兒特殊生理特徵,不建議載口罩。」並不存在3歲以下不應戴口罩而不能上學的說法,更不是「5歲以下不戴得口罩就唔番得學的意思」。

同時,他說,世衛和內地的指引都是指疫情廣泛的地區對戴口罩的處理方法,他認同因為小朋友年紀愈小戴口罩效果愈差,不過澳門疫情非常穩定,學校雖是公共場所,但是個相對固定的場所,不論返校的教職人員、跨境學童都有健康防控,有接受核酸檢測,有健康碼,進入校園有測量體溫等,可以系統性阻截病情,現在一刀切不讓未滿3歲學童上學,做法是斬腳指趾沙蟲,是推卸責任的表現。

教青局解釋是衛生局最新防疫指引3歲以下幼童不宜長時間佩戴口罩和逗留在學校,又謂「細B」健康安全方面,未必能處理好上學期間長時間佩戴口罩。林宇滔表示,復課應以學童年級來劃分,倘若按當局的思維,是否融合學生都不應該復課?從科學上他並不明白2歲12個月與3歲和3歲零1日之間學童的能力是否存在絕對分野,最重要的是防疫變成常態,若政府在現時澳門疫情非常穩定情況下都沒有膽量推行「恆常防疫」,即社會和居民基本恢復正常活動,這並非負責任和積極的態度,更會進一步影響到全社會的防疫意識,造成防疫疲勞。

做好整體防疫 管控外地輸入

林宇滔又謂,他個人認同有必要制訂不同的防疫指引,惟他在諮詢學校、教師的意見,發現現時衛生局對中小學的指引只是一種卸責操作,衛生局要求在課室每個學生要保持1米的距離,根本難以實現,且衛生局的指引比任何地方都要嚴格,變成無論私人機構或政府部門、相對人多的場所都無法實施,導致一旦出現問題,責任便是機構,不是衛生部門。現時當局的操作根本不符合常態化防疫,他質疑「只有K3學童才會攬頭攬頸?K2、K1學生就不會?」但是否因這些年齡的學童一些行為便不開學?

他認為,當局最重要的是做好整體防控工作,包括守好各出入境口岸、管理好從外地返回澳門的人士,萬一有任何變化,就啟動應變措施,而非著眼於幼稚園學生之間能否保持好一定距離。「如果衛生官員認為小童在3歲前能否戴好口罩作為可否上學的判斷條件,那證明政府判斷能力與現實有很大落差。」

制訂貼地指引 切勿本末倒置

現在問題出於衛生局,他希望衛生部門要尊重實際,制訂「貼地」的防疫指引,否則防疫標準「離地」根本實施不到,但又出現大家只能逼住遵守,學校只能「啞忍」,例如中、小學復課至今,學生仍不能到戶外上體育課做運動,體育課變成在室內教授理論,學生不運動,怎麼增強體質?倘若相關情況發生在疫情嚴峻時期,相信市民不會反對,不過到今時今日仍堅持有關守則,是本末倒置。

今次事件,有逾千學童受影響,政府補救措施是透過托兒所友善政策,讓受影響學童重新入托,林宇滔質疑,托兒所也是人群密集場所,「番學就有問題,番托兒所就沒有問題」?即使托兒所空間較大,但幼兒也是集中在1個地方照顧,他們也會周圍摸。若在現時疫情穩定下政府都不處理相關問題,是否代表澳門市民永遠都不可能恢復正常生活?而政府又是否能保證,不能如期上學的學童,他們所待的地方更安全?事實上,社會上早就質疑,為何食肆、酒店泳池、展覽會人山人海,公眾泳池擠逼都無問題,但3歲以下幼童因為不能戴好口罩而不能讓其上學,衛生局應與教青局、社工局和家長坐下來認真商討合理、可行,又可以維持社會正常運作的衛生防疫指引,而非一味閉門造車,不考慮澳門實際情況。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