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9日 星期四

公共管道終落實 先斬後奏成敗筆 2019年8月23日 | 訊報

公共管道終落實 先斬後奏成敗筆
政府公報上周刊登行政長官批示,以豁免公開競投方式將澳門特別行政區共同管道管理公共服務判給澳電,意味著社會推動多年的公共事業共同管道計劃正式得到落實。回歸後澳門經濟隨博彩業和自由行開放飛速發展,公共事業的需求以倍增加,原有地下鋪設的管線已不敷應用,加上政府一直欠缺前瞻規劃和協調,導致道路開挖重覆不斷,社會批評聲不少。
批澳電管理踏出第一步
故政府今次批出共同管道管理公共服務給澳電,算是踏出落實在本澳興建和使用共同管道的第一步,客觀而言,澳電作為澳門主要的公共事業和地下管道擁有者,由其管理地下公共管道確有合理性,只要其他公共事業同意,豁免公開競投亦無不可,但既然事出有因,政府為何不事前開誠佈公向社會解釋直判原因,以及是否已諮詢其他公共事業營運者的意見,而是選擇先斬後奏?
要知道,近年在運輸工務範疇的多個判給,政府一直採取我行我素、慣性不用向公眾交待的高傲態度,無論是兩巴合併、去年兩巴臨時續約,乃至澳門通電子支付的乘車獨家優惠等,都反映政府現時在公共服務批給上慣性不向公衆清楚交代。
有理據何不開誠佈公?
平情而論,政府過去雖曾多次簡單提及可能由澳電增加專營服務範圍的方式,由其負責本澳地下共同管道的管理,公眾的反響亦不大,既然如此,特首正式授權司長與澳電簽署專營合同前,理應開誠佈公,向公衆乃至立法會交代,豁免公開競投的理由、判給金額、服務年期等資訊,並藉此聽取社會意見後再落實。
說回共同管道本身,大家都知澳門車多路窄,掘路工程對交通影響甚大,但作為現代化城市,加上要提升管線的安全穩定性,將管網放到地下也是必然選擇,就算如何加強掘路工程的協調也只能治標不治本,故前瞻性地做好公共事業的需求預測和規劃,並通過地下預埋管道、建設地下共同管道等的方式,才能真正減少挖路工程。
地下共同管道是指將供水、電力、電訊、交通及燃氣管道的管線,放入一個可容許工程人員入內鋪設和維修管網的地下隧道,避免因鋪設或維修管線時需要開挖路面,對於一些較小沒條件興建地下共同管道的地段,則可以通過預埋管道,方便日後新增或維修電纜或其他電訊網絡,減少開挖道路。
共同管道管理專業性強
參考鄰近地區經驗,共同管道一般由政府統籌興建,由各使用者共同分擔共同管道的使用和維護成本,由於不同公共管網有不同特性,共同管道的管理維護應由具專業能力的管理者營運,相對而言,其興建成本一般較高,但對於繁忙的現代化城市來說,由於公共管網不需要再掘路維修保護,長遠而言,其效益和成本會逐步突顯。
其實早在2011年,土地工務運輸局已批出“城市地下管線網地理資訊管理系統建設的研究”外判服務,但當局不斷研究分析多年,一直沒有具體推動。筆者認為,新填海區屬有規劃區域,加上仍未發展,故大部分道路均有條件興建地下共同管溝,但至今日,政府僅公開承諾會在A區主幹道興建地下共同管溝,也無承諾A區或其他地區會否興建公共管道及預埋地下管道,避免路段的重覆開挖。除新填海區外,包括通過大型工程建設(如輕軌)、舊區重整,甚至原“海一居”大幅地段的發展都應推行以共同管道、預埋管道等方式,取代目前逐間專營公司在地下任意佈線的情況。
管網雜亂數位化十年計
現時,本澳的基礎設施地下管網包括下水道、自來水、電力、電訊、交通訊號及天然氣管線等,分別由不同的專營機構負責建設及維護,並沒有任何系統或資料庫整合和記錄各類地下管網管線的具體位置,導致每次涉及地下管線的工程施工前,必須耗費大量時間與其他專營及政府部門進行協調與資料整合,加上現有的平面管線圖準確度極低,管線實際位置往往出入很大;故在道路實際施工時,經常出現損毀管線的意外或被部份現存管線阻礙施工,承建商需要逐一與公共事業機構協商搬遷,有關程序等候時間往往較實際施工期更長,這亦是公眾經常批評,道路開挖後經常長期無人施工的重要原因之一。
為此,地圖暨地籍局由2012年開展了地下基礎管線資料庫的構建工作,開發一套綜合地下管線的地理資訊系統分享平台,而有關系統已完成開發工作,並已於2013年底提供予各相關部門輸入各自的管線資料。但由於過去的管線資料準確度極低,系統現時仍要等待每次實地開挖後才能更新較準確的資料,按目前進度,相信最快要十年八載,系統才能發揮預計成效;屆時,政府部門才能有效地集中管理和及時更新資料,讓工程人員可以較快地查詢、統計、分析地下基礎設施管線的資料,提高資料的準確度和工程效率。
脫“掘路之都”惡名須多管齊下
筆者必須指出,近年社會一直批評澳門掘路掘太多,但若以本澳地下管線的殘舊程度,澳門的掘路工程仍未滿足管網的更新需要,目前本澳地底仍有近十公里使用數十年、早已到期更換的石棉供水管仍未更換,當中不少在舊區或主幹道(如荷蘭園等),但往往要等到爆水管時才更換(如近年舊印務局、羅理基博士大馬路等);故筆者認為,要避免澳門成為“掘路之都”,除要全面落實公共管道的興建、確保預埋管道,以及完善地下管網立體資訊系統外,如何令道路工程“做得足(按規劃落實)、做得快(最短時間完成)、做得好(保證質量)”也是關鍵。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