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新屆政府施政應重視居民獲得感 2019年8月30日 | 訊報

新屆政府施政應重視居民獲得感  
周日,賀一誠在無競爭下以三百九十二票當選澳門第五任行政長官。正如筆者之前所言,沒有任何競爭的特首選舉,對澳門政制的健康發展不是好事,不單會影響候選人的社會認受性。但選舉已塵埃落定,今日筆者先與大家討論來屆政府的施政期望和輕重緩急。
回歸初經濟起飛民生問題未處理
今年是回歸二十周年,客觀而言,澳門經濟、居民生活和收入水平,確實較回歸前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必須承認,特區政府在過去二十年的施政,明顯未能及時回應眾多因經濟過急發展引起的各種問題,造成民怨長期累積,只是在財政資源豐厚,包括現金分享和各項福利措施不斷加碼的緩解下,民怨未致爆發。
回歸頭十年,特區政府處理了博彩業開放的關鍵問題,並在內地開放「自由行」政策的東風下,令澳門博彩業出現井噴式的發展,各行業或打工仔都有不同程度的受惠,特別是與回歸前治安不靖、百業蕭條相比,當時社會和特區政府間確曾經歷一段蜜月期。
不過,在經濟過急發展下,政府未有及時處理和回應發展過快過程中產生的眾多如樓價、交通、基建不足等民生問題,導至民怨開始累積,加上長期行政效率低下、跨部門工作缺乏整體協調,以及法律滯後等眾多問題,連同歐文龍案重創政府的管治威信,特區政府的管治開始急走下坡,到第二、三任政府,基本上除延續和加碼福利政策,過去十年以無甚作為總結,實不為過。但近十年本澳公共開支猛升已破千億,單是公務員薪酬每年就達三百多億,公共開支瘋狂增長是下屆政府必須著手處理的問題。
澳門財政豐厚解決民生問題不難
客觀而言,澳門地小、人不多,加上擁有豐厚公共財政資源,要做好管理和民生工作其實並沒難度。筆者認為,下屆政府的施政必須更多思考居民的感受,真正以民為本解決積累已久的民怨問題,尤其是香港今日的現況,更警惕了澳門不要少看民生問題的長期積累,隨時可能會引發難以想象的社會動盪。
本澳的民生問題,離不開房屋、交通、旅遊承載力等,新一屆政府須真正反思過去廿年所存在的問題,且應該有新的思維,要以實際行動令市民真正感受到政府施政風格的實際改變,套用內地術語,就是施政要令居民有「獲得感」!
房屋問題就是關鍵之一,筆者印象最深的是,十年前到中學、大學與學生接觸,不少年輕人都向筆者反映高樓價和房屋政策是他們最關心的社會議題,年輕人在求學時期,本應有自己的追求與夢想,過早憂心樓價問題本已不正常。但近一、兩年筆者與在學年輕人接觸,不少青年人對於房屋問題甚至已經死心,這種絕望絕不應輕視!
定房策保供應五年可大減樓市恐慌
筆者一直強調,目前本澳有逾四萬個公共單位的土地儲備,且興建經屋至今仍非需補貼項目,如最近落成的氹仔經屋日昇樓,政府招標的顧問及建築成本大約僅千六元每平方呎,目前的經屋樓價即使不計算十六年後出售要補回的一半差價,也完全能承擔所有建築及顧問費用,故變相是經屋住戶夾錢送群樓停車場社會及商業設施給政府,何來補貼?
根據統計局資料,由二000年至二0一八年,本澳人口年均增長約一萬三千人,以現時本澳平均每住戶為三人計算,每年約需求約四千三百多個新住宅單位,但同期每年僅新增不到二千二百個住宅單位(已包括公私樓)。故筆者多次指出,今日本澳樓價高不可攀的核心原因,是整體供應持續不足,加上炒賣和恐慌性需求疊加導致的!若政府能夠下定決心,規劃未來十年每年供應四到五千個住宅單位,當中六成約三千個屬公屋單位,只要堅持落實四到五年,本澳房屋巿場自然能夠重回健康軌道。
繁忙時間點對點巴士解巴士困局
交通方面,巴士去年的臨時續約一直不公開透明,由2011年政府主導巴士服務後,經歷維澳破產、廉署質疑巴士服務合同違法等風波,目前政府每年補貼逾十億的巴士服務資助已經成「四不像」,純粹靠交通局及巴士公司估算上年乘客量,再補差價。實質補貼和增加無須向公眾交待,補貼多少全憑官員意志和裁量。
筆者認為,今年十月底巴士到期後,必須改變目前「一味靠估」、不用向公眾交待的機制;針對目前本澳日間由北往南、晚間由南往北的瞬時單向人流,當局在每日的繁忙時段應開設更多點對點、走外圍的巴士路線疏導瞬時人流,釋放繁忙路段壓力,令巴士的流轉率更快,以解決繁忙時間中途站上車難的問題。
治水執行應有統籌部門及問責官員
另一個筆者關心的議題是治水問題,由提出至今已四年的媽閣至灣仔擋潮閘工程,仍未交待何時能完工,但過去兩年本澳已先後受天鴿及山竹影響,造成低窪地區嚴重的風潮,筆者認為當局目前治水的首要工作,是要明確治水的統籌負責人物和部門,並定期向社會公眾發佈相關工作進度和最新資訊,應是筆者也寄語新任特首,要向中央有關部委反映和積極爭取配合支持,確保擋潮閘的安全系數提升到足夠高,並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將工程盡快完工,並加快其他治水配套的建設,以及提升水、電、電信等公共服務災難應變能力,真正為澳門低窪地區的巿民和商戶擺脫風暴潮影響的威脅和陰霾。
處理零負團費推動旅遊轉型減磨擦
旅遊承載力累積的民怨也絕不容忽視,筆者一直批評,當局從來不肯認真面對和處理內地「零負團費」問題,不單造成大三巴等旅遊點的過分擠擁,位置居民區的團客購物及進餐點對居民生活影響更深,加上內地多次明令嚴打零負團費行為,當局若肯下決心,處理每年五六百萬的內地零負團費旅客,澳門旅遊業才能有喘息空間,並進行產業結構轉型,減少對居民的直接影響。
近年承載力另一個問題,就是黃金周等尖峰時間的自由行旅客數字飇升,故此社會才會有提出徵收旅遊稅民意,但筆者認為,旅遊稅操作複雜,若當局肯與內地部門直接商討,限制尖峰時間的內地簽註人數,肯定更直接有效。筆者必須強調,操作不是歧視內地旅客,正如內地很多地區都會有旅客人數限制,這對旅客、對本澳都屬雙贏。
筆者認為,新屆政府應該優先處理上述民生問題,只要肯面對和處理,居民將可以有明顯的獲得感,創造和爭取更多社會互信的空間,從而再推動公共行政、跨部門協調、法律滯後等一些需要時間體現的複雜改革。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