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高舊區樓宇須顧人口密度承載力
市民日報 2017-08-15 P04 | 澳聞【本報訊】舊區重整多年來無實質進展,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近期更提到祐漢是全世界人口最密的地方,抖氣都難,認為「北區多一間屋都不應該」,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贊同人口密度不應再增,但不認同司長只簡單說「不宜起樓」,甚麼都不做。他稱,不反對在未必要嚴格限制的舊區將樓宇放高,但前提須考慮該區的人口密度和承載力,以及針對不同區域特性作出規劃。他稱,亦可集約利用土地的方式,建設更多社區設施,惟本澳目前未有社區設施的分區標準或規劃標準。他建議政府制訂澳門不同社區的設施標準作為目標和方向,藉此改善居民的生活質素。
應制訂不同社區設施標準
林宇滔昨日接受訪問時指出:舊區重整的目標是改善居民生活質素,不反對在未必要嚴格限制的區域將樓宇放高,但前提是整區的人口密度、承載力確實有空間增加時,才可將樓宇改建增加高度,亦要看地區而定。他舉例如祐漢舊區7幢低層舊樓(吉祥樓、牡丹樓、康泰樓、興隆樓、萬壽樓、勝意樓及順利樓)本身人口密集,純粹樓宇放高只會令該區人口密度和生活環境變得更差。另外,作為澳門人口密度第二高的林茂塘區,雖然人口密度仍相當高,但社區設施較祐漢好,所以如何集約利用土地,尤其在人口密度和社區設施間取得平衡才是重點。他續指,祐漢區確實不應再增加人口密度,但不可以只簡單說「不宜起樓」卻甚麼都不做,應要建設更多社區設施。但哪些區域需要建設,建甚麼樣的設施?惟本澳目前尚未有社區設施的分區標準或規劃標準,難以擴展。如香港有規劃指引,即每多少萬人,就有多少面積的街市、醫療、圖書館和泳池等設施。他坦言雖然在舊區比較難操作,但至少應有指標,未來無論哪個區,究竟最欠缺哪些社區設施,亦應有輕重緩急的標準,故建議政府制訂澳門不同社區的設施標準作為目標和方向。
林宇滔又提到,舊區重整重建絕不簡單,存在不少複雜之處,根據其他地方的經驗,其實重建步伐速度遠遠追不上舊樓老化速度。
他稱,如台灣都市更新實行15年,申請重建個案約有上千宗,成功重建才約70宗;而香港方面亦相若。舊區重建不容易,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除了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繼續推動重建工作外,亦要考慮做好整體規劃,為將來都市更新創造條件和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