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就暴雨致關閘隧道等地嚴重水浸 林宇滔冀民署正視問題 | 2017-08-11 | 華僑報

就暴雨致關閘隧道等地嚴重水浸 林宇滔冀民署正視問題

22  |   澳聞  |   2017-08-11

【專訪】日前因暴雨導致關閘隧道等地出現嚴重水浸一事,民署再次回應是由於附近的另一個泵房受到雷?,總電掣出現跳掣。有團體質疑民署有關說法欠缺邏輯,有欺騙公眾情況,更希望民署正視問題,向公眾說明真正原因。

 本周日(六日)因暴雨導致關閘隧道等地點出現的水浸情況。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前日接受訪問時表示,當日本澳氣象局曾發出暴雨警告,關閘隧道短時間內變成關閘「水道」,嚴重水浸下有車輛被困,亦一度需封閉有關隧道。之後民署發出新聞稿解釋,「日前因暴雨導致關閘隧道等地點出現的水浸情況,民署收到通知即派員到場處理,經檢查後發現,關閘隧道泵房運作正常,而隧道出現水浸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附近的另一個泵房受到雷?,總電掣出現跳掣,電力中斷,令鴨涌河公園及台山一帶出現水浸,大量雨水亦隨地勢湧進關閘隧道,使關閘隧道的泵房未能及時處理額外雨水量而引致。民署人員了解情況後,已即時重啟總電掣,並將水泵全部開啓,水浸情況亦於短時間內得以緩解。」 就民署解釋,林宇滔質疑民署有關說法欠缺邏輯,有欺騙公眾情況,更希望民署實事求是,正視問題。林宇滔解釋稱,如果一個泵房受到雷?,根本不能再運作,即再重啓總電掣亦不能抽到水。他認為,今次事件純屬跳掣引起,就如一般家庭用電總開關跳掣一樣,如果無漏電情況,將總開關重新啓動,問題就可以解決。

 林宇滔又認為,今次事件引起關注是另一個問題,因他曾任社諮會委員,得悉民署有一套有效的機制,就是過去民署建立了雨量到達二十毫米的警戒措施,雨量達到二十毫米時,氣象局會通知民署,渠務處按機制啓動應急小組,到各水浸黑點巡邏,清理因膠袋,報紙,樹葉等垃圾或其他雜物淤塞的雨水井口,和確保泵房運作正常,這機制過去是長期有效。因此,不明白今次關閘隧道出現嚴重水浸,是恆之有效機制出現問題還是有人為出錯問題。

 他又表示,本澳現時有二十多個泵房,而泵房設施是不應分時段監測,而按現時科技,一定有條件遙距監測,遙控開關制式,當遙控出現問題時可即時派人員到場跟進。因此,他希望民署汲取今次教訓,避免事件再次發生,更希望民署實事求是,正視問題,向公眾說明是次出現嚴重水浸的真正原因。

 就林宇滔提出上述質疑,民政總署前日再作回應,內容如下:「當氣象局發出暴雨警告信號時,民署按既定應變機制處理,加派緊急應變工作人員對下水道進行巡查及清理工作,清理因暴雨沖積垃圾阻礙雨水井口,加快疏導路面雨水;同時亦會巡查泵房運作情況,留意下水道中積水的排放是否正常。」 氣象局於周日(本月六日)下午發出暴雨警告,澳門區錄得最高超過五十六毫米的雨量紀錄,導致關閘隧道出現較為嚴重的水浸情況。民署於當日收到暴雨警告信號後,已即時派員巡視各個泵房,包括關閘隧道泵房,經檢查後發現,關閘隧道泵房運作正常。而隧道出現水浸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附近的另一個泵房受到雷?影響,致使配電箱內的電子設備異常,觸發總電掣跳掣,中斷電力,以確保水泵設施安全。經過民署人員對受影響泵房進行安全檢查後,已即時重啟水泵,水浸情況亦於短時間內得以緩解。
 民署會檢討今次事件,進一步完善各泵房設施的運作,包括加強對各泵房的監察措施,增加斷電短訊提示功能,以提升效率,縮短處理緊急事故的時間。」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