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澳門二零零八年受到颱風黑格比的風暴潮影響,特區政府在二零一四年提出興建媽閣到灣仔的擋潮閘,以保護澳門西區,即媽閣、內港、筷子基到青洲一帶,免受風暴潮的影響,但由於政府缺乏執行力,有關工程一直落實無期。及後,經歷二零一七年的天鴿、二零一八年的山竹兩個超強颱風及風暴潮侵襲,造成人命傷亡及以百億計的經濟財產損失後,上屆政府才加緊落實,並曾承諾最快在二零一九年底前動工。
擋潮閘早獲中央批覆調升高度應可動工很明顯,上屆政府又再失信於民,新一屆政府上任後,包括筆者在內的社會不少意見,均力促政府盡快落實擋潮閘工程,筆者唯一的意見,就是政府應加高擋潮閘的設計高度,以應付全球暖化伴隨而來的越趨強勁颱風及風暴潮。
但可惜的是,雖然今屆政府有將防災減災作為重點施政方針之一,但對興建擋潮閘的態度卻十分曖昧,一直不置可否,且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筆者整理了今年有關政府對擋潮閘取態新聞標題及內容如下:六月十二日"羅立文:內港擋潮閘需延至年底動工"、六月十六日"羅立文: 年底至明年初決定是否建造擋潮閘"、十月十五日"羅立文稱,該研究共有三部分,現在才收到第一期報告。他稱每一期報告都要工務局通過,判給的一百八十日不包括工務局的研究及通過時間。"十一月十六日"賀一誠表示因要求有關單位研究增加分析擋潮閘會否加重C區低窪地區的水浸,仿真研究有望明年中完成,屆時將對外公布,若有爭議會對外諮詢。"四千多萬仿真研究詳細內容無交待根據工務局資料,"澳門內港擋潮閘工程實時數字仿真驗證"去年六月三日以詢價方式判給"亞洲仿真控制系統工程(珠海)有限公司",造價四千三百五十萬,工期一百八十天。當中應未包括特首所指的會否加重C區低窪地區的水浸的要求!值得留意,到底實時數字仿真驗證是甚麼?政府從未解釋,按一般理解,"仿真"是指製作一定比例的實體模型作實際研究,費用較高、需時較長尚可理解,但"數字仿真"是電腦模擬?還是實體模型?還是兩者結合?筆者實摸不著頭腦。但若僅屬電腦模擬,今次工程判給和工期似乎並不合理!
筆者個人一直支持政府要研究提升擋潮閘的高度,應付更趨激烈的風暴潮,但實在難以苟同政府今次大費公帑論證擋潮閘會否加劇周邊低窪地區水浸的問題。首先,中央早在二零一八年已批覆內港擋潮閘的可行性報告,意味著工程已完成論證及工程屬可行,當時五區填海也早已定案,有關論證早已包括五幅新填海區,何需再重覆研究?甚至判給後再增加"會否加重C區低窪地區的水浸"的項目?筆者實在百般不解!
黑格比後若及早應對天鴿可免受災值得留意,如果擋潮閘能夠在2008年黑格比之後盡快提出和落實興建,按當時的設計已可成功抵擋天鴿和山竹的超強風暴潮(擋潮閘高五點六米,天鴿及山竹潮高分別為五點五八米及五點二一),令澳門可免去以百億計的經濟和人命損失,低窪地區免受水災之苦。
黑格比至今已十二年,擋潮閘仍然停留在研究、再研究、繼續研究的階段,這絕對不是特區政府負責任的行為。令筆者更不滿的是,就算政府不認同擋潮閘方案,也應該提出替代方案,而非無實際替代建議,而不斷質疑擋潮閘是否可行。
客觀而言,媽閣擋潮閘非唯一可抵抗風暴潮的防災基建,政府確實也可由媽閣沿內港到筷子基、青洲等岸邊興建全長約三公里的堤圍,並一次解決澳門西岸渠網整治、外環高架道路、輕軌及海濱整治等系列民生工程,但堤圍沿岸邊最少要高三米以上,且涉及面廣,以澳門政府的執行力,絕非十年八載能完成,故筆者才認為長六百多米的擋潮閘,才是刻下處理風暴潮最務實可行的唯一選擇。
不建擋潮閘又無替代方案實卸責筆者理解坊間有不同意見,特首的言談之間似乎也將風暴潮與一般洪水概念混淆,擔心建閘後風暴潮會影響其他低窪地區,與處理洪水應以疏導不同,因為洪水是瞬時大量水經過河流造成氾濫,不疏導只加高堤岸確實會加劇其他低窪地區的災情,但風暴潮的成因是風暴中心低壓將海水"吸起",只要擋潮閘的位置較風暴潮高,海水就會被擋而不會令其他低漥地區水浸加劇,情況就如同每日潮水漲退僅受月球引力影響,與我們有否填海、或海口寬窄無關。故其應對方式,不能與應付河流洪峰或暴雨混為一談!
海高斯遲兩小時澳將再現黑格比風暴潮回看澳門,全球暖化對澳門的影響已越來越烈,根據研究,一九七零年開始,本澳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4.2毫米,即過去五十年澳門海平面上升了廿一厘米。全球暖化亦令颱風速度更快、引起的風暴潮更高。根據資料,回歸後澳門僅掛了三次十號風球,分別就是一七年"天鴿"、一八年"山竹"、以及今年八月二十日的 "海高斯"。前兩者對澳門的破壞相信不用再提,若"海高斯"登陸時間比預期早兩小時,錯開了天文大潮的高值及風暴潮造成的"增水",海高斯的風暴潮將達四點五米,地窪地區最高有一點五米的水浸,災情雖不及"天鴿"與"山竹",但已與2008年的黑格比相若。
與澳門同處低窪岸邊的意大利威尼斯,同樣因為受風暴潮水浸影響,早在二零零三年拍板興建擋潮閘(當地稱"摩西工程"),計劃包括4個區段78片閘門(規模較澳門大十倍以上)預計可以阻擋3公尺高的大潮;工程原定2011年啟用,後因嚴重超支及貪污等各種問題一再拖延,預算也一路追加到55億歐元(約524億澳門元);直到2019年11月,威尼斯慘遭五十年來嚴重洪災,水淹至1.87公尺高,當地古跡、商家、房屋等合計損失達10億歐元(約95億澳門元)及2死後,當局才加緊興建速度。今年七月 "摩西工程"完成閘門總測試,預計所有工程明年完工。
威尼斯剛建擋潮閘成功擋風暴潮值得留意,該工程在當地同樣有不同意見及爭議,但威尼斯今年十月三日受到風暴影響,原本預計潮水將達一點三米,將會令當地地標——聖馬可廣場及市區三分之一地方受浸,但因擋潮閘成功發揮作用,令威尼斯全市完全不受今次風暴潮影響,證明擋潮閘計劃是成功的!
經歷天鴿一役後,每年風季低窪地區的市民商戶,都深受風暴潮侵襲的陰霾影響,就算特區政府今日拍板動工興建擋潮閘,低窪地區商戶、居民最仍要擔心害怕多數年等待擋潮閘建成!特區政府若真的急民所急,威尼斯"摩西工程"的他山之石就是最好和最實在的例證!特區政府何以視而不見,反而要不斷花費公帑不斷研究、仿真,令擋潮閘工程至今落實無期?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