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未夠三歲無學返?談何常態化防疫?︳2020-09-04 訊報

 執筆之時,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病例已逾二千六百萬例,死亡數也逾八十六萬人,每日新增確診也以萬計,澳門小城博彩旅遊業雖受疫情重創,但已連續158日沒有出現本地感染、69日沒有出現輸入個案,在全球疫情陰霾下,澳門確是全球最安全的地區之一,也因此特首賀一誠上月中旬到訪國家衛健委時,就強調要與內地攜手做好常態化防疫工作。

終疫無期學會與疫情並存方為上策正如筆者數月前的專欄所言,在疫苗推出之前,新冠肺炎全球疫情幾乎不可能終止,就算疫苗樂觀地能在明年初前推出,要讓全球人口大量接種至形成群體免疫,相信也要數年的時間,除非我們將社會經濟停運數年,否則就要學會與疫情並存,並將其影響降到最低。

不過,澳門的衛生部門似乎並不明白"常態化防疫"的核心意義,竟然在開學前提出,新學年須滿三周歲幼兒方可回校上課的防疫指引。衛生官員解釋,世衛提出五歲以下不應戴口罩、國家衛健委提出三周歲以上才可戴口罩,故本澳未滿三周歲的學童,要待三歲生日當天才可回校上課,受影響的K1學生約一千名。

曲解衛健委指引內地已全面復課但必須指出,內地中小幼也全面復學,內地衛生部門對低風險地區如珠海等,僅要求學生在上下課途中戴口罩,在校期間可不戴口罩,反映當局明顯是曲解內地衛生部門的防疫指引。再者,由於政府早前已宣佈非高等教育復課,但離開學數天才突然宣佈未滿三周歲不能開學的安排,不少家長已做好開學準備,但當局"怪令"一出,受影響學生家長為安排幼兒照顧甚為徬徨;有學校更以震驚形容有關安排,反映有關決定根本未有充份與學校構通!

不少家長批評當局一刀切以滿三周歲作為開學標準離譜,難道學童三歲生日當天就識戴口罩?也有幼稚園老師向筆者反映,年齡差數月的幼兒個人能力雖確有一些差距,但在校是群體互相模仿的學習氛圍,同一班級的所有學生,由老師一同教導防疫意識和衛生常識,肯定遠較家長在家單獨教育成效更高、學童的服從性也更強。

新生不斷K1防疫更難實行再者,當局目前滿三歲就可上課的安排,變相令K1各班經常會有新生插班,實際上令老師更難系統性地教育和管理秩序,令老師工作量大增之餘,也令K1防疫更難有效執行,反映官員思維極離地。

盡管教青局及社工局隨即合作推出托兒所的友善措施,但有家長指出,幼兒在托兒所內是不用戴口罩、若交由親友及傭人照顧,根本不可能避免幼兒要到各類公眾場所,相對於學校有限度的人員接觸,未滿三歲K1學生不上學所面對的染疫風險,絕對不會較到K1上課為低。

防疫指引才是離地決策關鍵教青局當災就未滿三周歲不能開學的問題,社會矛頭當然直接指向第一責任人教青局,教青局也為此事公開致歉,但熟知防疫運作的人都明白,疫情期間部門的決策都是以衛生當局的指引和要求為主,當然教青局有否據理力爭向衛生當局爭取K1應該全面復課?外界不得而知。但筆者多方面了解,衛生局在今次疫情期間提出的不少指引,似乎都甚為離地!

如學校五月陸續開始復課,衛生局的指引就認為,體育課難免導致學生聚集和近距離接觸,故要求所有學生只能在課室上"體育理論課",但也有體育老師和筆者反映,同一時間體育局已陸續開放運動場地予公眾,市署也開放籃足球自由波地,公共運動場所遠較校內人多和複雜,為何衛生當局只禁止學生上體育課?有關操作根本是形式主義;再者,長期停止體育課反會令整體學生體質下降。八月底,當局雖然修改指引恢復體育課,但仍禁止學生在體育課進行籃足球等"有身體密切接觸"的運動,只能說指引"無咁離地"!

室內食肆常滿公眾燒烤區不能開放另外,不少人均向筆者查詢,為何公眾的燒烤區至今仍未開放,據聞也與衛生局的指引過嚴有關。客觀而言,本澳疫情穩定,不少食肆平日或假日都人滿為患,暑假期間澳門人更幾乎人人住酒店、逼泳池,在此情形下,為燒烤區定出過嚴標準令其無法使用,真的有助防疫?還是根本就是形式主義?相信大家心中自有評斷!

有讀者或會疑問,衛生部門為何要制訂離地的指引,筆者不能代為回答,但按過去官員"唔做唔錯、不做不錯"的慣性思維下,只要搬出以"配合防疫政策"為由,指引越嚴對官員壓力越小,一來不恢復運作的風險肯定更低, 二來若機構不遵守指引,有問題就並非衛生部門的責任。如果要制訂一個貼地合適的指引,萬一將來出現疫情,衛生部門易受質疑,等同自找麻煩!

防疫指引三級制短板定成效套內地述語,常態化防疫就是"一邊撐傘、一邊幹活",期望在防疫和最大限度恢復社會服務間取得平衡,但衛生當局目前的防疫指引要求,並未對所有機構有效,而是"親疏有別"的三級制,第一級是一般商業機構,指引僅供參考,即"最好撐傘、不撐也可、不理死活"; 第二級則是政府場所或屬行政准照場所,市民進入要看健康碼及測量體溫,符合內地"一邊撐傘、一邊幹活"的常態化防疫方案;第三級則是最重點關注的示範單位,如未滿三歲不能復課、澳門居民進入賭場要核酸檢測等,就屬"撐傘要確保不沾一滴雨、否則千萬不能幹活";但根據木桶原理,"短板"才是決定木桶貯水能力的關鍵,衛生當局防疫三級制的要求,實際上只是形式主義。

全民口罩需堅持離地指引僅形式必須強調,過去多月,在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澳門目前已屬全球疫情最穩定的地區之一。包括筆者在內的大部分澳門居民絕對認同和支持特區政府常態化防疫的政策方針,只要相關指引合理、適度和具可操作性,作為市民或相關機構,也應盡量遵守和配合,尤其是澳門與內地在七日內有效核酸檢測的前提下,已逐步恢復正常通關,甚至已逐步開放全國自由行的情境下,筆者是絕對支持的當局仍堅持全民戴口罩的措施,這將可令萬一有傳染源進入本澳的影響降到最低,這也是對作為旅遊城市常態化防疫的合理要求。

但澳門多月未有本地感染的情況,本澳社會已基本回復正常運作,當局竟不讓未滿三周歲的K1學生復學,也未全面恢復正常托兒等基本民生服務,實際談不上常態化防疫。不小幼兒家長也反問,疫情不知何時才能終結,難道本澳未來數年都不能全面復課及復托?

常態化防疫重在恢復社會運作應急預案筆者認為,常態化防疫的核心是在有相應的防疫配套和指引下,盡量恢復經濟社會的所有正常運作,並確保民生服務恢復正常;與此同時,有必要做好應急預案,應對未來萬一本澳出現感染個案、相應的圍堵控疫方式,以及公眾場所的限制、甚至停運安排,而非無限期停止正常的社會服務和經濟運作。

為此,特區政府應重新檢視本澳整體的防疫政策及所有相關指引,確保其合理性和實際可操作性,並訂立清晰的目標回復所有正常的民生服務,包括盡快讓所有未滿三周歲的K1學生復課及落實全面復托,才能體現特區政府常態化防疫的決心!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