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論壇講者憂約滿再延不合理條款耗公帑 巴士合同財援欠透明 2019年9月16日 | 澳門日報

論壇講者憂約滿再延不合理條款耗公帑
巴士合同財援欠透明   
【本報消息】經臨時續約十五個月,政府與兩巴公司的服務合同將於下月底屆滿。有講者昨出席《澳門論壇》時,擔心政府仍未透露合同半點風聲,將致公眾被迫“硬食”不合理條款。現存的財政援助、不透明的價格調整方式等弊端不應延續。有市民指政府要加大資訊透明度,若然直接推出合同,希望問責。
出租不算收入惹議
《澳門論壇》昨上午十一時假綜藝二館舉行,探討巴士續約。立法議員李靜儀、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陳家良擔任嘉賓。
李靜儀指出,澳巴及新福利合同均不設財政援助上限,乘客越多,巴士公司賺得越多,這種形式並不理想。主張設財援上限,或回報予特區政府的機制。此外,雖然巴士不能用於其他業務,卻可出租,不算在財政收入的規定也備受批評,需作調整。
估算收入自由裁量
現時政府僅明確表示新合同以“公共合同”方式進行,林宇滔指出,這是法律規定,並已於一一年由廉署所糾正。問題是現時以財政援助方式處理服務價值,政府不用諮詢公眾,而且今年估算明年的數,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他指出,扣除車資收入,政府補貼巴士公司其餘部分。由於提前一年估算票務收入,故中間存在自由裁量,政府予人態度又是“既然唔需你監督,就唔同你交代”。另一方面,在這種模式下,巴士援助受政府部門的財政緊縮或開支影響。
服務評鑑名存實亡
他主張有接受公眾監督的獨立財政預算,判斷價格調整要公開透明,需清晰巴士公司“飛單頭”、“插鐘”等的計算方式。政府本可選續約或重新招標,卻拖到今時今日,不能排除陰謀論,“係咪一定要米已成炊,先同公眾交代?”有感近年巴士服務合同越趨秘密,另新福利及澳巴均無利潤上限,因此巴士服務評鑑已名存實亡。
鄭仲輝同樣質疑,“合同有冇需要咁高度機密?”巴士屬公用事業,政府須公開透明,加大公眾參與度,來屆政府應對此多下工夫。
缺乏諮詢擔心硬食
陳家良提出,政府應詳細解釋巴士服務價格的計算方式,並將服務人次、評鑑列入考慮。巴士續約是重大民生決策,政府不僅沒與交諮委商討,該有的總結報告也不見,社會缺乏充分討論,擔心要被迫接受合同。
有發言市民建議增設“點對點”快線,以及將巴士服務評鑑制度引入公眾評鑑,加大資訊透明度;有人擔心政府會直接推出合同,希望有問責。亦有市民提出,政府應思考巴士廣告收益、承擔賭場社團接載服務收費、車輛退役後的費用是歸公或歸私的問題。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