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新合同內容「神秘」
公眾無法參與服務評鑑被指致政策離地
【本報訊】巴士服務合同將於下月(十月)底屆滿,政府對於新巴士服務合同內容依然守口如瓶,有市民批評,政府在相關政策上透明度不足,無交代未來對巴士公司的財政援助調整幅度,公眾亦無法參與巴士服務評鑑,無公眾參與的評價和政策「好離地」。
「澳門論壇」昨邀請議員李靜儀、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公用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錫、群力智庫副理事長陳家良,就巴士續約問題發表意見。
李靜儀表示,政府到立法會回應十月到期的巴士合約問題時,表示不便披露新合約內容。陳家良指,他向交諮委委員了解,政府未就此向交諮委收集意見。鄭仲輝提出疑問,是原有合約太完美,新合約無需修改?還是政府與兩巴就新合約上存在意見分歧?又或是否在等輕軌?外界無從得悉。
基於政府每年花在巴士服務上涉及龐大公帑,而且影響到四成二居民出行,四名出席論壇的嘉賓中有憂慮,再推臨時合同,認為政府有必要公開新合同的方向。林宇滔批評,政府在臨近合約到期仍未公布新合約,是否米已成炊?批評態度存在問題。四人建議,政府需要交代未來對巴士公司的財政援助調整幅度、以及將服務評鑑制度與財政援助掛?,按服務評鑑得分提供分級財政援助,並設上限,取消目前無上限的財政援助模式。李靜儀提出,需要設財政回報特區條款,讓巴士公司回饋社會。陳家良認為,政府需要好好考慮公帑使用的合理性,建議考慮按服務人次、公里數等提供財政資助。
有出席市民批評,政府在相關方面的政策透明度不足,市民和社會對於巴士服務合約內容知悉甚少;在新合約中,政府亦無交代財政資助的調整幅度。她認為,公眾應該可以參與服務評鑑,無公眾參與的評鑑制度和政策會「好離地」。另有市民批評,政府直接拋出方案無諮詢社會。有市民關注到,巴士公司接受政府財政資助,但巴士租車服務收益郤收歸巴士公司,未來對於巴士廣告收益、出租服務收益等是歸公(政府)還是歸私(巴士公司)?
陳家良、鄭仲輝另建議,未來在新合約中,要求引入更多新型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