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6日 星期一

倡完善道路警示設施 2019年9月15日 | 濠江日報

倡完善道路警示設施  
【特訊】現代人離不開手機,經常有低頭族過馬路時,仍然邊走邊看手機,險象環生,馬路低頭族漸成交通治理新問題。為破解治理低頭族過馬路難題,溫州出台相關政策,今年元旦起對斑馬線上的低頭族開出罰單。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表示,馬路低頭族問題值得探討,強調立法罰款應是最後的手段,更重要鼓勵及提醒行人的道路安全意識,認為可在宣傳教育工作及道路警示設施方面多做工作。
隨著智能手機成為日常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卻由於部分人的使用不夠科學、過度依賴,患上手機依賴症成為低頭族;近年經常有低頭族過馬路時,仍然邊走邊看手機,險象環生,漸成交通治理新問題。手機低頭族已成為交通意外的高危人士,造成交通意外事故的增加。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數據,2009年至2016年間,行人死亡人數增加了46%,2017年有近6000名行人死於車禍。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協會指出,導致行人死亡的因素之一是全國智能手機使用率的增長。
林宇滔表示,現時全世界都存在這個問題,需要面對及思考;世界大部分國家都不容許駕駛者在開車時使用手機,至於是否需要禁止行人過馬路看手機值得研究;無論駕駛者、行人及所有道路使用者,不僅要對自己的安全負責任,亦要避免因自己的大意疏忽導致交通意外發生;行人過馬路不注意,亦會引發交通意外及導致其他道路駕駛者受傷,若有科學數據反映宣傳教育無效的情況下,他不反對立法處罰行人過馬路看手機,但他強調立法罰款應是最後的手段,更重要的要鼓勵及提醒行人的道路安全意識,認為可在宣傳教育工作及道路警示設施方面多做工作。他稱,近期澳門政府擬禁止重型汽車駕駛員在駕駛時使用藍牙耳機接聽電話,認為有矯枉過正之嫌,希望當局要拿出具體數據及依據,否則擔憂措施會造成反效果。
林宇滔指出,本澳居民的道路安全意識較鄰近地區好,行人亂過馬路情況並不比鄰近地區多,但仍需要再加強宣傳教育,並建議參考外地守護低頭族安全的做法,研究在人多路面或路口設置警示標誌,提醒低頭族過馬路時注意車輛,如韓國在路口設置閃燈裝置和激光束,提醒低頭族抬頭看路,歐洲在道路上印有停止使用手機的符號標示等。
他表示,事實上,本澳的交通配套較落後,以斑馬線為例,近年雖然有改善,但仍不夠,如斑馬線塗料褪色、路口燈光不夠、落雨時斑馬線反光等問題仍存在,過往不少的交通意外個案,斑馬線及其他過路設施材質問題是造成事故原因之一,他批評有關當局在斑馬線材料上至今未有統一清晰的指引標準,亦未對斑馬線附近路燈制定統一的燈光要求。
他稱,雖然本澳道路都有街燈,但部分街道因廣告牌或綠化樹遮擋,導致燈光較暗,尤其在夜間落雨視野不良的情況下,行車容易發生嚴重意外,認為有需要制定統一的道路照明標準及要求,尤其是過路設施,包括在斑馬線上設置反光標識及主動式燈光等,確保所有過路設施有足夠的照明,對警示司機有好的效果,保障行人及道路駕駛者的安全。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