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民眾講壇討論巴士加價 講者抨加價倉促影響民生 2018年4月22日|澳門日報

民眾講壇討論巴士加價 講者抨加價倉促影響民生   


【本報消息】本澳巴士昨日起加價,由民眾建澳聯盟主辦、澳門時報協辦的民眾講壇昨日討論車資調整機制,出席嘉賓批評政府加價邏輯混亂、漠視民意,有嘉賓強調政府應將三巴續約事宜開誠布公,避免現存的制度弊端延續。

增加收費服務依舊
民眾講壇昨早十一時假民眾建澳聯盟綜合活動服務中心舉行。公共事業關注協會理事長鄭仲輝、交通事務諮詢委員會委員鄭嘉豪、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民眾建澳聯盟理事長李良汪擔任嘉賓。

新巴士收費昨起實行,全澳各區劃一現金收費六元,若以澳門通乘搭,一般路線收費三元,快線為四元。

鄭仲輝批評,巴士加價並不代表服務獲改善,令人失望。政府預計加價後每年可節省一點五億補貼,惟日後輕軌每年營運費用已超十億,且無法服務澳門半島,巴士每年卻牽涉上億乘客,難明政府加價思維。而且使用澳門通車資便宜一半,質疑是否無澳門通要被罰?有交諮委反映自身被諮詢,鄭表示,若有部分委員都不認同政府方案,應當主動向外界說明。
加價影響基層出行

李良汪指出,政府是次加價違背、漠視民意,當局認為加價幅度不高,然而小數怕長計,不少基層都靠巴士出行,對他們的影響相當大。現時財政盈餘豐厚,無必要向小市民開刀。即使政府決定外僱與市民同價,但若有關行政成本不高,亦應針對遊客另作收費,不應享公帑車資補貼。

林宇滔主張,政府應該多向社會公佈巴士營運數據,確保公帑使用。批評現時的巴士服務模式四不像,既非完全政府主導、亦非完全市場主導,過往三家巴士公司的服務費用存在差距,存在不公,政府公佈的數據唔清唔楚。過往市場主導時,七號車可至媽閣、廿五號可至黑沙,政府插手後,服務卻得不到延續。他關注七月尾三家巴士公司合約到期,政府應在餘下時間向社會認真說明未來巴士服務的方向,避免過去問題繼續存在,立法會亦應作有關跟進,不能讓交通局一言堂一個說了算。並有感巴士作為公共服務,不應將有關預算納入交通局,現時受政府預算限制要加價,換合同後預算會否同樣受限?

推動電子支付競爭
此外,林宇滔提到,當局與澳門通簽訂的巴士電子收費及清算系統服務同樣今年到期,政府每年向有關公司支付一千四百多萬購買服務。澳門通去年每日七十萬筆交易中,有六十萬筆屬巴士交易,有關外判服務變相令澳門通擁有壟斷性優勢。當局在今年批給服務時,需要求承批人兼容其他電子收費且享有同樣優惠,以推動本澳電子支付多元競爭。


政府本月十六日公佈加價方案,昨日已正式實行。鄭嘉豪指當局加價太過突然,社會未能消化。他認同長者維持免費搭車,以及外地升學澳生亦可獲學生優惠,但關心其他市民在巴士加價後,是否代表能順利出行?期望政府增加巴士服務評鑑透明度。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