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 星期五

廉署指社團機構「呃資助」居高不下 林宇滔:缺乏公開透明的「陽光」制度︳2021-05-21 力報

 澳門廉政公署2020年工作報告提及,去年各類社團或機構詐騙政府的案件高居不下,移送檢察院的18宗案件中,更有八宗涉及詐騙公帑等罪,涉及金額逾200萬澳門元。有評論員認為,澳門的資助審批應該要更公開透明,否則再講更多嚴格審批都沒有用,甚至會令資助審批走向極端化。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受訪時表示,「呃資助」問題在坊問一直有傳言,現時社會資訊發達,市民投訴意識提高,所以案件數量增加,而整個資助審批出現這個問題,根源主要是「公開透明」方面。林宇滔認為,社團及機構申請資助時,基金會除了要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的監督外,還要公開申請者的報告(除涉及私隱外),至少讓公眾清晰明白申請者的目的及申請原因。

林宇滔亦指出,向政府申請資助者是應該要受公眾監督,這樣會令「申請資助」建立良好氛圍,且可以起到行內人士互相監督的效果。林宇滔坦言,就是不透明的機制,過去監管不足,令社團及機構申請資助某程度上成為「負面」的事,但其實申請資助不一定是負面,有些團體真的為社會發展而作出貢獻,只是沒有一個公開透明的機制,而有效的監督是會推動社會進步,認為所有操作應該是「陽光」的情況下進行。

他亦直言,現時政府在申請資助上變得較為嚴格,是有所進步,但「一味嚴格」卻沒有公開透明及公平機制,是不等於可以令實際情況有變好,最後反而可能會令申請資助走向「極端化」,一些真正為社會發展的團體卻因為當局「一味嚴格審批」導致申請卻步,反而令「呃資助」的團體就無所謂的不斷提交申請,當中缺乏公開透明的把關,隨時令情況變得更差。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