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資源分類回收源頭減廢早訂方案︳2020-12-27 市民日報

【本報訊】廣東省將在明年1月1日起強制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回收,未按分類規定投放生活垃圾,可被科處100至500元,澳門宣傳推廣垃圾分類回收多年,成效不彰,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直言澳門環保政策確實落後於鄰近地區,然而實施相關政策需很多配套,隨著鄰近地區禁止垃圾入口,澳門出口垃圾的選擇會愈來愈少,政府應及早制訂方案應對,包括盡快興建廚餘回收廠、廢紙、塑膠、金屬等回收設施,實現源頭減廢資源回收。

根據《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9》顯示,去年本地固體廢物回收率同比下降5.3%至16.8%,同時人均固體廢物持續上升至2.24公斤,為免「垃圾圍城」,社會近年非常關注如何推動和規劃減廢措施。去年8月行政長官賀一誠在競選時亦提到,本澳的問題是沒有做好垃圾分類,上海已實施垃圾分類,「呢條路一定要行」,以及必須研究垃圾分類後如何處理。

欠回收處理系統難推垃圾徵費

林宇滔表示,生活垃圾徵費目的並非為收大家的錢,而是透過經濟手段推動大家自覺將垃圾分類,把有用的垃圾分類出來。收費的是對沒有分類的垃圾,有分類的不會被徵費,例如若把廚餘、鐵、金屬、塑膠、紙進行分類後,餘下的不可回收垃圾才收費。

垃圾分類回收關鍵是要有資源垃圾回收處理、再造系統,惟現時澳門沒有相關配套設施和產業,要推行相關措施有困難。香港實行垃圾用者自付模式,去年提法案希望垃圾徵費,最後也是因為後續的資源回收的分類、處理都未完善,澳門面對的問題和香港一樣,且比香港更落後。

須指導大廈居民垃圾分類回收

他說,過去他亦一直推動政府盡快興建資源回收設施,包括廚餘回收廠、廢紙、塑膠、金屬等回收設施。過去澳門大部分垃圾都輸出到外地,內地是其中之一;惟是,近年內地不斷收緊資源回收垃圾的入口標準,包括明年1月1日起內地禁止廢膠、廢紙入口,所以才能有空間處理國內的資源垃圾。未來澳門垃圾可以出口的地方只會愈來愈少,且成本亦非常高,特區政府需有應對措施。

澳門自回歸且國以來便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回收,居民環保意識雖提高,但收效甚微,林宇滔指出,目前本澳垃圾分類回收純粹靠居民自發,政府又沒有整套政策,導致整個回收體系運作得不太佳,令政府垃圾分類回收淪為形式。今年環保局在本澳740幢大廈設分類回收垃圾箱,不過很多居民都當作普通垃圾桶使用,棄置垃圾時未有分類,未能發揮分類回收作用。他建議環保局下一步應派專人進入大廈指導居民,就如環保FUN計劃一樣,與環保團體合作,有專業人士帶領進行垃圾分類回收,方能提升大廈居民分類回收意識。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