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輕軌停運半年不能矇混過關 須公開調查報告事實兼問責|2021-10-22 訊報 宇論滔滔

   特區政府於10月15日(上周五)召開記者會,表示經過建設發展辦公室和澳門輕軌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展開排查,發現輕軌?仔線系統內使用的22kV高壓電纜出現升溫,導致電壓不穩引發接地故障,即俗稱「跳掣」。

  當局表示,由於輕軌?仔線仍在保固期內,系統供應商三菱重工將負責安排無償為?仔線更換全新的高壓電纜,但需要由本周三(20日)起全線暫停營運一百八十日,事件再次引起公眾對天價輕軌工程的質疑。

運作不到兩年停運半年換電纜實屬奇聞  全長九點三公里的輕軌線自規劃走線、興建及啟用歷經重重波折,啟用不到兩年亦已發生多次故障,導致服務受阻,更數次出現壞車,有乘客被迫徒步行路軌回車站。其故障頻率高,且工程和營運費用驚人,加上疫情期間長期日均載客量不到二千人,令公眾對輕軌運作早已失去信心!

  雖然當局強調:「列車系統供應商建議使用的電纜及實際供應的電纜一致,不存在偷工減料。但其後營運時發現問題,才決定是次停運更換電纜。」此說法實在難以令公眾收貨!

  首先,一個巨額投資的公共項目,營運不到兩年就需停運半年更換電纜,本身就是一個奇聞,故輕軌停運的新聞確實獲得其他地方傳媒轉載。

  儘管當局解釋,由於需要更換整條?仔線共十二條、全長一百廿四公里的高壓電纜和固定構件,工作量大和涉及的工作程序較複雜,故工程團隊曾考慮在每天收車至翌日發出頭班車之間安排更換,但估計每天最多只能工作約三個半小時,完成更換全部電纜需要接近兩年,且較難保證更換期間不會出現同類故障影響乘客。為免拖長受影響時間,並配合疫後本澳整體經濟和社會復甦的步伐,最終決定暫停?仔線服務一百八十日,以便日間更換,加快流程。

日修三句半鐘要兩年 全面停運何需半年?

  但當局的說法明顯有矛盾,首先當局可考慮縮短輕軌營運時間(目前是早上六時半至晚上十一時十五分、周五至周日及假期為晚上十一時三十分)而增加每日更換時間,就可將工期縮短。就算是要全面停運施工,按原來每日三點五小時施工需時兩年計算,若以一日廿四小時計,理論上僅需三至四個月就完工,又何需半年呢?再者全面停運施工亦可多處共同施工,工期明顯可再縮短。筆者認為,政府應事前將不同的更換方案向公眾交代,讓社會分析箇中利弊,而非決定了才「話你知」。

  而今次的輕軌停運半年更換高壓電纜事件,雖然特區政府召開了記者會,講述更換電纜的原因,但相關部門卻僅是以記者會及數百字的新聞稿交代事件,未有向公眾公開建設辦與輕軌公司的聯合排查報告,更未有清晰交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更重要是,當局雖一再強調列車系統供應商建議使用的電纜及實際供應的電纜一致,不存在偷工減料。但其後營運時發現問題,才決定是次停運更換電纜。

  重計保養其他運作費用三菱責難逃根據第478/2017號特首批示資料顯示,經多次修改的三菱重工「澳門輕軌系統第一期行車物料及系統」的合同價高達54.18億元,即三菱重工會負責輕軌行車系統及所有物料的提供,包括是次出問題需要更換的電纜。必須指出,按照政府的講法,即電纜質量與列車系統建議使用一致的話,就意味問題幾乎是出現在系統設計時要求電纜標準過低。

  政府在記招表示:「新更換電纜在現有技術要求上有提高,將來輕軌的媽閣線、石排灣線、橫琴線、東線均採用今次的新規格電纜。更換電纜後有信心能解決電壓問題。」實際上是引證了筆者講法!故三菱重工實難逃避設計失誤帶來的責任,因此筆者無法接受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一句「電纜沒有偷工減料,用料有按要求」而簡單解釋事件,應將詳細的調查報告向公眾清晰交代。筆者亦已按立法議員的職權,向特區政府索取包括今次事件的調查報告,以及輕軌?仔線所有導致停運的事故調查報告全文,以分析事件的成因,並追究當中責任!

  再者,雖然今次是由三菱重工負責更換費用,但保養期是否由更換後開始計算,以及停運期間涉及其他開支,三菱是否會負責等,政府仍必要向公眾作出交待,絕對不能矇混過關!

  筆者已入信索取事故調查報告  筆者必須強調,政府過往絕少公佈事故的調查報告,令社會缺乏客觀的資料分析、研究和監督,此舉容易令問題一再出現,令社會每次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政府公佈所有調查報告及方案資料,是為了讓公眾客觀知道事件的問題所在,並透過客觀的資料,研究如何避免問題再次發生,確保未來新建的路線不會重蹈覆轍。

  政府早前表明,今年底會就輕軌東線興建工程展開公開招標。但現時本澳經濟及政府的財政收入受疫情影響大減,社會一直質疑政府是否應該再展開新輕軌工程。

  為此,政府必須重新思考輕軌的整體規劃及建設。政府應全面審計歷年輕軌的投資和營運狀況,以便在有實質數據下讓社會客觀討論輕軌前路。對於即將招標的輕軌東線,筆者認為政府應在明確交代預算、工期及客流量分析的前提下,並獲得社會的認同後才招標施工,以免令輕軌東線成為本澳另一隻「大白象」!

□ 立法議員、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