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常態化防疫應外緊內鬆 公私防疫要求一致效益才高︳2020-10-23 訊報 宇論滔滔

執筆之時,澳門已連續207日沒有出現新冠肺炎的本地感染、118日沒有出現輸入個案,澳門仍是全球最安全地區之一。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越演越烈,至今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病例已逾4,087萬例,死亡數也逾112萬人,且每日新增確診也達數萬,可以斷言今次大流行相信只有在新冠疫苗廣泛接種後才有機會終止。

新冠大流行最少三年不斷尾疫苗已成為阻斷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唯一出路,全球正研發的新冠疫苗有逾170種,但當中僅約十多隻已進入第三期臨床測試,就算個別最樂觀預期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推出,但考慮到疫苗生產及接種需時,且多數疫苗須接種一劑以上,亦非永久免疫,故要通過接種疫苗達至群體免疫(約七成人有免疫能力)最快也要2022年,甚至再之後!面對長達數年的大流行,除非能將社會經濟停運數年,否則如何學會與疫情並存,在防止疫情反彈爆發的同時,將其對社經影響降到最低,確實考驗各地政府的智慧、執行和決斷能力。

特首賀一誠月前已強調本澳要落實"常態化防疫",尤其在未有本地疫情的前提下,盡快恢復正常社會運作,以及推動復甦經濟,將是特區政府首要解決和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博彩稅收長期佔本澳公共財政收入的八成,今年新冠疫情令賭收大跌,以及政府防疫及紓困措施令公帑開支大增,回歸後水浸多年的澳門政府迎來首份赤字財政預算,粗略估算,賭收減少及公共財政開支的增加差額,今年政府庫房縮水達八百億元。根據官方統計,2020年第2季,在政府最終消費支出上升 14.0%下,澳門GDP按年仍實質下跌67.8%,較首季-48.7%跌幅更大,主要原因是服務出口(旅遊業為主)按年下跌 92.3%,其中單是博彩服務出口及其他旅遊服務出口分別下跌 97.1%及93.9%,而貨物出口亦錄得26.4%的跌幅。

整體防疫值肯定部分措施形式化由年初疫情爆發至今,特區政府至今在整體疫情的防控整體表現及最終結果,確實值得肯定。不過,在近月"常態化防疫"的具體執行和防疫指引要求上,當中確有部分出現形式主義!尤以政府八月初宣佈非高等教育九月復課,但在復課前數天,卻突然宣佈未滿三歲K1學生要生日後才復課的不合理安排,而原本預有條件九月復托的托兒所,突然變成復課無期等最為經典。

幸好經社會、家長及筆者等反映和據理力爭,最終未滿三歲K1生九月底已陸續復學,運作良好;經歷十個月停托後,社工局日前正式宣佈全澳 41間受資助托兒所將於11月3日起逐步復托,首2個星期將先行收托至准照名額的一半,其後將按各托兒所實踐情況,由托兒所自行安排逐步提高名額至准照規範水平。但托兒所須安排每名幼兒至少保持1米的社交距離;視乎環境的實際需要,裝設防水隔板等;另外,托兒所需要安排固定人員定點照顧固定的幼兒,同時暫停互動性的活動等。盡管這些防疫指引是否真是切實可行,筆者實在持懷疑態度,但全面復托也是常態化防疫的重要指標之一。

部分措施過嚴徒添成本無助抗疫必須強調,包括筆者及絕大部分市民,均尊重及配合特區政府的常態化防疫政策,但真正科學有效的防疫政策,必須平衡可操作性、政策效益及整體風險,正如木桶原理──防疫政策追求的是用最小的木板(資源和代價)儲存更多的水(提高防疫的安全系數),故平衡不同防疫措施的適度性(木板高度)及可操作性(木板可靠性)是確保整體防疫政策可靠性的關鍵,任何過嚴或過鬆措施(木板過高)或不具操作性的政策(木板不可靠),只會徒添成本且無助防疫。

現時市政署燒烤場仍要預約及限制人數上限至八人(室外燒烤較室內酒樓更嚴)、社團飲宴逾四百人須核檢(私人聚會則不限),以及最初未滿三歲不得上課和復托無期;此外,學校托兒所具體防疫要求離地(補習社、私人托兒所則屬勸喻性)等,都明顯是衛生部門防疫指引形式主義的好例子。

核酸放寬有效期風險高減價更實際考慮本澳目前已經長時間沒有本地感染個案,本澳防疫的重點應是"外防輸入",即對所有到過外地(不包括內地)入境居民必須強制隔離十四天,內地與澳門雖已實施"氣泡旅遊"安排,但往來人員必須有七日內的有效核酸檢測。不諱言,無論是疫情初期本澳與內地疫情期間的有限度通關,及後逐步過渡至正常通關、再到近日的"氣泡旅遊",在防疫上並非百分百安全,但考慮社會正常運作及復甦經濟等綜合因素後,七日內有效核酸檢測通關的安全,其風險屬合理可接受範圍,也符合常態化防疫的原則和邏輯。

故儘管最近有意見認為應將七日放寬至十四日,民意也有一定支持聲音,但內地地廣人多,就算整體疫情穩定,也會零星出現如日前青島發生本地感染情況,貿然在沒有充足科學數據支持下,將核酸有效期延長至十四日,除非有充足的科學數據支持,否則筆者難以同意。當然,如何令核檢收費更低、更快及更方便,以及提升檢測能力(目前日檢三萬人),這是常態化核檢須持續改善的方向!

本地無感染做好基本防疫措施已可筆者認為,常態化防疫的原則簡單而言就是可控風險下,盡可能恢復社會和經濟正常運作,只要本澳守好"外防輸入"的防線,衛生部門對本澳內部運作的衛生指引邏輯應是盡可能放寬。客觀而言,本澳目前大多數私營機構、私人活動的實際防疫措施執行水平,幾乎只是要求戴口罩、加強清潔消毒、要求進場或參與人士作量體監測和出示健康碼等,故當局對政府部門受資助機構制訂再嚴的防疫要求,實際上都是形式主義的防疫政策。

例如,早前復課第二周,就曾有K2班級出現學生群集性流感,事實證明就算當局提出再嚴格的衛生指引,在有限的空間下,根本無法避免傳染病傳播(越低年班越難執行),故在務實角度,學校和托兒所只要加強清潔消毒、做好體溫監測、健康登記、戴好口罩和做好倘出現疑似個案的應急預案,就應符合防疫要求。

堅持全民戴好口罩心理警示也有實效常態化防疫不是口號,筆者會繼續支持政府的全民口罩計劃,因為口罩除可成為個人防疫的最後屏障,更重要是有心理警示作用,以免防疫鬆懈!但筆者也在此認真促請衛生部門全面重新檢視本澳的各項防疫措施及指引的適度、合理和可操作性,而非官僚地只對政府部門及資助場所制訂過嚴或難以執行的"離地"標準。但必須指出,當本澳出現社區確診、甚或不明源頭的感染,社會必須理解衛生部門有必要不分公私營機構全面提升防疫措施的級別,必要時甚至要即時停托、停學、甚至停工,限制所有人群聚集等,社會大眾也必須自覺配合,才能最短時間有效控制疫情,避免社區爆發。

此外,社會也要明白,新冠疫情全球流行最少要延續至明年、甚至後年,本澳要長時間維持零輸入性確診、零本地確診等並不現實,如何在盡量恢復社會經濟運作、甚至建立更多的"氣泡旅遊"安排的同時,輸入性確診出現實難以避免,如何避免本地感染或爆發、甚至不明源頭感染,才是政府要不惜代價堅持的防疫戰線。再者,長期不出現任何輸入性確診病例,也側面反映政府政策過份保守。

澳人直系外籍親屬及外傭應容許隔離來澳故筆者認為,針對目前有本地居民外籍直系家屬(配偶、父母、子女)未能來澳家庭團聚(當中甚至有本澳臨盆孕婦丈夫未能來澳),以及新外僱法生效後,外傭需以工作簽證入境,但非本地人禁入境政策令很多家庭未能聘用外傭等問題,也是政府在常態化防疫下應逐一處理的問題。其實針對上述有合理理由的非本地人士入境,只要嚴格執行入境前需持當地有效核酸檢測、來澳後自費十四天強制隔離等,並不會對本澳整體疫情增加風險,最多只會出現零星輸入性確診病例,正如內地目前幾乎每日都有輸入性病例;再者,當局早前為辦大賽車也容許外籍車手及工作人員經隔離後參賽(雖然最終沒有外地車手來澳),若不容許直系親屬家庭團聚及外傭依法申請入境,在情在理也說不過去!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