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疫情衝擊首現千億財赤 現金分享應正名機制化︳2020-10-09 訊報 宇論滔滔

 博彩稅收長期佔本澳公共財政收入的八成,今年新冠疫情令賭收大跌,以及政府防疫及紓困措施令公帑開支大增。回歸後水浸多年的澳門政府迎來首份赤字財政預算。根據統計資料,今年一至九月本澳賭收僅得三百八十六億,較去年同期大跌逾八成,若不計一月的二百二十億賭收,二至九月跌幅更逾九成,今年年底賭收如能達五佰億已屬最樂觀預期(去年二千九百多億),也意味著佔賭收三成五的博彩直接稅也會大跌至僅約一百八十億的水平,較最初財政預算估計少逾八百億!

賭收僅五百億賭稅較預算少八百億疫情令賭收賭稅插水、旅遊業停運,政府已兩次修訂財政預算案,並在超額儲備撥出近四百億應付疫情期間的政府開支,但特首賀一誠已表明,由於疫情政府整體收入大跌,公共財政的剛性開支如社會福利和公務員薪酬沒有減少,醫療開支反而大增,目前各部門非人工開支要減少10%已很吃力,不考慮再縮減政府部門開支。再者因賭收跌幅遠超預期,目前預算僅能支?至十月,已準備再次向立法會修改今年的財政預算,再撥入二百億的超額儲備應付政府開支。

按此計算,政府今年已動用超額財儲近六百億,還未計及原來財政預算中逾二百二十億的結餘,以及在澳門基金會撥出一百億的疫情財政援助款項,簡而言之,澳門的公共財政在今次疫情期間,就已蒸發掉九百多億,加上普遍預期就算疫情完結,賭數也難以重回近三千億的水平,可能只有過去一半或三分之一規模,故過去感覺本澳極豐厚的六千多億儲備,經此一疫已減少近千億,澳門的"身家"絕非大家想象中豐厚!

回歸後首現赤字預算即且近千億面對回歸後首次赤字預算,且政府財政因疫情前後消耗近千億的財政資源,在國慶酒會被問及會否延續明年度現金分享的特首賀一誠指:"正在研究,社會屆時可留意明年度施政報告。"特首表態雖屬中性未置可否,但坊間已就明年是否維持現金分享的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有意見認為,政府財政赤字如此龐大下,不應現金分享,應將公帑用作民生開支或基礎建設。但有相反意見則認為,疫情對博彩旅遊業獨大的澳門經濟衝擊嚴重,中小企經營困難,不少基層打工仔也面對無薪假及失業等,在經濟環境轉差下,現金分享對基層家庭尤為重要,並認為政府除現金分享外,明年也應繼續推出經濟緩助及八千元現金券抒解民困。

對於 "派不派錢"爭議,筆者一直都提出應及早為現金分享 "正名"和"機制化"!即政府應明晰現金分享到底是一個財政盈餘的分享制度?還是一個抒解民困或通脹的福利政策。因為過去十多年來,政府從來未為現金分享的政策原意下過明晰定義,剛推出時,政府曾稱此舉是與廣大市民分享經濟成果,但也曾因應通脹高企,指出現金分享是希望減輕基層通脹、尤其紓解基層市民生活壓力。由於政府庫房年年水浸,這筆數十億元的現金分享雖已變成特區政府每年的"恆常開支",但政府至今仍未敢明晰計真正的政策原意。

現金分享屬分紅或抒困應明確訂機制筆者認為,如屬分享財政盈餘,政府就應訂立明晰的分紅機制,是政府財政盈餘的百分比?還是直接在博彩毛收入的百分比作現金分享(此舉較全民博彩公司更穩陣高效和直接)?若是盈餘比例,當出現財政赤字時自然無現金分享,但若屬毛收入百分比,雖然仍可分享,但明年分派金額自然隨賭收大跌而縮水。如屬紓解民困,無論是通脹高,或是目前經濟極差的情況下,政府似乎更應"堅持"現金分享回應民生!

若連基本原則都沒有,社會根本難以有基礎對應現金分享作相對性的討論。當然,必須承認就現金分享的問題,就算有了政策原則,其實絕不容易討論,但若連定義也未清,討論只會更不理性徒添爭議!

現金分享佔公共開支比率不升反跌要知道,現金分享由二零零八年推出至今踏入第十三年,金額更由最初的五千元,逐步調升至一萬元,歷年每名澳門居民合共已分得十萬四千元現金分享。每年現金分享的預算,也由最初的廿五億,升至今年的七十一億元,歷年現金分享的總開支合共達六百五十二億元,數字雖然驚人,但值得留意,二零零八年現金分享每人五千元,總開支廿五億元,佔當年的公共開支百分之八點二,今年人派一萬元,開支七十一億佔今年最初預算僅百分之六點八,比率較首年派錢更低。

現金分享在澳門已獲普遍支持必須承認,從傳統公共政策理論,澳門的現金分享政策並不符合審慎和合理的分配原則,故在推出初期,有不少意見均批評不應推行現金分享,公帑應用在更長遠的教育、醫療或基礎投資,加上現金分享人人有份,對未成年的學生的價值觀也有一定的影響;但隨著政策的實行,現金分享早已成為大家恆常可預期的收入之一,尤其對於低收入的基層家庭,現金分享更是年度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反對現金分享的聲音已越來越"弱勢",甚至不少意見開始轉?認為,在澳門經濟急速發展,政府行政效率又不高的情況下,現金分享確是一個可行的資源再次分配政策,尤其對基層家庭,十多年下來一家四口就獲分享四十萬元,無論作為日常開支,還是儲蓄等都較政府其他的幫扶政策更直接有效,若從這個角度,現金分享的優劣比較,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公共政策方向。

"減派"現金增個人央儲撥款也遭反彈傳統公共政策理論早已指出,福利開支易增難減,而現金分享唯一一次"減派"是在二零一一年,當年現金分享由原來的六千元減至四千元,政府同年首次向合資格的澳門居民的中央公積金個人帳戶撥款六千元,政府原意是"加碼"向每名居民分享一萬元,只是將原來六千元現金分享減至四千元,將剩餘的六千元入帳央儲戶口(六十五歲後方能領取),打好全民養老基礎,這個在公共財政和退休保障似乎更合理的政策,結果敵不過強力的民意反彈,最後以政府在同年下半年每人多發"現金補助三千元"應付通脹作結,翌年的現金分享也因此加碼至七千元。此役也再次證明,不要說派少一點,就算是加碼換方式派更多錢,只是現分銀碼減少,也難敵得過民意反彈,這就是澳門的政治現實。

現金分享難停正名建機制是時候筆者認為,儘管面對回歸後最史無前例的財政赤字,但考慮明年是選舉年,明年當局若要停派或減派現金分享已幾乎肯定不可行,最終只會增添內秏,但現屆政府會否趁此機會,為多年來"名不正,言不順"的現金分享訂出明確的分配原則,將其"正名化"及"機制化",以及是否會為現金分享派發定下留澳居住的最低日數要求等,就要看今屆政府的勇氣和政治智慧了!

□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 林宇滔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