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供需失衡源於土地不足 樓控核心在於整體房策 “辣招”被噴治標不治本 2018年2月5日|澳門時報

供需失衡源於土地不足 樓控核心在於整體房策辣招被噴治標不治本   

【澳時訊】政府日前向立法會提交的《取得非首個居住用途不動產的印花稅》及《修改〈市區房屋稅規章〉》兩個調控樓市法案,明日下午會在立法會以緊急程式表決,料將獲得通過。澳門論壇昨日探討相關議題,有市民認為辣招治標不治本,亦有市民認為有好過無,而出席的嘉賓則普遍認為,供需不平衡是樓價高企的核心問題,建議政府制定涵蓋公屋及私樓的的整體房屋政策。

早前行政長官崔世安曾表示,(樓市)辣招要一出就出,不會提前預告,但政府去年12月表示樓市不正常,需要出招調控,早前更公佈辣招具體政策,將向非首次置業人士加徵取得印花稅以及將空置房屋視之為非出租房屋,收取6%房屋稅,相關法案將於明日下午交立法會大會以緊急程式表決,預計不日將會生效。

然而,兩大新辣招未實施之前,坊間已經出現一輪炒作,不少樓盤搭末班車開售,更以將生效的辣招作為宣傳手段招徠買家出手。對此,有意見指出,市場已將辣招消化得七七八八,對未來辣招成效產生疑問,質疑政府事先張揚式出招的做法。而有市民則指出,政府此次加辣治標不治本,增加換樓的壓力,因為揀錯樓的話,呢一世都係住呢一層樓,亦有市民認為,政府出招有好過無,但不應事先張揚,應從多方面入手,令公私樓平衡發展。

供需失衡成問題癥結
房地產聯合商會會長吳在權指出,現時置業的逾9成是本地居民,政府出招只會減慢房屋的流動,而公私營房屋供應追不上人口增長是問題關鍵。他解釋,回歸時澳門人口為41.8萬,去年年底達至64.8萬,增加23萬人,但回歸後私樓單位新增35,994個單位,公屋增加24,882個,平均每年新增房屋總供應量約3000多個,如此供應量房價唔貴都奇怪

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表示,若整體樓價上升屬於供應不足,可從幾個方面考慮,如增加土地回收、都市更新、填海造地等方面解決居民住屋問題,建議政府做好中長遠房屋規劃,處理好土地供應和房屋供應。

街總房屋關注組召集人梁桂萍批評,政府未有落實推動澳人澳地政策,加徵房屋印花稅只由買家承擔,令持貨者、商家沒有成本壓力,對抑制樓價沒有實際幫助,希望政府推出成本價單位助有需要人士上樓。

促制定整體房屋政策
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亦認同,樓市供需不平衡才是樓價高企的核心問題,指缺乏穩定的土地供應和公屋供應,任何辣招都是治標不治本,若供應足夠,乜嘢類型房屋都可研究,建議政府制定涵蓋公屋私樓的整體房屋政策。

林宇滔又解釋,現時樓市已經進入不合理水準,政府可以透過印花稅等辣招政策處理,但只是針對外地買家或購買第二、三套房人士,事實上樓價卻並無降低,亦證明樓宇供應才是關鍵,認為政府必須下決心搵到土地資源,落實興建計劃,樓市才可能重回健康軌道。

(記者 唐文艷)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