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政府須訂整體房策讓市民見前景 2018年2月5日|市民日報

政府須訂整體房策讓市民見前景   

【本報訊】立法會明日表決加徵購買第二套或以上住宅印花稅和修改房屋稅規章兩項樓市調控措施法案。房地產聯合商會會長吳在權和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均認為,影響樓價的關鍵因素是現時本澳樓宇供應與需求失衡,加徵印花稅只能抑壓樓市交易量,未能有效調控樓價,缺乏穩定的公、私樓供應,任何「辣招」都治標不治本,而且副作用會愈來愈大,為此,他們促請政府着手制訂涵蓋公私營房屋的整體房屋政策,令居民看到前景和令樓市健康發展。

澳廣視電視台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昨邀請吳在權、政治經濟研究協會理事長唐繼宗、街總房屋關注組召集人梁桂萍,以及林宇滔等出席,探討政府新調控樓市措施。
多位發言市民批評有關措施沒有實際作用,而且政府出招不應事先張揚,現時變相為發展商促銷樓盤,而有關政策治標不治本,反加大市民首置物業以及換樓改善居住環境的壓力。

政府干預市場減慢房屋流動
吳在權表示,他個人認同及支持政府想壓抑樓價的目的,但控調樓市應從全局考慮。他說,較早前特首崔世安曾表示,「辣招」要一出就出,出辣招不能提前告知,但「可能佢心急,佢用心為社會服務」。在去年12月中到北京述職時,就預告了政府短期內會出招調控樓市,令今年1月份住宅樓宇成交數量相對有所增加。現時置業的逾九成是本地居民,政府出招只會妨礙樓市交易和市民買樓,減慢房屋的流動。

他又形容,房地產是相當高學問的行業,供需是影響樓價的主要因素。他舉例說,在1999年澳門人口只有41.8萬人,至2017年底則增加至64.8萬人,增加了23萬人口,然而澳門回歸多年來,私人樓宇總數只起了35,994個單位,平均每年起2500個,公屋則在回歸以來興建了兩萬多個單位,供應和需求出現嚴重問題。人口增加,但住宅數量不足,「樓價唔貴先出奇」!他指出:房地產市場牽動性強,影響各行業和經濟適度多元,政府應有長遠的房屋政策,這樣對社會民生、經濟適度多元都有好處。

唐繼宗認為,「樓價上升是好事」,現時澳門好多市民的資產都投放在樓市,「邊個係希望樓價下跌呢?」他說,不能簡單地看到樓價指數上升就認為樓市不健康,「樓價合唔合理,就唔係坐喺到講合唔合理,而係要綜合判斷。」他認為,政府應該針對目標市場出招,例如推出幫助首次置業的措施較為合適。

林宇滔亦認同,加徵印花稅只能抑壓樓市交易量,未能有效調控樓價。又指現時本澳房屋的核心問題在於供不應求,故私樓價格長期高企。缺乏穩定的土地供應和公屋供應,任何「辣招」都治標不治本,而且副作用會愈來愈大,政府應着手制訂涵蓋公私營房屋的整體房屋政策。

他又反駁說,樓價健康發展不是基於樓價不斷上升而投機者獲利,而是應該穩定合理地上升。然而,先不說回歸以來澳門樓價暴升的程度,僅是2011年至今,整體樓價上升1.58倍,澳門的樓價明顯不合理。而且樓價太高,居民即使想換樓亦不容易。私樓價格脫離居民的負擔能力,公屋應該「補位」,但政府的公屋需求報告表明,到2021年都不會有任何新的經屋供應,顯然政府沒有將住屋問題放在首位。


梁桂萍批評政府未有落實推動「澳人澳地」政策,加徵房屋印花稅只由買家承擔,令持貨者、商家沒有成本壓力,對抑制樓價沒有實際幫助,財富只掌握在少數人身上。她說,現時年輕人沒有父母幫助的話,根本無可能買樓,而政府早前公布1月份上半月的數據顯示,買樓的人當中超過一半是手上持有至少1個住宅單位。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