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環保政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環保政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4月3日 星期二

林宇滔倡推動政策配套 拓展回收業界生存空間 2018年4月3日|濠江日報

林宇滔倡推動政策配套 拓展回收業界生存空間   

【特訊】對於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政策,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內地新規短期內勢必令本澳回收行業雪上加霜,但若政府及業界能夠認真應對,未必不能轉危為機。他建議政府儘快完成拖沓已久的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以及配套政策的工作,加強廢料分類回收的公民教育,以及考慮劃地建設集中處理回收廢料的場所,拓展回收業界生存空間。

內地今年開始實施新的廢料入口標準,包括禁止進口未經分揀的廢紙及生活廢膠,如廢紙必須按紙質分類,雜質若超過總重量0.5%便不能入口需原船送返出發地;廢膠則由過去僅需破碎清洗,變成需加熱拉粒成為原材料才能進口內地。林宇滔對此表示,內地是世界工廠,對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以往對於廢紙、塑膠等廢料都是全球最主要的廢料回收地。不過隨著內地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近年來內地對於廢料的需求亦開始放緩,對於廢料回收的政策亦逐漸收緊。如在廢紙方面,以往內地對於廢紙回收是比較願意配合澳門,讓業界有更多生存空間。但自從內地今年收緊了廢料進口政策後,對於廢紙的回收要求嚴格了不少,但澳門在廢料分類回收方面一直做得不夠好,很多時候紙皮、辦公室用紙、報紙等需要分類處理的廢紙都是混雜在一起,甚至還會與其他垃圾堆埋一起,新政策的實施勢必導致回收商需要做更多的分揀工序,提高成本。另一方面,內地新規亦要求廢紙必須用貨櫃裝運入口,而澳門的裝櫃費用一直高企,回收商多數選擇先將廢紙運到香港,再在香港裝箱運回內地,雖然在費用上有一定減省,但同樣會令運輸成本較以往大幅提高。綜合上述各種因素來看,本澳回收行業的營運壓力在內地新規實施後無疑已是大幅增加。

林宇滔又指出,為應對內地新政策,香港於今年較早前已加大宣傳及教育力度,重點教育市民把乾淨的「三紙兩膠」(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膠樽)回收,又呼籲巿民廢紙要妥善分類及綑紮好才放進回收箱、不要沾污或弄濕、杜絕淋水等。但反觀澳門,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標準不論在政府抑或社會層面都尚未予以足夠重視,當局至今仍未開展任何加強公眾「乾淨回收」意識的宣傳教育;而環保局曾表示快將公佈的《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 (2017-2026)》,至今亦仍未見蹤影,相關工作一拖再拖。近年本澳資源回收的統計數字顯示,由於本澳資源回收率長期偏低,內地收緊進口標準對本澳的影響似乎不大,政府亦似是抱著可以回收就回收、不能回收就送到焚化爐一把火燒曬的心態,但顯然是一種資源浪費,不利於回收業界生存和發展,更不利於本澳的環境保護。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林宇滔稱,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標準短期內勢必令本澳回收行業雪上加霜,但若政府及業界能夠認真應對,坦誠溝通互動,藉內地新規的機遇,尋找和重新制訂適合本澳環境的回收業持續發展策略,未必不能轉危為機。當局除應儘快完成拖沓已久的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以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推動「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使用塑膠袋的限制」等配套政策的工作之外,亦急需加強公民教育,提高社會對於廢料資源要妥善分類的意識,幫助業界回收到品質更高的廢料,減省後期工序和人資成本。此外他亦建議政府著力拓展環保回收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如在建築廢料堆填區附近或其他合適地段,劃出一定的土地建設集中處理回收廢料的廠房或場所,讓回收業界可以集中在該處,有足夠的空間將回收到的廢料作初步處理甚至循環利用。


2018年3月31日 星期六

林宇滔倡推動政策配套拓展回收業界生存空間 2018年3月31日|大眾報

林宇滔倡推動政策配套拓展回收業界生存空間


【特訊】對於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政策,傳新澳門協會理事長林宇滔認為,內地新規短期內勢必令本澳回收行業雪上加霜,但若政府及業界能夠認真應對,未必不能轉危為機。他建議政府儘快完成拖沓已久的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以及配套政策的工作,加強廢料分類回收的公民教育,以及考慮劃地建設集中處理回收廢料的場所,拓展回收業界生存空間。

內地今年開始實施新的廢料入口標準,包括禁止進口未經分揀的廢紙及生活廢膠,如廢紙必須按紙質分類,雜質若超過總重量0.5%便不能入口需原船送返出發地;廢膠則由過去僅需破碎清洗,變成需加熱拉粒成為原材料才能進口內地。林宇滔對此表示,內地是世界工廠,對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大,以往對於廢紙、塑膠等廢料都是全球最主要的廢料回收地。不過隨著內地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近年來內地對於廢料的需求亦開始放緩,對於廢料回收的政策亦逐漸收緊。如在廢紙方面,以往內地對於廢紙回收是比較願意配合澳門,讓業界有更多生存空間。但自從內地今年收緊了廢料進口政策後,對於廢紙的回收要求嚴格了不少,但澳門在廢料分類回收方面一直做得不夠好,很多時候紙皮、辦公室用紙、報紙等需要分類處理的廢紙都是混雜在一起,甚至還會與其他垃圾「堆埋一起」,新政策的實施勢必導致回收商需要做更多的分揀工序,提高成本。另一方面,內地新規亦要求廢紙必須用貨櫃裝運入口,而澳門的裝櫃費用一直高企,回收商多數選擇先將廢紙運到香港,再在香港裝箱運回內地,雖然在費用上有一定減省,但同樣會令運輸成本較以往大幅提高。綜合上述各種因素來看,本澳回收行業的營運壓力在內地新規實施後無疑已是大幅增加。

林宇滔又指出,為應對內地新政策,香港於今年較早前已加大宣傳及教育力度,重點教育市民把乾淨的「三紙兩膠」(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盛載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膠樽)回收,又呼籲巿民廢紙要妥善分類及綑紮好才放進回收箱、不要沾污或弄濕、杜絕淋水等。但反觀澳門,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標準不論在政府抑或社會層面都尚未予以足夠重視,當局至今仍未開展任何加強公眾「乾淨回收」意識的宣傳教育;而環保局曾表示快將公佈的《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 (2017-2026)》,至今亦仍未見蹤影,相關工作一拖再拖。近年本澳資源回收的統計數字顯示,由於本澳資源回收率長期偏低,內地收緊進口標準對本澳的影響似乎不大,政府亦似是抱著可以回收就回收、不能回收就送到焚化爐「一把火燒曬」的心態,但顯然是一種資源浪費,不利於回收業界生存和發展,更不利於本澳的環境保護。


針對上述種種問題,林宇滔稱,內地收緊廢料進口標準短期內勢必令本澳回收行業雪上加霜,但若政府及業界能夠認真應對,坦誠溝通互動,藉內地新規的機遇,尋找和重新制訂適合本澳環境的回收業持續發展策略,未必不能轉危為機。當局除應儘快完成拖沓已久的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以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推動「回收業設備資助計劃」、「澳門建築廢料管理制度」、「使用塑膠袋的限制」等配套政策的工作之外,亦急需加強公民教育,提高社會對於廢料資源要妥善分類的意識,幫助業界回收到品質更高的廢料,減省後期工序和人資成本。此外他亦建議政府著力拓展環保回收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如在建築廢料堆填區附近或其他合適地段,劃出一定的土地建設集中處理回收廢料的廠房或場所,讓回收業界可以集中在該處,有足夠的空間將回收到的廢料作初步處理甚至循環利用。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林宇滔促政府全面落實環保 2016-10-31 P01 | 要聞 |市民日報

林宇滔促政府全面落實環保   

市民日報       2016-10-31
P01 | 要聞   


【本報訊】環保局日前公布《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15》,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認為,本澳正面臨環境承載力的瓶頸,居民的環保意識提高,但缺乏政策配套。本澳廢物處理問題嚴峻,應要檢討焚化爐運作;本澳人均綠地面積減少,政策性措施應按輕重緩急去落實,路環要制訂環境嚴格保護區及環境功能開發區等。他促請政府按輕重緩急盡快展開包括污水、固廢、膠袋徵費及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等實際可行措施。

環境承載力面對嚴峻挑戰
對於報告反映本澳廢棄物問題日趨嚴峻,去年本澳人均城市生活廢棄物每日2.13公斤,上升8.1%。林宇滔認為,現時本澳正面臨環境承載力的瓶頸,現時經濟下滑,旅客個人相對GDP貢獻量不是那麼高,衍生到澳門環境承載力面對嚴峻的挑戰。他認為居民的環保意識高,但缺乏政策配套。他又說,推動旅客環保不是要加強宣傳,而是要有具體政策落實,相信旅客外遊時會尊重當地的政策及生活習慣,他以台灣分類回收廚餘為例,旅客亦會「入鄉隨俗」,關鍵是本澳自身沒有相關措施,推動環保酒店、節省用水等,只要本澳做好指引,相信旅客會配合。

林宇滔又認為,雖然廢棄物回收量增加,但遠遠不及新增的垃圾量多,故實際能回收的垃圾的比率下降,他批評本澳在回收工作上毫無寸進,從環保政策上,政府應確保環保行業穩定,確保回收價格波動時行業仍能生存,政府應從整體政策考慮,同時要檢討焚化爐運作,是否沒有做好預先處理程序,令焚燒垃圾的飛灰、爐渣比垃圾量增長更多,而焚化爐狀況不理想,可能會產生更多污染物。政府近年開始關注固體廢物的處理回收,但現時只是將電子廢物固化處理,僅無害化處理,他批評現時政府相對被動式,應透過與其他地區合作將電子廢物資源化,他相信問題不大,關鍵是政府的決心。

建議盡速出台總體規劃
在澳門人口不斷膨脹、但土地面積增長不多的情況下,人均綠地面積自2010年後逐漸縮減,2015年的人均綠地面積較2014年減少了3.6%。林宇滔認為,政策性措施應按輕重緩急去落實,路環要制訂環境嚴格保護區及環境功能開發區等,要保護僅有山體、湖泊及綠化面積,若不定好環境嚴格保護區時,僅有的山體亦會被破壞。綠化面積無機會再增加,應保護僅有、有生態價值的綠化面積,應設環境嚴格保護區,「未起果啲山應該凍結咗佢,跟住你有總體規劃先再做環評,跟住先可以保護僅有嘅空間」。

他又稱,環評只是以個案形式作出評估,是被動方式,他認為應先有總體規劃的保護、基本的環境底線保護如環境嚴格保護區、再有相應的環境標準,環評才能在個別項目發揮應有的作用,「環評一定過,因為澳門冇標準,我地除咗噪音之外,基本上係冇任何嘅污染排放標準 如果以環評作為一個項目行唔行嘅標準,其實好危險 總體規劃一直未都未出吖嘛,冇總體規劃、冇詳細規劃,單憑環評點去保護環境呢?」對於沿岸水質惡化問題,林宇滔認為,理論上本澳的污水已全部截入污水廠處理,但由於本澳污水廠連續七年約一半的污水沒有經二次處理便排出海,這是沿岸水質惡化的主因。此外,本澳污水渠錯接問題無改善,有人將污水倒入街的清水渠,大廈亦有污水渠錯接的問題,如將污水渠接入清水井、舊式樓宇漏駁清水渠等,他認為應用三方面作出改善,一是截流、二是清淤、三是泵房規劃設定安全後備方案,他提到,現時已有水域管理,應主動清淤。林宇滔促請政府按輕重緩急盡快展開包括污水、固廢、膠袋徵費及在用車尾氣排放標準等實際可行措施。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公民圓桌討論環保能源政策 2016-07-18 P01 | 澳門新聞|大眾報

公民圓桌討論環保能源政策 

大眾報       2016-07-18
P01 | 澳門新聞     


【特訊】澳門公民力量昨舉辦「公民圓桌:澳門需要怎樣的環保與能源政策」,與會的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指,本澳人均耗電量持續上升,主要來自商業用電部分,政府應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推動企業減少不必要耗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希望政府盡快推出階梯式電費制度,落實多用者付更多、少用者付更少的用電收費原則,促進節電環保。

澳門公民力量昨日下午假華士古公園舉辦「公民圓桌:澳門需要怎樣的環保與能源政策」,邀請澳門環保學生聯會會長陳俊明,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及澳門公民力量理事長林玉鳳為嘉賓,討論本澳環保與能源政策的發展方向。

陳俊明表示,近年本澳居民節能意識有提升,居民都較注重節約用電,然而澳門用電需求量一直增大,過去十年用電量增加一倍,但人口沒有增加一倍,反映本澳人均耗電量持續上升,主要來自商業用電部分,尤其博彩產業規模擴大,酒店外牆燈光、霓虹燈及電子顯示屏等使用,不僅令耗電量不斷增加,亦對周邊環境產生光污染,政府應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推動企業減少不必要耗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節約能源。他又指,天然氣發電並不是可持續發展的方法,但對於土地資源缺少的澳門來說,在發電方面可選擇的方法不多,唯在減少耗電量方面多做功夫。

林宇滔表示,特區五年發展規劃提及2014年澳門減排已提早達到國家減排目標,這是受惠於博彩旅遊帶動社會經濟發展,令澳門單位GDP能耗有較大降幅,但隨著博彩業進入調整期,可預見未來本澳人均GDP能耗將飆升,據數據顯示2015年本澳人均GDP的耗能量大幅增長兩三成,值得社會關注;他稱,面對全球暖化,應思考用更多再生能源及減少耗能節約能源,政府更應做好帶頭和示範作用,同時盡快推出階梯式電費制度,落實多用者付更多、少用者付更少的用電收費原則,利用價格誘因推動用電量大的用戶、以及大型企業用戶,透過使用更多節能產品和改變用電習慣或改善工作流程等措施,減少用電量。他稱,據資料,本澳近五百個用電大戶佔本澳整體用電量一半,且電費較一般住戶便宜,從環保的角度上,用電量大的用戶應對用電產生的環境成本負上更大的責任,當局在檢討電費制度時,有必要將供電產生的環境成本一併列入考量,從而更全面公平地計算電費價格,用電大戶的電費至少不能較一般住戶便宜。


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林宇滔指實際狀況比環保報告差 2016-02-13 P01|正報

林宇滔指實際狀況比環保報告差   


正報       2016-02-13

【本報訊】「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中,二零一四年十九項主要的環境指標,共八十二項子指標中,趨勢為「良好」的子指標有十五項(約百分之十八點三),例如空氣質量指數、碳排放強度、環境管理系統課程及研討會的參與人數等。趨勢為「持平」的子指標有三十八項(約四十六點三),例如溫室氣體估算排放量、旅遊強度、各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綠地率、噪聲狀況等。趨向「不良好」的子指標為二十六項(約百分之三十一點七),例如耗電量、收費用水量、運往澳門垃圾焚化中心處理的廢棄物量、沿岸水質總評估指數等。

二零一三年分別有二十一、二十六、三十八項趨勢為「良好」、「持平」、「不良好」的子指標數量,二零一四年趨勢屬「良好」和「不良好」的子指標數量分別減少了六項和十二項,而「持平」的子指標數量則增加了十二項,大部份子指標變化較平緩,但朝「不良好」趨勢發展的子指標數量所佔比例仍較高,值得關注。

批環保政策沒收效
一直有關注環境政策及環境保護的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中區社諮委委員林宇滔認為,「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未能真實反映居民生活環境狀況,實際生活狀況比報告所指還要差。又批評,本澳部份指標落後,例如空氣質量指數,根本不達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指標,部份項目連環保局本身所定下的目標都未達到,例如資源回收率,批評過去環保政策無效。

就「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林宇滔指出,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焚化爐渣量上升,渣量上升背後反映出資源回收政策極有待提升,部份可回收的金屬和物料未能燃燒,以及要注意廚餘問題,因為廚餘所含水份量高,透過焚化燃燒會增加焚化爐的壓力,也是造成渣量上升的主因。促請政府盡早落實廚餘中心,解決本澳廚餘問題,同時減輕焚化爐的壓力。

環保局定下了至二零二零年前的資源回收率,局方計劃今年回收率應達百分之三十,但「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二零一四」中資源回收率連環保局本身所定下的目標都未達到,回收率不到百分之二十。林宇滔質疑,連自身目標都未達到,就提出良好的根據。他批評,看不到本澳環境政策應為環境狀況報告有何改善,部份項目有所改善只是其他政策間接帶動,而非環保政策彰顯效力,例如本澳向內地購電,減低發電過程中的空氣污染物。如例如本澳空氣質量指數標準低,不達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指標,比世衛標準低出幾倍,認為應對部份檢測標準作出提升,以最嚴謹標準製定指標。

澳人生活垃圾較港台高
本澳人均每日生活廢棄物量為一點八公斤,較台灣、香港高,垃圾堆填區、建築廢料堆填區已告接近飽和。尤其建築廢料堆填區早已超出容量,需要另外臨時租用土地暫放。林宇滔認為,政府應推出政策,鼓勵市民多思考減少製造廢物。他又建議,可以考慮開闢建築廢料收費,雖然政策影響民生,增加市民家居裝修時的費用,以香港收費標準計算,一般家庭裝修所產生的建築廢料收費只在一千多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向大型建築工地收取建築廢料收費,讓大型地盤增加建築廢料回收量,以及扭轉目前以公帑補貼大型地盤處理建築廢料狀況。

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

林宇滔抨政府環保工作修修補補 2014-06-03 P01 | 要聞 |市民日報

林宇滔抨政府環保工作修修補補   

市民日報       2014-06-03
P01 | 要聞     


【本報訊】針對水泥工業空氣污染排放的行政法規已於本月生效,聚賢同心協會副理事長林宇滔相信水泥廠要根據法規做足密封措施,並符合明年新的排放標準,相信區內環境將有明顯的改善。但他質疑政府是次只規範最為嚴重的水泥製造工業場所,卻忽略了其他同樣有市民投訴的高污染設施,批評政府在環保工作上只懂見步行步修修補補,希望當局必須加快其他環保法律的立法工作。

因應九澳水泥廠污染問題,政府迅速制訂了《水泥製造工業場所的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及設施管理規定》行政法規,從法律層面優先監管該類場所的空氣污染排放,法規已於本月1日起生效。

林宇滔形容是次行政法規的立法速度是喜出望外,法規採用兩岸四地中比較寬鬆的內地標準是尚可接受,因為該法規將幾乎是推出後即時生效,水泥廠的設施目前根本難以追上最新的標準短期內,且政府已明確要求水泥廠必須於自明年7月起,實施更為嚴格的國家GB 4915-2013最新顆粒物排放標準,屆時新的標準將比現在嚴格一半,如果水泥廠要做足密封措施,並符合明年新的標準,相信區內環境將有明顯的改善。

但他直言即使明年轉用內地新的標準,仍然比香港的標準寬鬆,因應澳門各項高污染的工業設施極為接近民居,重申澳門應採用兩岸四地最嚴格的標準,否則不能追上社會的發展。
就有關行政法規當中規定,倘若水泥廠排放不達標將被科以罰款,林宇滔強調,罰款並非最重要的措施,應該是當水泥廠排放不達標時,經濟局能夠配合環保局的監管,即時勒令水泥廠停工,倘若持續未能改善甚至應取消其牌照。
仍未規範其他高污染行業

另外,他又表示,對於九澳環境的治理,過去一段時間各部門好像絛計可施,但當特首到九澳視察後,「啲辦法突然快得好緊要,原來行政法規都得」,且自特首4月1日到九澳落區後,各部門於接下內兩個月各項工作的成效,遠比過去兩、3年明顯,他反問政府過去幾年「究竟做乜」?質疑跨部門過去一直沒有足夠重視九澳的環境問題。

林宇滔續指出:針對水泥廠的行政法規可非常迅速出台,但卻只針對水泥製造工業埸所,未有涵蓋水泥攪拌等工序,他反問政府為何是次行政法規只針對水泥工業,卻有未一併規範其他發電廠、廢棄物焚化爐、污水處理廠等,同樣有市民投資的高污染設施?是否因其他場所的投訴未有如九澳水泥廠嚴重?他狠批政府在環保工作上一直缺乏前瞻性,只懂見步行步修修補補。

林宇滔並坦言擔心是次政府推出監管水泥工業空氣污染的行政法規,解決了最嚴重的問題後,其他工作便放慢手腳,影響其他環保法律的立法進度,促請當局對於其他環保法律亦要加快,尤為必須加快《制訂澳門重大固定空氣污染源排放標準及完善監管制度》的立法工作。

精選文章

傳新感言--林宇滔 2017-06-28

傳新角度-林宇滔(Ron) 由 論盡媒體 AllAboutMacau Media  發佈  ·  6月28日 22:51  ·       人到中年, 先後做過記者、傳媒主持、議員助理、社諮委和都更會的公職等,亦成為...